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5)
2023(3542)
2022(3063)
2021(2799)
2020(2453)
2019(5439)
2018(5305)
2017(10562)
2016(5844)
2015(6326)
2014(6307)
2013(6546)
2012(6136)
2011(5480)
2010(5590)
2009(5205)
2008(5204)
2007(4559)
2006(4182)
2005(3720)
作者
(17705)
(14764)
(14614)
(14060)
(9705)
(7078)
(6722)
(5843)
(5716)
(5169)
(5115)
(4996)
(4727)
(4700)
(4653)
(4649)
(4417)
(4315)
(4253)
(4201)
(3735)
(3731)
(3651)
(3363)
(3332)
(3313)
(3158)
(3071)
(2986)
(2954)
学科
(28633)
经济(28612)
管理(15725)
(14454)
方法(11900)
(11768)
企业(11768)
数学(10699)
数学方法(10590)
中国(10519)
地方(7675)
(6829)
(6268)
城市(6109)
(5911)
(5780)
结构(5265)
产业(4804)
业经(4624)
城市经济(4407)
(4390)
财务(4387)
财务管理(4382)
环境(4330)
(4301)
企业财务(4270)
(3905)
银行(3896)
(3723)
体制(3690)
机构
大学(86658)
学院(85241)
(36909)
经济(35998)
管理(32294)
研究(32126)
理学(28050)
理学院(27631)
管理学(27116)
管理学院(26940)
中国(23853)
科学(20442)
(19522)
(16501)
(16214)
研究所(14915)
中心(14834)
(13842)
财经(13522)
业大(13365)
(12714)
北京(12358)
(12329)
(12325)
经济学(12028)
(11341)
师范(11202)
经济学院(10816)
农业(10698)
财经大学(10191)
基金
项目(60039)
科学(48144)
基金(45326)
(40559)
研究(40503)
国家(40285)
科学基金(34633)
社会(27308)
社会科(26021)
社会科学(26012)
基金项目(24318)
自然(23265)
自然科(22716)
自然科学(22712)
(22382)
自然科学基金(22310)
(19691)
资助(18573)
教育(17851)
编号(14473)
重点(14032)
(13263)
(13205)
国家社会(11739)
(11625)
计划(11484)
科研(11410)
教育部(11330)
成果(11109)
创新(11038)
期刊
(39304)
经济(39304)
研究(26678)
学报(14454)
科学(14257)
中国(13211)
(12226)
(11270)
大学(10973)
管理(10722)
学学(10655)
问题(7719)
(7515)
金融(7515)
农业(7153)
财经(6849)
城市(6517)
经济研究(6325)
业经(6125)
(5993)
技术(5908)
(5279)
林业(5238)
统计(4929)
教育(4703)
资源(4639)
现代(4545)
(4353)
技术经济(4088)
理论(4081)
共检索到124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海轩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目的】选择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相关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为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改善城市森林热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以与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相关度较高的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包括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冠层厚度、枝下高、冠高比和冠层通透度)为基础,从林内外空气流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构建多维度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对小气候舒适度解释度较高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结果】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与林内舒适度(S)、舒适度相对变化(Sd)呈弱度相关关系,对S的解释力为0~30. 5%,对Sd的解释力为0~53. 5%;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对S和Sd的解释程度明显提升,对S的解释力为0~37. 5%,对Sd的解释力为30. 9%~55. 1%;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和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的解释程度相对较高(43. 5%);垂直冠层指数和树冠垂直均匀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d的解释程度最高(63. 9%)。【结论】城市森林舒适度和舒适度相对变化受多个冠层结构指标和指数共同影响,所构建的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包括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综合热扩散结构指数、垂直冠层指数、树冠均匀指数、树冠垂直均匀指数和冠层综合指数)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及其相对变化相关性较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轩  卢泽洋  金桂香  孙广鹏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通过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空气温湿度、风速的作用规律分析冠层结构对林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冠高比(RCT)、冠层通透度(PC)与林内舒适度显著相关; LAI对空气温度(T)有显著影响,RCT和PC对空气温度(T)有极显著影响,LAI和RCT、PC和RCT对T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T随LAI的增加而降低,随RCT和PC的增加而升高; LAI和RCT对空气相对湿度(RH)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RH随着LAI的增大而增加,随RCT的增加而降低; LAI和RCT对林内风速(v)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v随着LAI和RCT的增加而降低.冠层结构对森林舒适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林分的降温效应,而降温效应受LAI、RCT和PC的影响;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湿度效应来自LAI和RCT;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风速效应受LAI和RCT影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桂香  刘海轩  卢泽洋  吴鞠  许丽娟  孙广鹏  李苹  李军  徐程扬  
于2013-2016年7-8月,利用小气象站观测北京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了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面积指数(ILA)(r=-0.314, P=0.002),平均叶倾角(AMT)(r=0.472, 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古琳  王成  王艳英  王晓磊  孙振凯  王茜  孙睿霖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 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5:00—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 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红  何瑞珍  郭煜琛  郑景飚  
在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绿色空间在秋季的使用频率比其他季节高。为丰富小气候季节、气象适宜性校园绿色空间设计的理论参考体系,营建生态性及功能性满足师生的集中活动需求与身心健康的校园绿色空间,选择校园内三类不同布局形式的绿色空间为对象,采用RR-9150五要素气象站在2016年10月对空间中1.5 m处的小气候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31天的实地定点记录,利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SPSS 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其在秋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多云、阴天、小雨)的小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围合型绿色空间的小气候环境较为稳定,其要素值变化幅度较小;行列式绿色空间在改变风速、风向方面效应显著;开敞型绿色空间小气候要素值日变化幅度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幅度均较大,且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不同绿色空间在秋季持续晴朗天气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围合型绿色空间舒适时间最长,行列式绿色空间次之,开敞型绿色空间舒适时间最短,这可作为营造小气候适宜性校园绿色空间的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薪升  杨鑫  
当今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而来的是快速发展背后的诸多问题。伴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人们赖以栖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更加有效地进行城市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基于城市小气候与人居舒适度有哪些可以进行的设计策略来指引具体设计工作?以北京石景山北辛安地区的景观规划与环境更新为例,通过对规划前期北辛安地区小气候情况的模拟,以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四种气候要素为基础,运用小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作为直观的展示小气候水平的辅助手段,以此为城市更新的指导策略,进行北辛安地区的城市更新,基于小气候模拟情况建立慢行系统,再将后期模拟与前期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可行性的设计指导策略。从城市小气候与人居热舒适度关系的角度阐述新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使城市更新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杨睿  龙茂兴  
本文在系统收集城市气候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的基础上,对30个城市气候舒适度和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综合舒适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节假日虚拟因子,采用OLS方法建立了游客网络关注度与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相关模型,结果显示:①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理纬度的影响,按城市气候舒适指数的年内变化,可以将30个城市划分为倒"V"形、倒"U"形、"M"形和宽"U"形4种类型;②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按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可以将30个城市划分为3种类型:倒"V"形、"W"形和"M"形;③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春、北京、西宁和海口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的气候弹性系数分别为0.542%、0.46%、1.182%和0.8%;④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游客网络关注度将增加(或减少)0.641万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马耀峰  王洁洁  
文章选取东部18个城市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年内时空变化,将其年内变化分为3种类型:倒"U"形、"M"形、宽"U"形。收集2005~2007年各城市入境客流量,分析其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将其年内变化分为4种类型:"W"形、倒"U"形、"M"形、"U"形。年内客流量重心变化与气候舒适度重心变化具有很强的时间同步性,说明气候舒适度是影响客流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入境旅游客流量月指数模拟模型。利用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气候舒适指数3个因素,建立其与客流量地域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李玲芬  王敏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海口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3253%;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0200%。本项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根年  马丽君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西安及周边山地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2000—2002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本地游憩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和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与特殊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年内变化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3.44%;大雁塔和骊山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五一”和“十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王洁洁  
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测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可比较和可加和等特点。运用新的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26个热点城市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活动的等级和时段分布,并对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最适期的年内分布将其划分为3种旅游气候类型:夏适型气候以哈尔滨为代表,春秋适宜型气候以北京和南京为代表,冬适型气候以海口为代表。从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南北差异来看,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具有更高的旅游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具有更高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调查了4个代表城市的入境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揭示了入境客流量年内变化和南北差异,划分出旅游旺季、旅游平季和旅游淡季,其中哈尔滨客流量年内变化呈"W"形,北京和南京的客流量年内变化呈"M"形,海口的客流量年内变化上"凹"弧形。在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特殊因子的数值化,采用虚拟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入境旅游客流量月指数模拟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峰  刘亚洲  
基于台湾中央气象局近30a(1971~200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台湾25个地区全年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台湾全省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大部分地区可达8个月,旅游气候最舒适月份可从11月持续到翌年3月份,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月,且受台风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台湾划分为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北部-中部山地区、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中部高山区等4个旅游气候舒适度区域。其中,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的旅游适宜期主要分布在1~5月、10~12月,全年较舒适期长达8个月;北部-中部山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为全年,可开展的旅游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美淑  李山  
气候舒适度表征了人体在外界气象环境综合作用下感觉舒适或不舒适的程度,其对建筑设计、人体健康、旅游活动等均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度假旅游地的发展意义深远。气候舒适度研究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上百个评价模型,总体上可划分为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这两个大类。虽然以热平衡方程为基础的机理模型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在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理论研究"中日趋主流,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经验模型仍在"实践应用"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然而,由于缺乏对经验模型系统而细致的梳理,在大量"引入性"实践应用中,对模型适用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焕毅  张翘  商毅  魏海宁  
随着人们外出休闲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旅游地点的自然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对一些旅游热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以本溪满族自治县1958-2000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运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确定本溪县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结合本溪县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给出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选择的合理化建议,为本溪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游客对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蔚丹丹  李山  
气候舒适度对人居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远影响,相关的评价模型/指数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人体健康和旅游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体感分级标准作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模型效度有着重要的裁量权,也是实践应用中最终的度量衡工具。目前体感分级标准研究和应用中异地套用和局地实测的传统做法,在制定国家尺度普适性标准时遇到较大瓶颈。本文试图提出包含"定级—定名—定点—定宽"等基本环节的"季节锚点法"这一新的体感分级思路,并基于中国1981-2010年间814个基本(基准)气象站点的日值气象数据,以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给出了"暑—热—暖—温—凉—冷—寒"这一针对中国区域的7级体感划分标准,并具体给出了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在各体感等级上的阈值区间,进而在此基础计算评价了中国气候舒适期和不舒适期的时间长短、空间格局及其历时变化,得到一些有益发现。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就细分人群、测试模型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体感分级标准开展更多深入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