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2)
2023(9425)
2022(7752)
2021(7258)
2020(5585)
2019(13347)
2018(13368)
2017(24337)
2016(13571)
2015(15379)
2014(15564)
2013(14825)
2012(13726)
2011(12225)
2010(12436)
2009(11087)
2008(10828)
2007(9680)
2006(8606)
2005(7313)
作者
(37859)
(31320)
(31258)
(29614)
(19876)
(15144)
(14444)
(12222)
(11942)
(11473)
(10792)
(10489)
(10210)
(9799)
(9670)
(9525)
(9394)
(9214)
(9184)
(8914)
(7755)
(7632)
(7617)
(7354)
(7212)
(7070)
(7040)
(6923)
(6327)
(6254)
学科
(53055)
经济(53004)
管理(36211)
(28058)
(22278)
企业(22278)
方法(20878)
数学(18277)
数学方法(17867)
中国(17822)
地方(16963)
(15150)
业经(11897)
环境(11522)
理论(11128)
(10924)
农业(10194)
(10084)
教学(8480)
(8250)
(8038)
(7914)
(7845)
教育(7806)
城市(7734)
(7441)
贸易(7430)
技术(7232)
(7025)
地方经济(6890)
机构
学院(179183)
大学(175398)
管理(64767)
(61551)
经济(59561)
研究(58671)
理学(54417)
理学院(53626)
管理学(52173)
管理学院(51802)
中国(44601)
(38815)
科学(38792)
(30042)
(29019)
(28969)
中心(28550)
(27898)
(27768)
师范(27586)
业大(26227)
研究所(26069)
(25331)
北京(24441)
技术(23119)
(22376)
财经(22028)
师范大学(21777)
农业(21449)
(20822)
基金
项目(120657)
科学(93545)
研究(91058)
基金(82072)
(70870)
国家(70198)
科学基金(60719)
社会(54165)
(51229)
社会科(51034)
社会科学(51021)
基金项目(43839)
教育(43187)
(41831)
编号(39407)
自然(39311)
自然科(38329)
自然科学(38326)
自然科学基金(37515)
资助(33073)
成果(31998)
课题(28854)
重点(27369)
(26864)
(24846)
(24298)
(24260)
创新(23107)
项目编号(22952)
大学(22622)
期刊
(75122)
经济(75122)
研究(52400)
中国(43583)
教育(30631)
学报(26168)
(25373)
管理(23956)
科学(23905)
(23074)
技术(20252)
大学(19844)
学学(17684)
农业(17280)
图书(14365)
(14303)
金融(14303)
业经(13384)
问题(10966)
资源(10675)
职业(10652)
书馆(10620)
图书馆(10620)
(10580)
经济研究(10409)
(9597)
财经(9324)
统计(8875)
(8869)
城市(8804)
共检索到279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欣珏  陈楠  陈可石  
环台北河滨自行车道为运动休闲型绿道,是台北市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其规划充分利用河滨高滩地兴建自行车道、设置运动休闲设施并串联河滨公园,达成改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成、构建带状城市综合游憩区域、促进城市单元紧密联系三个方面的城市互动作用。通过公私协力合作、规范技术标准及多元推广手段的策略来保障实施管理与宣传推广。这些经验可为大陆地区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崔健  
城市滨水绿地自行车道景观是城市中具有线性特征的景观类型,其景观的设计建设为游客在城市滨水绿地内的游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由于其自身长度的问题,在设计不合理时往往建造成完整性不足的景观,因此对滨水绿地自行车道景观进行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其设计建设的合理方法十分重要,也有助于城市滨水区域整体景观的营造设计。近年来,随着自行车产业与自行车运动的兴起,社会对于骑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地开始修建自行车道,但是对于城市滨水绿地内的自行车道景观的针对性设计指导理论却相对缺乏,本文将以对骑行者在滨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勇  田金霞  
随着国民休闲大格局的逐渐形成,自行车正面临着功能转化。文章从过程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自行车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自行车骑乘者以行为涉入为主,骑乘所带来的生理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骑乘活动的幸福感源于3个途径:休闲涉入、休闲效益的直接影响和休闲涉入通过休闲效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中,休闲效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虽然休闲涉入对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但是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间接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松  张麒  段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河城市在城市空间资源渐趋饱和时,必然面临跨河发展的选择。跨河拓展的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老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犹如城市空间发生"断裂"同时又与老城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由此,本文从生态、空间、功能三方面着手,尝试对滨水城市跨河发展的空间模式予以探索,提出跨越与耦合的思路,梳理脉络,形成相关策略,促进新老城区的优势互补与加速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美玉  刘德谦  
人类发展史表明,休闲与旅游作为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大活动,既不便完全分开,也难以彼此完全涵盖。其中,休闲关注人们对闲暇时间的支配与利用,而旅游则着眼于人们的空间位移以及由此而来的发现、体验与沟通。城市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休闲空间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休闲与旅游功能也随城市发展早已显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278个地级市和388个县级市~((1))。虽然上述城市发展基础、自然禀赋和社会历史条件迥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紫嫣  
打造高质量休闲街区,既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重要载体,也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动能。中国的休闲街区是改革开放后循序渐进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快速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必然结果。打造休闲街区、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解决如下问题: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休闲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休闲街区用地需求;塑造休闲街区品牌;推动休闲街区数智化转型;培育休闲街区建设市场主体;以科技、时尚、艺术元素推动休闲街区和宜居城市融合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紫嫣  
打造高质量休闲街区,既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重要载体,也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动能。中国的休闲街区是改革开放后循序渐进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快速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向往幸福生活的必然结果。打造休闲街区、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着力解决如下问题: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休闲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休闲街区用地需求;塑造休闲街区品牌;推动休闲街区数智化转型;培育休闲街区建设市场主体;以科技、时尚、艺术元素推动休闲街区和宜居城市融合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迁  
台北市立图书馆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实践探索。十年的发展让台北市智慧图书馆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其特点如下: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合理规划增加布点;结合地区特点,建立科学的馆藏结构;简化书刊借阅流程,减少读者获取障碍;关注月份差异,优化图书资源配置。台北市智慧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对大陆地区建设智慧图书馆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宁  庞博  
休闲是城市生活的刚需,也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城市休闲竞争力是对一个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提升这一竞争力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自2009年起,笔者便开始关注休闲城市这一话题,并尝试构建了城市休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城市休闲竞争力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转化,积于今已十余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休闲化发展日渐成为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其发展水平业已成为衡量城市转型升级质效的重要参照。《“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丽  马小明  
体育赛事能给举办地带来什么效应,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对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带给青海省的综合效应进行探讨,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环法国自行车赛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相对比,发现国际体育赛事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能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体育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能带动GDP增长;同时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从而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成为青海各民族的盛大节日,促进了青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其他城市举办国际赛事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波  韩顺平  
文章以市场营销学视角的品牌理论为基础,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品牌的一般规律,并对以往六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分析了环太湖赛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造环太湖赛事品牌的策略。同时,指出需要提高参赛队伍水平来增强赛事的竞争力、增加文化元素为品牌注入灵魂、运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等来提升体育赛事品牌,以期为环太湖体育圈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云耀  
本文通过对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研究分析,验证该赛事是否成功,同时力图找出促成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而得出成功举办标志性体育事件的要因。研究结果表明,环湖赛是一个成功的标志性体育事件,事件的营销战略、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事件自身的策划与管理对标志性体育事件的成功有正向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丽  马小明  
体育赛事能给举办地带来什么效应,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对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带给青海省的综合效应进行探讨,并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环法国自行车赛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相对比,发现国际体育赛事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能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体育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能带动GDP增长;同时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从而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已成为青海各民族的盛大节日,促进了青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其他城市举办国际赛事提供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宏  韩良峰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它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曾经拥有"世界自行车王国"的桂冠,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自行车却被视为"落后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冷落和忽视。目前在很多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举步维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与此相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却注意到了机动车过度发展所造成的危害,转而寻求一种以交通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新思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限制私人轿车过快发展,提倡绿色环保交通出行,它包括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出行。荷兰在自行车交通建设方面成绩卓著,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其经验和做法给予中国发展城市交通有益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张能云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具有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在共同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形式组建的利益实体。实现协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规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特点可采取资源共用、人员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