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1)
- 2023(13478)
- 2022(11395)
- 2021(10819)
- 2020(9305)
- 2019(21647)
- 2018(21165)
- 2017(39415)
- 2016(21024)
- 2015(23856)
- 2014(23786)
- 2013(23377)
- 2012(21560)
- 2011(19092)
- 2010(19092)
- 2009(17776)
- 2008(17670)
- 2007(15363)
- 2006(12829)
- 2005(11641)
- 学科
- 济(87755)
- 经济(87648)
- 管理(60303)
- 业(60282)
- 企(49373)
- 企业(49373)
- 方法(43986)
- 数学(39541)
- 数学方法(39050)
- 财(26217)
- 中国(24749)
- 农(22806)
- 制(17928)
- 业经(17841)
- 务(17016)
- 财务(16973)
- 财务管理(16927)
- 学(16744)
- 贸(16367)
- 贸易(16361)
- 企业财务(16191)
- 易(15938)
- 融(15519)
- 金融(15515)
- 地方(15451)
- 农业(15332)
- 银(15273)
- 银行(15245)
- 行(14533)
- 和(12502)
- 机构
- 大学(297556)
- 学院(293415)
- 济(125109)
- 经济(122666)
- 管理(117002)
- 理学(101333)
- 理学院(100222)
- 研究(98440)
- 管理学(98418)
- 管理学院(97865)
- 中国(76549)
- 京(61816)
- 财(59282)
- 科学(58061)
- 所(48603)
- 中心(47597)
- 财经(47281)
- 农(46979)
- 研究所(44030)
- 经(43239)
- 业大(42645)
- 江(42627)
- 经济学(38999)
- 北京(38681)
- 范(37082)
- 农业(36983)
- 师范(36699)
- 财经大学(35596)
- 经济学院(35346)
- 院(35345)
- 基金
- 项目(201450)
- 科学(159722)
- 基金(149524)
- 研究(145234)
- 家(131077)
- 国家(129732)
- 科学基金(111988)
- 社会(93774)
- 社会科(89032)
- 社会科学(89004)
- 基金项目(78807)
- 省(76439)
- 自然(73063)
- 自然科(71451)
- 自然科学(71430)
- 自然科学基金(70158)
- 教育(67310)
- 划(65493)
- 资助(61691)
- 编号(58179)
- 成果(46975)
- 部(45735)
- 重点(45205)
- 创(41849)
- 发(41762)
- 国家社会(39909)
- 科研(39713)
- 教育部(39687)
- 创新(39111)
- 课题(38614)
共检索到436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璐婵
基于2017年的CMDS数据,对青年流动群体的家庭化流动趋势进行了全面展示,并探讨家庭化流动程度这一变量对流动青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的干预效应及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年流动群体与家人共同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化流动对青年流动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行为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参与流动的家庭成员越多,流动青年越倾向于在本地进行健康投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庭化流动会通过居留意愿的强化和经济压力的扩张作用于流动青年的健康投资行为。为适应家庭化流动趋势下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投资需求,政策层面上,应重视家庭要素,以家庭为单位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流动人口的“适家化”治理;同时,辅助流动家庭制定长期生活规划并拓展其本地社会网络,积极引导流动青年了解、熟悉和利用本地健康卫生服务资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杨俊青
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与子女本地就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10,与没有确定是否要长期留在本地的参照组农民工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7.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2)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条件改善使其定居意愿的概率提高0.016,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显著增加11.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3)农民工在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增加1%,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63,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52.8%,两者均在5%水平显著,农民工前往其他城市意愿下降12.9%,在10%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使用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进城农民工流动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居住条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微小的区域差异性,子女就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房价与城市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王伟荣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呈现出新的变动趋势。采用2016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群体性差异。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教育可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给男性、已婚、年龄小、城城流动、跨省份流动、高学历和流动时间长的流动人口带来的收入效应更大;流动人口就业行业越高端,工作经验的收入效应越小,教育的收入效应越大。收入效应的群体差异来源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流动人口自身特征的差异性。
关键词:
收入 流动人口 产业结构升级 教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丁 郭志刚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系列数据中的总和生育率与六普数据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一孩总和生育率偏高。文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中妇女的生育事件与其流动时间存在紧密关联,而且样本的生育率存在越接近调查时点其水平越高的特征。作者综合研判认为,监测样本过多收集近期生育案例是导致监测生育率偏高并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为避免年龄组中各种偏差效应在计算总和生育率时被叠加放大,文章汇总了该样本流动妇女按出生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并与六普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该样本1970年以前各出生队列所拥有的子女数与六普结果几乎一样,而且流动妇女各队列的终身子女数与全国情况一样不断减少。1970年后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已降到1.6个,更年轻流动妇女队列的子女数也处于减少趋势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建华 张丽芳
为探讨自我雇佣是否更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文以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自我雇佣为城市融合核心解释变量,基于经济融合、城市定居意愿、社会融合3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类型和能力差异较大,自我雇佣是一种可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关键词:
农民工 自雇佣 城市融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唐成千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4),实证分析流动人口工会的"收入溢价"效应。研究发现:工会能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收入,但工会的"收入溢价"效应具有异质性,城城流动人口高于乡城流动人口、签订合同者高于未签订合同者,个体私营企业的表现要优于国有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分位数水平的上升,流动人口工会的收入效应呈倒"U"型,对中等收入者的作用最大,其次是低收入者,对高收入者的作用最小;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自选择问题,发现我国流动人口仍存在明显的工会"收入溢价"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东虹
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老年流动群体出发,考察了不同户籍以及流动原因老年群体的长期居留意愿。分析结果显示,养老型、务工型、保姆型以及其他型老年人的长期居留意愿依次降低;与城—城流动的老年人相比,乡—城流动的老年人长期居留意愿较低;两者的交互作用显示,相较于流动原因,户籍对于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显。分样本估计则进一步发现,户籍以及流动原因对于老年人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流动人口内部的异质性及其所带来的需求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超帆
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匹配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宏观特征数据,运用logistic的方法,研究了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参与职工医保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居住证制度也显著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子女随迁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风险会降低其市民化意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流动人口职工医保的参与率;适当调整居住证的办理条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
关键词:
居住证制度 医疗保险 流动人口 市民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俞林伟 韩辰 金杰克 于海燕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户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状况,差异体现在农民工自身长久利益的驱动等方面。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条件优越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有更强的居留和落户意愿。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和社会资本的累积会增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作为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利于其在城市落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自然资本以促使其安心落户城市,提升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实现其安居乐业,改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增强其城市生存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心理社会融入等。
关键词:
农民工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生计资本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石智雷 薛文玲
依据2012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租金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住房支付能力低,多数选择租住低价房;但随着家庭平均文化程度的提升,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租住高价房;随迁人数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自有住房或租住高价房的概率越高。此外,不同规模城市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俞林伟 朱宇
本文使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特征、代际差异和影响因素,着重考察了社会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第一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存在显著差异。与第一代流动人口相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居留时间、随迁家庭人数、劳动时间、本地长期居住意愿、文化距离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生活满意度 代际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唐成千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通过Logit模型考察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偏低,且内部阶层差异明显;除工作特征和区域因素外,个体特征对社保参保率的影响也很大,这表明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的获取上有一定的主动权。因此,政府应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吸引企业和流动人口参加,让流动人口能共享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孙悦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与分位数分解分析方法,探究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之间收入差异问题。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显著;除特征差异外,户籍歧视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比重高达36.8%;同时,影响收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不同分位点具有较大差异;在反事实状态下,随着收入分位数即工资收入等级的不断提高,两类群体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户籍歧视对其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90%分位点的该比重高达75.1%。总之,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明显,社会分层现象严重。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将会缩小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政府应为降低户籍歧视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流动人口女性个体的生育间隔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生育二孩是否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储蓄——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健康权益可及性与农民工城市劳动供给——来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证据
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数字经济、流动人口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利用状况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城市规模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社会融合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