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
- 2023(1427)
- 2022(1139)
- 2021(1064)
- 2019(1981)
- 2018(2057)
- 2017(3945)
- 2016(2319)
- 2015(2712)
- 2014(2941)
- 2013(2919)
- 2012(2932)
- 2011(2594)
- 2010(2704)
- 2009(2667)
- 2008(2819)
- 2007(2875)
- 2006(2557)
- 2005(2378)
- 2004(2296)
- 学科
- 济(9333)
- 经济(9230)
- 管理(6050)
- 企(5610)
- 企业(5610)
- 业(5276)
- 理论(4399)
- 教育(4130)
- 中国(3841)
- 文化(3692)
- 方法(3280)
- 业经(3245)
- 学(3116)
- 和(2943)
- 农(2906)
- 制(2484)
- 财(2295)
- 社会(2267)
- 产业(2239)
- 经济理论(2220)
- 市场(2186)
- 企业经济(2057)
- 地方(1945)
- 文化产业(1766)
- 文化市场(1766)
- 事业(1748)
- 研究(1694)
- 思想(1693)
- 政治(1634)
- 策(1617)
- 机构
- 大学(41350)
- 学院(39667)
- 济(12733)
- 研究(12576)
- 经济(12313)
- 管理(11766)
- 理学(9231)
- 理学院(9037)
- 京(9035)
- 范(8935)
- 师范(8918)
- 管理学(8803)
- 中国(8800)
- 管理学院(8703)
- 财(8228)
- 科学(7454)
- 师范大学(7150)
- 江(7001)
- 所(6521)
- 财经(6161)
- 州(5973)
- 北京(5857)
- 教育(5857)
- 研究所(5635)
- 经(5394)
- 系(5239)
- 中心(5187)
- 财经大学(4354)
- 社会(4227)
- 经济学(4056)
共检索到68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方在《中国青年报》(4月1日)撰文指出,在经济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这一事件被某些媒体解读为"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农村"。如果更精确地来表述的话,我们讨论的其实是"上大学是否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皮锋 秦荣廷
基于当前"读书无用论"所带来的高校学风建设新形势,阐述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纠正"读书无用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统一认识,明确学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强化领导,健全学风建设的执行机构;注重教师风范,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科学管理,建立高校学风建设的和谐运行机制;创设环境,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等的一些建议,为杜绝"读书无用论"观念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读书无用论 学风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琰 玛丽瓦提·叶尔波拉提
法国学者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具有工具性与反思性,但当前学界对该理论的应用有泛化趋势,"文化资本"常被当作分析工具,教育问题常被简单归因于外部社会因素,进而形成循环论证。笔者在对云南省瑞丽傣族教育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多数农村傣族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在他们中盛行"读书无用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外部社会因素还是教育制度自身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仅从家庭经济资本等外部因素归因而设计的对策只是"治标"之举,对文化资本理论的应用需回归其反思性,关注到应试教育的功利化所导致的学生对教育的意义不明和体认不足,由此出发从教育制度内部归因并提出的解决方案才是治本之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李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度关注代际收入公平问题。通过子代收入决定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低收入家庭教育投资时子代的预期薪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代际收入公平。教育深化在为不同收入家庭的子代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预期薪水下降等知识失业问题。在当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建立、就业方式还存在双轨制的条件下,高收入家庭的子代更可能依靠其父代较高的社会资本来谋求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这无形中扩大了高、低收入家庭子代的收入差距,致使教育在促进代际收入公平方面的功能日趋减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谢爱磊
本文以一项在中县的田野工作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讨论了近年所提出的"读书无用"的概念,主张把握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宏观社会结构和教育机会分配格局的变化,并以此解读农村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借助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将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认识看作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内化为个体倾向系统的结果,并尝试用"读书无望"这一概念概括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特别强调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容易转变为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主观"期望"的分层——对将来教育成就和社会流动终点的阶层化判断,
关键词:
读书无用 读书无望 机会结构 期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水晶 龙耀
大学文凭是个人社会地位变迁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决定因素之一。现有社会转型时期个人教育投资的期望和回报均存在巨大的差异,教育不足与过度教育现象并存,知识失业与关系就业并存,大学文凭逐渐成为社会优势阶层进行职业隔离的手段,阻碍了有序的社会流动。为此,需要促进教育的公正性和社会就业的包容性,从而促进良性的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分配的和谐,降低社会冲突和矛盾。
关键词:
大学文凭 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本健 王蕾 罗玲
究竟是“读书无用”还是“知识改变命运”,该话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本文基于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轮CGS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从主观和客观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教育与代际流动及其认知偏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个体对于教育对代际流动影响的认知将产生偏差,即主观上看似“读书无用”,实则“知识改变命运”;(2)主观上,教育会通过激发个体的物质渴求,进而抑制代际向上流动;(3)客观上,教育会通过提升个体的配置能力,进而促进代际向上流动;(4)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户籍差异,即存在群体间的机会不均等。据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构建规则更加透明、机会更加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缓解个体对代际流动认知向下偏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打破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种壁垒和隐形歧视,切实保障女性和农村流动人口实现公平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升
统计改革的逐步深化,使我们渐渐认识到,探讨统计改革问题不能只就统计论统计,而必须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只有把统计改革置于整个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大座标系中,才能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统计改革的优势、机会、障碍和出路,也才能施以有效的改革措施,推进统计改革的逐步深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达军
企业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领导者试图通过文化战略解决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文化创新必须超越家族文化的羁绊,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同时引进先进文化的要素,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沿着智能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创新的走向,着力打造具有自身个性并富有实践意义的企业文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光华 段文斌
国有经济缺乏效率是由其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本文主要讨论制约国有经济效率的产权障碍,认为国有产权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下形成并与之相适应的。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研究国有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剖析国有产权对该课题研究的深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有经济,效率,产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宏强
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群落,大学、中学、小学是整个教育生态链环中的一环,由此构成教育生态系统,影响教育群落的生态因素很多,其中"墨菲障碍"是关键。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规避"墨菲障碍",就必须要求全体教师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育人观,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墨菲障碍 教学管理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新 艾书
论述了图书馆为什么要施行无障碍设计,我国图书馆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国家相关规范中关于图书馆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内容,图书馆管理者在施行无障碍设计方面需要克服的误区和注意的细节等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 无障碍设计 建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艳 马悦 李楠博
随着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企业才能承担创新主体这一职责。企业家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完善的市场机制给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处于转轨时期,创新主体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主要内容有: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各地区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完善研发组织机构。
关键词:
企业 创新主体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