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6)
- 2023(3260)
- 2022(2948)
- 2021(2840)
- 2020(2588)
- 2019(5687)
- 2018(5765)
- 2017(10369)
- 2016(6340)
- 2015(7365)
- 2014(7365)
- 2013(7030)
- 2012(7070)
- 2011(6223)
- 2010(6395)
- 2009(6097)
- 2008(6495)
- 2007(6187)
- 2006(5470)
- 2005(5014)
- 学科
- 济(20371)
- 经济(20339)
- 管理(14027)
- 业(14025)
- 企(11281)
- 企业(11281)
- 学(9604)
- 方法(8202)
- 数学(6579)
- 数学方法(6343)
- 中国(6190)
- 农(5884)
- 财(5116)
- 制(4710)
- 地方(4710)
- 贸(4689)
- 贸易(4684)
- 理论(4637)
- 易(4523)
- 业经(4091)
- 教育(3872)
- 融(3806)
- 金融(3805)
- 银(3804)
- 银行(3781)
- 农业(3755)
- 和(3685)
- 行(3618)
- 体(3035)
- 务(2966)
- 机构
- 大学(94062)
- 学院(91967)
- 研究(37546)
- 济(30780)
- 经济(29835)
- 管理(29017)
- 中国(27481)
- 科学(27302)
- 理学(24208)
- 理学院(23788)
- 农(23100)
- 管理学(22954)
- 管理学院(22782)
- 京(22388)
- 所(22031)
- 研究所(20284)
- 农业(18391)
- 业大(18263)
- 中心(17009)
- 江(15645)
- 北京(14745)
- 财(14223)
- 范(13936)
- 院(13819)
- 师范(13655)
- 省(13549)
- 技术(12406)
- 州(12356)
- 室(11681)
- 农业大学(11391)
- 基金
- 项目(60418)
- 科学(44769)
- 基金(41216)
- 研究(39605)
- 家(38966)
- 国家(38622)
- 科学基金(30320)
- 省(23999)
- 社会(21777)
- 自然(21709)
- 划(21240)
- 自然科(21192)
- 自然科学(21183)
- 基金项目(21089)
- 自然科学基金(20792)
- 社会科(20371)
- 社会科学(20365)
- 资助(18636)
- 教育(18360)
- 编号(15838)
- 重点(14527)
- 成果(14160)
- 计划(13499)
- 发(13250)
- 科技(12955)
- 部(12520)
- 科研(12224)
- 课题(12202)
- 创(11594)
- 创新(10983)
共检索到146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健屏 吴楚才
The research on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 groups in the air of some southern china forest area indicated: In the air over forest, moulds are the most species of microorganism, but in the urban areas, Bacterias are the majority one and its amount may be 100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forests air...
关键词:
森林区 微生物 瀑布 负离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毅 熊春莲 蔡艳 张世熔 李婷 袁大刚
在SPSS11.5 for Window和ArcGIS9.2平台上,对地震灾区一个典型代表区域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为2.51×107CFU/g干土,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总量的84.50%,其次为放线菌和真菌;水平方向上,区域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垂直方向上细菌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放线菌和真菌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灾区搭建临时帐篷和建造板房等对土壤造成的压实对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区域内水田、旱地、林地三类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因子中只有有效磷与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云蕾 卢凌霄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就土壤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反映森林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实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森林土壤均以>2 mm大粒径团聚体为主,占总团聚体的60%-80%。原生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平均有机碳含量较次生林、人工林分别高出48.11%和61.24%,次生林较人工林高出25.29%。各粒径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原生林较次生林、人工林分别高出18.13%和42.60%,次生林较人工林高出29.89%。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介于0.26%-1.00%,除桉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洋 王虎虎 闫振国 徐幸莲 周光宏
利用传统平板培养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技术方法,对真空包装盐水鹅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菌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及产品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加工工序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解冻和分割是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原辅料携带的污染菌是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及分割时的二次污染是产品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加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类有:Leu-conostoc lactis、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Uncultured Psychrobacter sp.、Acinetobacter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雄文 张新时 周广胜 陈锦正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 1 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 ,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 ,大多数树种分布在 1 2 0°E~ 1 3 1°E之间 ,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 ,它们的空间结构比不耐旱与耐旱的树种复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美珍 王国良 薛超波 董志国 潘雪央
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贝类养殖区的微生物在水平、垂直及季节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个采样区的异养细菌的数量变动在1.62×103~6.62×105cfu.g-1之间,平均值为4.28×104cfu.g-1,细菌数量在春季和夏季的数量偏低,10月份异养细菌的数量开始上升,并于11月份达到最高,表层高于底层;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比例最高,为主要的优势种,具有陆源性特点。各站位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和硫酸还原菌的检出率均为100%,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整体上数量具有表层高于底层的特点,3种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季节演替与异养细菌具有类似的结果,均为10-11月达到最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敏 黄晓杰 蔡昊城 何沛 朱志扬 朱益 彭光爵 秦天 马婷婷 雷佳 黎娟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浓香型烟叶细菌及真菌群落ɑ多样性指数最高;烟叶显著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关键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和桑帕约氏酵母菌属(Sampaiozyma);以浓香型烟叶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规模最大,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烟叶内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浓香型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敏 黄晓杰 蔡昊城 何沛 朱志扬 朱益 彭光爵 秦天 马婷婷 雷佳 黎娟
分别选取清香型(云南玉溪)、浓香型(湖南郴州)和中间香型(贵州遵义)醇化1年的C2F烟叶,测定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利用相似度检验分析烟叶微生物群落差异物种,随机矩阵理论构建分子生态网络;运用Mantel分析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浓香型烟叶细菌及真菌群落ɑ多样性指数最高;烟叶显著富集的关键细菌类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关键真菌类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根霉菌属(Rhizopus)和桑帕约氏酵母菌属(Sampaiozyma);以浓香型烟叶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规模最大,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显著影响烟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结构,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烟叶内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浓香型烟叶关键微生物类群均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红 任华中 高丽红 张福墁 曹之富 张振贤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cm亚表层土;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大部分土壤酶活性表现为1月份大于5月份;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3~4年增势变缓。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酸性磷酸酶和脲酶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和上述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日光温室 京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龙 韩丽君 何东坡 穆立蔷 曹军 姜利
测定绥满公路(301国道)海林至亚布力段森林区路侧土壤及红松等19种植物叶片中Pb,Cd,Cu,Zn,As的质量分数,研究5种重金属元素在公路路侧森林区土壤-植被中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普遍高于背景值,土壤的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显示,Cd为重污染,Zn,Cu,Pb,As为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等级达到中度污染,但重金属质量分数除Cd略高外,其余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Cd是道路交通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公路两侧植物叶片中Cd质量分数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中Cd质量分数随距离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公路旁侧森林区土壤与植被主要重...
关键词:
绥满公路 森林区 土壤-植被 重金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成水平 周巧红 邓家齐 詹发萃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才蓬勃兴起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式 ,由于其造价和运行费用低 ,净化效果稳定 ,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兴趣和高度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控制 ,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关于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关于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类群和基质酶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通过对生长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和天然环境条件下菰和石菖蒲根区微生物类群数量及其根区基质酶活性的测定发现 :同种植物在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根区微生物的数量比天然条件下的要高 ,特别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 ,最高可达 3个数量级以上 ;同时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不同植物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敏 彭晚霞 徐庆国 杜虎
运用地理统计学和Illumina 16S rRNA基因测序等手段,研究广西环江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25 hm~2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主要门级微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34.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2.2%);土壤细菌类群显示空间相关性的自相关范围为44.4~841.4m,其中大部分细菌类群的变程在研究区域范围(500 m)内;在研究区内,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从北到南逐渐升高,而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则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呈斑片状分布,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呈单峰型分布,WS3(L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呈间歇性的低值条带和高值条带状分布。可见,喀斯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扬 高小丽 马瑞瑞 崔雯雯 高金锋 王鹏科 杨璞 冯佰利
为探明荞麦不同连作和轮作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平板涂布计数法和比色法,研究隔年作、轮作和连作荞麦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随着荞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尤其是荞麦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开花期至灌浆期增长显著,并于灌浆期达到轮作细菌数的4.3倍。土壤酶活性连作总体偏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表现尤为明显,均高于隔年作和轮作,且达到1%极显著水平。连作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荞麦短期连作下表现出的B/F[(细菌+放线菌)/真菌]比值更大,土...
关键词:
荞麦 连作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Soils under broad-leaved,masson pine,Chinese fir and bamboo forests in the area of Huzhou,Zhejiang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January 2000.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under broad-leaved and bamboo forests were considerately higher than(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