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3)
- 2023(5753)
- 2022(4917)
- 2021(4583)
- 2020(3807)
- 2019(8716)
- 2018(8322)
- 2017(16946)
- 2016(8900)
- 2015(9864)
- 2014(9900)
- 2013(9673)
- 2012(9258)
- 2011(8509)
- 2010(8808)
- 2009(8108)
- 2008(8061)
- 2007(7456)
- 2006(6772)
- 2005(6061)
- 学科
- 济(41469)
- 经济(41436)
- 管理(26930)
- 业(24212)
- 企(19299)
- 企业(19299)
- 贸(18883)
- 贸易(18874)
- 易(18328)
- 方法(14465)
- 农(12193)
- 数学(12033)
- 数学方法(11892)
- 地方(11309)
- 财(10908)
- 中国(10308)
- 业经(9810)
- 产业(9423)
- 出(8984)
- 策(8166)
- 制(7687)
- 关系(7650)
- 农业(7243)
- 技术(7155)
- 家(6601)
- 国家(6350)
- 及其(6253)
- 出口(6016)
- 出口贸易(6016)
- 口(6016)
- 机构
- 学院(130280)
- 大学(126319)
- 济(65607)
- 经济(64466)
- 管理(51032)
- 研究(44556)
- 理学(43345)
- 理学院(42959)
- 管理学(42541)
- 管理学院(42280)
- 中国(33258)
- 财(30640)
- 京(25336)
- 财经(23030)
- 科学(22488)
- 所(21315)
- 经(20722)
- 经济学(20567)
- 江(20547)
- 中心(19977)
- 研究所(18756)
- 经济学院(18723)
- 贸(16847)
- 财经大学(16608)
- 院(16445)
- 农(16263)
- 州(16171)
- 北京(15983)
- 范(15861)
- 师范(15792)
- 基金
- 项目(80007)
- 研究(64541)
- 科学(63952)
- 基金(57824)
- 家(47934)
- 国家(47568)
- 社会(42394)
- 科学基金(41114)
- 社会科(40570)
- 社会科学(40566)
- 省(31269)
- 基金项目(29342)
- 教育(28173)
- 编号(26653)
- 划(25254)
- 资助(24202)
- 自然(23242)
- 自然科(22642)
- 自然科学(22639)
- 自然科学基金(22244)
- 成果(22139)
- 发(19711)
- 课题(18782)
- 部(18547)
- 重点(17746)
- 国家社会(17588)
- 性(17216)
- 发展(17208)
- 创(17189)
- 展(16962)
共检索到205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刘程
从全球主要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在一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以及形成自身动态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准确恰当的产业政策的作用极为关键。与此同时,不同阶段的贸易政策对产业政策也有着重要的配合和支持作用。总体而言,中国过往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在特定经济阶段中都较好地起到了推动工业化发展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更复杂的阶段,单纯由政府设计实施的产业政策的扭曲效应逐渐增加。因此,未来应着力增强市场经济的作用发挥,尽可能减少由这种扭曲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 幼稚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宏结
随着人民币升值期的到来,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减弱等问题将凸现出来,成为中国在升值期内保持出口持续增长的致命伤。为此,中国应该利用升值期的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应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康凌翔
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会受到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干预。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成本或收益,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也会发生改变。以产业补贴和税收政策来代表产业政策的干预,通过构建模型可以分析在地方各种产业政策的干预下,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行为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苗迎春
对外贸易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以后,面临新的国内外贸易政策环境,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推行一条“强硬的单边主义、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以及脆弱的多边主义”相结合的进攻性新贸易保守主义路线。
关键词:
美国经济 贸易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琼 宗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萍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制度条件,为趋利避害,日本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加强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最终,成功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关键词:
产业政策 贸易政策 配合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学义
传统意义上将产业政策认为是一国内部的经济管理政策。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也越来越受到WTO贸易规则的约束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影响。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将发挥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推动国内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相协调,对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渝琳 甘梅霞
一、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各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不同的贸易理论无疑深刻地影响了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同时,不同时期各国经济所处的背景也决定了其贸易政策的选取。十五至十七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龙政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增长,采购目的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成为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扶持某些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各国通过政府采购对产业发展施加影响。中国政府采购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尚不明显。在政府采购规模逐年增长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政府采购的作用,使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
关键词:
政府采购 产业政策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印
2016年以来,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引人注目。讨论最先由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发起,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因势利导,推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后者认为,产业政策通常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不要好心办坏事。换言之,林教授认为政府应有所作为,张教授认为政府应无为而治。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有效,则需要产业政策;如果无效,则不需要产业政策。
关键词:
产业 经济 韩国 日本 产业政策 企业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印
2016年以来,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引人注目。讨论最先由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发起,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因势利导,推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后者认为,产业政策通常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不要好心办坏事。换言之,林教授认为政府应有所作为,张教授认为政府应无为而治。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有效,则需要产业政策;如果无效,则不需要产业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为常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制订产业政策不能再拖了。制定产业政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产业政策。日本是推行产业政策较早、作用也较明显的国家。我们通过对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实证分析来看看产业政策应具有什么内容和特点。首先,产业政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低水平的产业结构提高到高水平的产业结构,以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俞灵燕
当关税、非关税壁垒被认为非帕累托最优而为经济一体化一一否定时,是否对本国经济放任自流才是政府明智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理论界关于某些产业政策之于贸易、经济影响的一些观点与分析,并探讨我国“入世”后如何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在保证贸易伙伴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促使本国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政策 效用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鹏飞 徐朝阳
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工业化理论制定的政策,拉美等地的经济发展绩效普遍较差,这导致传统产业政策理论的破产。而东亚经济的崛起又催生了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代表的新干预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干预经济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然而,1990年代以后的研究却表明新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在实证检验中很难得到支持,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府干预 有效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隆武华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闭关锁国"政策,并把清代前期的"海禁"及限西方商人一口通商等作为这种政策的典型.本文根据大量的史料,从清代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内容以及影响清代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清代前期的"海禁"是清政府对抗郑成功反清集团的临时举措,限广州一口通商是清政府对"海盗式的掠夺"行为的防范措施,不能作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据.相反,清代前期政策实行的是设关通商、轻税怀柔、严格管理、官商垄断的"开海贸易"政策.这种政策是清代前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与封建官府对商品经济干预加强的产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