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7)
2023(9187)
2022(7787)
2021(7427)
2020(6472)
2019(15215)
2018(15111)
2017(27990)
2016(16654)
2015(19583)
2014(20076)
2013(19165)
2012(18301)
2011(16797)
2010(17284)
2009(15849)
2008(16071)
2007(14784)
2006(12716)
2005(11510)
作者
(47604)
(40085)
(39825)
(38344)
(25785)
(19357)
(18449)
(15496)
(15406)
(14486)
(13739)
(13615)
(12764)
(12733)
(12708)
(12648)
(12632)
(11764)
(11725)
(11713)
(10399)
(10174)
(9859)
(9249)
(9108)
(9094)
(9090)
(9026)
(8201)
(8104)
学科
(66752)
经济(66679)
管理(40026)
(38457)
方法(36147)
数学(32549)
数学方法(32206)
(30639)
企业(30639)
教育(21696)
中国(21299)
(19351)
(17304)
(16695)
理论(14255)
(12024)
贸易(12023)
(11620)
业经(11481)
地方(11360)
农业(11005)
(10821)
财务(10805)
财务管理(10773)
(10576)
企业财务(10275)
(9462)
技术(9459)
(9456)
金融(9453)
机构
大学(250109)
学院(241542)
(92440)
经济(90330)
管理(84349)
研究(84270)
理学(73184)
理学院(72165)
管理学(70590)
管理学院(70105)
中国(56163)
(53831)
科学(51684)
(43294)
(43282)
(42895)
师范(42557)
(40555)
研究所(39577)
(38095)
中心(37706)
教育(37011)
财经(35297)
业大(35136)
师范大学(34899)
北京(34543)
农业(32302)
(32080)
经济学(30203)
(29619)
基金
项目(155258)
科学(122739)
研究(118115)
基金(109907)
(94861)
国家(93965)
科学基金(79057)
社会(72093)
社会科(67935)
社会科学(67915)
教育(64079)
(61525)
基金项目(57342)
(54294)
编号(50293)
自然(49939)
自然科(48775)
自然科学(48754)
自然科学基金(47917)
资助(46223)
成果(44808)
课题(38073)
(37336)
重点(36841)
(33532)
教育部(32642)
(31983)
大学(31699)
(30881)
(30805)
期刊
(96176)
经济(96176)
研究(78236)
教育(60343)
中国(52707)
学报(39739)
(34937)
科学(34269)
(33943)
大学(30472)
学学(26970)
管理(26746)
农业(23683)
技术(23469)
(18633)
金融(18633)
财经(18568)
(15939)
经济研究(15476)
职业(14902)
业经(14099)
问题(13222)
(13043)
图书(12639)
(11906)
统计(11600)
技术经济(11450)
(11148)
(11111)
论坛(11111)
共检索到358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世平  
一直以来,学生"跪着读书"是被教育者普遍忽视的教育隐患,它易造就"主奴人格",远离教育本质。教育在本质意义上是启迪灵性的艺术,教育的启迪应从"尊重"开始。尊重的力量就是教育的生命力,建立一种基于"尊重"的学校哲学,就意味着找到了学校生命的基石。实践证明,只要用平等和仁爱撒播"尊重"的良种,教育就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政  
理想的社会应当是宽容的,宽容的社会是互相尊重的,互相尊重的社会才是自由的。如何达到这一理想,不能简单地苛求于人,也要要求自己。最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文化建设,用文化来实现和凝固理想。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的东西无法改变,只有在人们认识了必然以后,他们才能自由地呼吸着“必然”的空气去生活,人类社会才能长足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洪良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精神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教育引导大学生理解英雄、尊重英雄、崇尚英雄,有助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高校要创新教育方式,坚持多引导少说教、多贴近少照搬、多叙述少拔高,在大学生中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丽华  
与一般社会领域相比较,教育领域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尊重的目的、尊重的内容、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上具有特殊性。合理的教育惩戒体现了普遍性尊重所要求的"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赢得获得性尊重中"积极的评价"。实践中,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要实现"对学生的尊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确立"合法合理实施惩戒就是尊重学生"的观念;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惩戒的目的;强化普遍性尊重的意识,规范教育惩戒行为;将惩戒与关爱相结合,促使学生赢得获得性尊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实证主义范式是以经验主义、客观主义、自然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构建的一套严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其精神实质是科学主义,其行动纲领是推动学科"科学化"。实证主义范式对提升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性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其意义也不能夸大或泛化,否则可能造成"去思想"、"去价值"、"去人文"等风险。当前中国教育学的范式变革,要寻求不同范式的通约性和互补性,以实现多元范式的共存共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焦燕灵  
表达是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展现。在个体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学的视域里,表达是具有多元意义的教育术语。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于教育的结果,而且贯穿于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达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为此,应在充分认识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措施提高表达的质量,实现其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研究生教育应是作为精神塑造的教育.目的是培育整全的人。精神的塑造在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其基本前提应是尊重。因此,尊重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同时尊重也是研究生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教育创新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大学教育科学》第2期发表了陈廷柱、姜川对美国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的专访。阿特巴赫教授在论及高等教育强国的具体判断标准问题时说,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我们很难说清楚什么是一个真正成功大学的标准,也很难说清楚判断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有哪些。我们也只是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兆雄  
村小是学校分层最底层的单位,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最薄弱的"神经末梢"。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根据眼前村小学生逐渐减少的现象判断,学生转移到乡镇、城市是未来乡村学生求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1年到2012年,在"撤点并校"整合优势资源的过程中,全国乡村小学锐减30多万所,平均每天约有68所村小消失。表面看来,村小被撤并是因为学生减少,学校难以为继。确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多的村民进城务工或安居,于是将子女送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明尼苏达州的Stetson公司,是美国最老的制帽厂之一,1987年时,公司的情况很糟:产量低、品质差,劳资关系跌到谷底。当时Stetson公司正依照美国联邦破产条款进行重组,而竞争对手提议以最低价买下该公司。乔治·薛耳曼,当地的一位管理顾问,在此时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熊伟  申星  
改善基层管理干部与员工的沟通,推进文化管理,杜绝粗暴管理;进一步营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在2015年6月8日发表了一篇书评,名为《中国性革命一代的私生活——评杰米玛·斯坦菲尔德新书》。书评中指出,杰米玛·斯坦菲尔德在对中国年轻男女的大量实地调研后断言,"中国是世界上代沟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卓  
"尊重"作为六大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新加坡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参照《新课程标准》,基于对小学《好品德好公民》教科书的分析,可以发现"尊重"价值观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在编排体例上,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六个层面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在教学内容上,"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两大技能与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在教学过程上,"身份""人际关系""抉择"三大概念逐级深入、依次递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红霞  刘庆昌  
本文针对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现状 ,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入手 ,深入德育内部对这一事实进行研究 ,发现传统道德教育对人的内在需要的忽视 ,使道德教育中教育对象人的主体地位缺失 ,恰是目前道德教育问题众多的重要源头。文章还进一步论证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 ,并提出走向引导和建构的道德教育的主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永强  关雪荧  
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尊重的需要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需要,是是否能够完成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教育设计和实施中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尊重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对多元文化和谐发展主观认同的积极行动。通过对"尊重"的内涵的深入分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平等、多元"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张奂奂  刘志朋  
美国司法界在处理"法庭上的高校"争议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学术尊重"原则,据此对高校的学术自由提供保障。而在实际的司法审查中,"学术尊重"原则却不断遭受质疑,司法机关常常陷入两难困境:如何平衡学术自由权利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师个体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近年来引起美国社会关注的一例学术纠纷案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从而帮助辨识法院在处理上述关系时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准确把握学术尊重、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三者的关系和意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