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7)
2023(2291)
2022(1916)
2021(1778)
2020(1481)
2019(3310)
2018(3217)
2017(5833)
2016(3801)
2015(4483)
2014(4359)
2013(4051)
2012(3761)
2011(3246)
2010(3364)
2009(2594)
2008(2586)
2007(2243)
2006(1827)
2005(1739)
作者
(9123)
(7810)
(7439)
(7419)
(4928)
(3690)
(3414)
(3109)
(3005)
(2829)
(2639)
(2597)
(2526)
(2507)
(2473)
(2412)
(2379)
(2311)
(2311)
(2276)
(2081)
(1967)
(1887)
(1790)
(1779)
(1775)
(1769)
(1735)
(1603)
(1583)
学科
(10951)
经济(10933)
中国(7881)
(7062)
管理(6973)
方法(5966)
数学(5585)
数学方法(5510)
(5237)
劳动(5220)
(4816)
(4059)
企业(4059)
(3853)
农业(3429)
(3083)
理论(3018)
教育(2789)
动力(2621)
劳动力(2594)
人口(2590)
农业劳动(2413)
农业人口(2359)
(2348)
技术(2106)
教学(2047)
(2022)
(1935)
贸易(1935)
(1918)
机构
学院(46479)
大学(43899)
(16587)
经济(16109)
研究(15718)
管理(13651)
理学(11640)
理学院(11484)
管理学(11110)
管理学院(11021)
中国(10154)
职业(10066)
技术(9559)
(9172)
科学(9150)
(8693)
教育(8340)
(8105)
(7809)
(7806)
研究所(7795)
师范(7735)
(7580)
中心(6954)
职业技术(6847)
业大(6780)
农业(6402)
财经(6249)
师范大学(5970)
北京(5791)
基金
项目(30164)
研究(24408)
科学(24028)
基金(20626)
(17662)
国家(17467)
教育(14875)
科学基金(14515)
社会(14317)
社会科(13483)
社会科学(13482)
(12579)
编号(11483)
(11451)
基金项目(10241)
课题(9218)
资助(8991)
自然(8740)
成果(8658)
自然科(8567)
自然科学(8561)
自然科学基金(8374)
(7959)
(7545)
重点(7271)
规划(6990)
教育部(6794)
(6668)
项目编号(6394)
(6360)
期刊
(16435)
经济(16435)
中国(15011)
教育(14053)
研究(11033)
职业(9725)
技术(9698)
学报(8081)
(7499)
技术教育(7484)
职业技术(7484)
职业技术教育(7484)
大学(6105)
科学(5937)
(5921)
学学(5765)
农业(5145)
管理(4490)
(4242)
论坛(4242)
财经(3444)
职教(3296)
(3020)
金融(3020)
(2955)
(2528)
经济研究(2492)
(2392)
业大(2378)
统计(2273)
共检索到71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伟忠  
案情简介李某于2008年9月22日与某铸造有限公司签订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明确李某为铸造工。2010年7月22日,公司与李某进行了终止合同前职业病检查,经某医院对李某进行职业病诊断,诊断结论为"无尘肺"。8月19日,在劳动合同到期前,公司发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确认单,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劳动合同。9月22日,公司依法终止了李某的劳动合同,而李某收到了诊断结论后向当地职业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栾居沪  
案情简介■申请人赵某原为某机械制造公司职工,其于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铸造车间从事造型工作,1998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该公司铸造车间从事浇铸工作,在这近九年多的工作期间,申请人一直受到有害粉尘等职业病危害。2004年4月,赵某与某机械制造公司终止劳动合同。2014年9月,申请人突然病发住院,经山东省职业病医院诊断为"肺部占位待查及肺部感染",CT胸片诊断为"肺部占位、双上肺大阴影"。后又于2014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黎明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合同期限是5年,但是每年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当劳动合同履行至第二个年度届满时,用人单位决定不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那么此时劳动合同是被解除还是终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镇  
为了防止和制裁用人单位肆意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诱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时以经济补偿金标准二倍支付赔偿金之责任;并在第48条赋予了劳动者在此情形下可以先行向用人单位要求继续履行的权利。由此,用人单位若应承担上述支付相应赔偿金的责任,须满足"违反本法规定"(即"违法性")的前提要求。但《劳动合同法》中的强制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蔡东  
案情简介唐某于2012年12月由A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B公司从事汽车驾驶员工作,期间分别两次与A公司签订了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和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劳务派遣合同书。2014年10月,A公司书面通知唐某,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唐某认为,A公司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于是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静  
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劳动仲裁机构在处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并阐述了用人单位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三种形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家永  
问:王某是一家企业的职工,已经在该企业工作了11年,2010年又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2011年2月,王某因患病?住院治疗,请了4个月的病假,不料治疗3个月后又意外被确诊患了职业病,于是向单位要求延长医疗期。单位却说,已经给王某4个月的病假了,如果在该期间治不好,就解除劳动合同。请问,单位的说法对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葛飞  
问:2011年6月,张某与某企业订立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从事该企业驾驶工作。2012年10月20日,张某无故不来单位上班。10月25日,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电话联系张某到单位上班,张某仍未来单位上班。11月5日,该企业决定以旷工为由解除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企业用工成本比较高"被认为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观察不应脱离其既有的背景。通过《劳动合同法》和原有规定的对比,可以看到,其主要着眼于纠正劳动用工领域业已存在不合法、不合理的现象,是对原有法律规定的补充与完善,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影响存在,但有限,不宜夸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解除条件问题在劳动合同的解除方面,草案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都分别加以明确。与《劳动法》原有的规定相比,较为显著的变化是,对用人单位的解除权加以严格限制,同时增加了劳动者适用即时解除权的情形。在征求意见时,许多人认为这些内容是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了更加有力的保护,也有利于监督用人单位的诚信合法经营;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劳动合同法应当力求在劳工权益和企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而对企业包括解雇在内的用人自主权的过多限制,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制,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原有的社会矛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高文  
问:刘某2011年3月到崔某开的饭馆打工,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终止日期是2012年4月7日。合同到期后,刘某提出终止合同,并表示要到另一家饭店工作。崔某在与刘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手续时,以刘某事先未给自己打招呼,饭馆在刘某走后缺人影响营业为由,不发给刘某当月工资,提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唯  
案情简介2011年5月17日,某涉外学校与史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史某担任安保部助理岗位工作,年税后工资为60060元,合同于2011年8月1日生效,合同附件为《员工行为准则》。2011年10月27日上午10时许,史某因工作分配原因与案外人徐某发生争执,徐某手指受伤。2011年10月31日,某涉外学校向史某发出《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通知书称: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由于史某在职期间与下属发生肢体冲突事件并致下属受到伤害,严重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学校决定立即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聂辉  
案情简介张某2010年2月底到某人力资源公司入职培训,5月,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2年4月30日止,岗位为电话营销,工作地点为某电信分局。2012年3月21日,某电信分局向人力资源公司发函,因张某严重违反单位管理制度,对通话时长弄虚作假,将其退回人力资源公司。3月25日,人力资源公司通知张某,因其严重违纪,劳动合同在4月30日到期后不再续签,终止劳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