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
- 2023(2183)
- 2022(1735)
- 2021(1467)
- 2020(1024)
- 2019(2055)
- 2018(1910)
- 2017(3447)
- 2016(1877)
- 2015(2018)
- 2014(1968)
- 2013(2047)
- 2012(1857)
- 2011(1674)
- 2010(1666)
- 2009(1684)
- 2008(1715)
- 2007(1529)
- 2006(1362)
- 2005(1285)
- 学科
- 济(7043)
- 经济(7032)
- 管理(5722)
- 业(5151)
- 企(4766)
- 企业(4766)
- 财(2517)
- 方法(2451)
- 学(2298)
- 中国(2101)
- 业经(2081)
- 理论(1951)
- 制(1946)
- 数学(1807)
- 数学方法(1716)
- 农(1686)
- 务(1685)
- 财务(1682)
- 财务管理(1677)
- 企业财务(1604)
- 贸(1577)
- 贸易(1576)
- 易(1524)
- 和(1380)
- 教育(1366)
- 策(1314)
- 法(1276)
- 融(1274)
- 金融(1271)
- 体(1260)
- 机构
- 大学(30380)
- 学院(28701)
- 济(10996)
- 经济(10704)
- 管理(10193)
- 研究(10000)
- 理学(8679)
- 理学院(8546)
- 管理学(8368)
- 管理学院(8300)
- 中国(7205)
- 京(6400)
- 财(5800)
- 科学(5322)
- 范(5070)
- 师范(5045)
- 所(4924)
- 江(4550)
- 中心(4516)
- 财经(4514)
- 研究所(4262)
- 师范大学(4253)
- 北京(4170)
- 经(4164)
- 院(3585)
- 教育(3430)
- 财经大学(3425)
- 经济学(3341)
- 州(3330)
- 农(3209)
共检索到45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俊涛 杨悦
近年,海盗行为主要表现为劫持船货和人质,并藉此索要赎金。船东与海盗进行谈判继而支付赎金已成为应对此类情况的普遍做法,这也使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是否可归属于共同海损成为新的争议点。2017年英国最高法院对Longchamp案的判决将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定性为代替费用。该判决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存在问题,并不真正有利于海盗赎金系列问题的解决。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应定性为共同海损,这一定性于理论及实践皆可行,能更有效解决海盗赎金引发的系列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基生
如何界定“抢帽子交易”的法律性质,在各国证券界一直存在争议。2003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斯图加特“抢帽子交易上诉案”作出判决,裁定“抢帽子交易”不是内幕交易,而是市场操纵。这一判决无论是对德国司法实践还是对德国证券法学理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和相关法律资料为基础,简要介绍了案情、一审判决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详细阐述了联邦最高法院将“抢帽子交易”裁定为市场操纵的依据,并论述了该案例可对我国证券立法和执法提供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发盈 李子江
斯韦泽案是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真正介入学术自由的第一案。通过梳理和分析斯韦泽案的案件过程及其引发的公共舆论对判决的影响,发现斯韦泽案件的判决依据是模糊的、存在争议的,引发了不少对斯韦泽案的误读。为此,应从以沃伦为主导的多数意见和以法兰克福特为主导的附带意见两个方面来澄清斯韦泽案的判决依据,解释引发误读的原因。斯韦泽案推动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就学术自由制度、合法性等方面的首次对话,拓展了学术自由主体的法理阐释范围,为学术自由在美国宪法权利中的证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对它在美国
关键词:
斯韦泽案 学术自由 宪法第一修正案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叶永青 赵文祥
近日,在South Dakota v.Wayfair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既往案例中的物理存在规则,从而使得各州对网络销售可能有权征收销售税。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和力量已经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运行,这是既往判例法官在当时未曾面临的。电子商务销售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征税州的财政短缺,将物理存在规则适用于线上零售商的做法并不可行。该案终结了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给电商加持的免税"金牌",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数字经济课税具有风向标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学干 贾晓东
最高人民法院对广州德发公司案的提审判决作出后,有关如何理解该判决,以及对税务稽查部门职责范围、税收核定权、税款滞纳金及追征期限、偷税定性等问题的争议一直未停止。本文依据相关法理,在尊重成文法及立足执法实际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澄清对德发公司案的一些误解,厘清相关涉税行为的合法边界。
关键词:
德发公司 核定 追征期 滞纳金 偷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勇
本文结合当前国际海运的特点就国际海难救助的发展及现状作了一番阐述。随着世界石油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 ,海洋污染及污染危险也不断地威胁着世界 ,世界一些沿海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环境利益 ,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措施 ,从而使作为被保险人的船东面临巨大的灾难 ,也使海难救助步履维艰。作者对由此产生并主宰国际水险市场的伦敦“协会船舶定期保险条款”中的“污染危险条款”作了论述。最后作者指出只有结合投保“共同海损费用保险” ,被保险人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海难救助 共同海损费用保险 污染危险条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征
本文讨论美国最高法院关于政府支持私立学校问题的判决,从一个侧面反映美国教育法的巨大变化,并试图探讨它对中国私立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教育法 私立学校 教育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文钦
学术自由的理念很早就传播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等压力集团的努力下得到有力的捍卫。但直至20世纪下半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开始介入学术自由的案件。通过一系列判例,学术自由逐渐被视为第一修正案的一种特别的关切,受到宪法保护。在此之后,法律开始成为解决学术自由纠纷的一个主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对一些关键案例的研究,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关键词:
学术自由 第一修正案 宪法权利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范伟红
最高法院〔2007〕12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于2007年6月16日正式实施,新规定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颁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法制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兵 颜晓闽
2009年4月审结的"万里大造林"案,作为"托管造林"法律事件中典型的违法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托管造林"法律属性的普遍关注和激烈探讨。"托管造林"之法律关系究竟应如何理解,是民间集资法律关系,还是信托法律关系,抑或证券投资法律关系?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事件和推动力,其发生往往有着相似性和可比较、借鉴之处。通过对"万里大造林"案与美国1946年"霍伊"案的比较,提出应当有条件地借鉴美国证券法上"投资合同"法律概念来解释"托管造林"法律关系,阐明民间集资活动的法律性质,保护公众投资者,合理解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文锋
关联方交易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符合资本运营的交易,但其实质却完全是一种操纵行为,是一种不能产生任何真实利润的数字游戏。治理关联方交易必须有新的视角,即发挥投资者对关联方交易行为的信号甄别功能,强调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张小磊
湖北葛洲坝三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国罗宾逊直升机有限公司购买的直升机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坠毁。中国公司先在美国起诉,美国公司以法院不方便管辖为理由,要求移交中国法院审理。中国法院作出不利于美国公司的判决,中国公司向美国法院申请执行中国法院的判决。美国公司企图以法律文书送达不当、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美国法院驳回执行请求。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认为中国判决超过时效,驳回中国公司的请求。但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则根据《海牙公约》和美国法律,认为中国法院判决没有超过时效,从而支持了中国公司的请求。本文在概述案情、法院推理的基础上,就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评析,以便对今后中国企业在类似的涉美诉讼中有所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王瓅
美国Bristol金属公司等不满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的圆形焊接奥氏体不锈高压套管替代国价格的选择以及对一家中国公司的单独税率地位确定的重审结果,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该重审结果或有实体证据支持,或符合法律,因此判决支持美国商务部的重审结果。本文在介绍该案的基本案情、归纳法院推理和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特别是美国反倾销法律和实践中的替代国价格确定作了简要评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张欣琪
美国大学招生中施行的平权法案关涉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半个多世纪以来,平权法案招生政策屡受挑战,诞生了一些经典判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理念从补偿性正义转向多元化公平,通过睿智的裁决使得大学平权法案招生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逐渐精细化。司法力量成为促进招生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大学在实践中深谙管理智慧,运用招生自主权的同时,遵从司法权力的调节结果,进而实现大学的迫切利益。
关键词:
平权法案 多元化公平 司法理念 判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