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4)
2023(11160)
2022(9179)
2021(8722)
2020(7074)
2019(16214)
2018(15580)
2017(30395)
2016(16062)
2015(17818)
2014(17602)
2013(17492)
2012(16455)
2011(14962)
2010(15132)
2009(14241)
2008(13641)
2007(11909)
2006(10712)
2005(10081)
作者
(43903)
(36550)
(36161)
(34994)
(23561)
(17594)
(16528)
(14131)
(13974)
(13267)
(12688)
(12127)
(11954)
(11871)
(11692)
(11437)
(10760)
(10745)
(10525)
(10224)
(9246)
(8811)
(8808)
(8360)
(8333)
(8300)
(8203)
(7803)
(7330)
(7317)
学科
(65936)
经济(65873)
(44921)
管理(44571)
(35848)
企业(35848)
方法(28457)
(28086)
金融(28086)
中国(27531)
(26318)
银行(26307)
数学(26141)
数学方法(25898)
(25479)
(20567)
(18246)
(17590)
(17237)
贸易(17222)
(16996)
业经(13790)
(13047)
财务(13019)
财务管理(12996)
地方(12569)
企业财务(12512)
农业(11949)
中国金融(11651)
(11586)
机构
大学(223405)
学院(223315)
(107548)
经济(105625)
研究(82890)
管理(82771)
中国(73866)
理学(69917)
理学院(69182)
管理学(68290)
管理学院(67867)
(52369)
(46763)
科学(44503)
(41348)
财经(41048)
中心(39498)
(37628)
研究所(37206)
经济学(36080)
(33917)
经济学院(32624)
(32065)
财经大学(30918)
北京(30453)
(29447)
(29225)
金融(28730)
业大(27378)
(27304)
基金
项目(142161)
科学(113472)
基金(107017)
研究(106095)
(92854)
国家(92118)
科学基金(78799)
社会(70871)
社会科(67627)
社会科学(67613)
基金项目(54132)
(51248)
自然(48323)
教育(47831)
自然科(47209)
自然科学(47198)
自然科学基金(46451)
资助(45799)
(44345)
编号(40696)
成果(34455)
(33694)
重点(32350)
(31302)
国家社会(31017)
(30037)
(29927)
教育部(29514)
中国(29168)
课题(28894)
期刊
(113742)
经济(113742)
研究(75736)
中国(45870)
(45287)
金融(45287)
(39696)
管理(31579)
(31281)
学报(30611)
科学(29994)
大学(23983)
学学(22799)
财经(21370)
经济研究(20756)
农业(20477)
教育(20040)
(18454)
技术(16794)
(15989)
业经(15642)
国际(15349)
问题(14853)
世界(13403)
(11321)
理论(11078)
技术经济(10624)
统计(10508)
现代(9631)
实践(9518)
共检索到355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英章  金戈  
目前关于不良金融资产问题 ,人们更多是从金融风险角度来讨论不良金融资产的成因及其化解等问题 ,而对于不良金融资产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则缺乏深入研究。从宏观经济总量角度看 ,不良金融资产使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发生变异 ,相应使商业银行作为主要传导中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强化宏观金融的调控效率 ,应充分考虑巨额不良金融资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小滨  陶登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是有效需求不足,为刺激需求增长,自199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次降息,但一直未收到明显效果,经济增长率继续处于下滑态势。我国经济是否已落入“流动陷井”之中?货币政策是否对我国经济已经失效?文章将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鄢莉莉  刘鹏  
1.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变量,然而在官定利率政策下,利率难以真正发挥其度量资金价值的功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形成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利率可以真正反映资金成本,从而用市场的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资金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春霞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的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特殊性 ,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传导效果及扰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旭祥  
货币政策正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其能否得以有效实施,取决于它所依赖的传导渠道的内在性质。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很难满足市场经济以资金流动来带动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在于,我国宏观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金融制度与金融结构的变迁导致传导机制的演变;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和结构且具有特殊性。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这些因素来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梅  
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个人的消费、投资行为,个人行为的累积会形成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通过信贷和融资将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SidrauSki模型,提出货币政策的影响路径假说,并构建ardL-ECM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效果比对宏观经济更有效,短期调整比长期影响更有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战文清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部分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国传统金融系统的结构失衡问题,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以及西部地区样本中,数字金融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效应较强;进一步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驱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融资占比提升,即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资产缩水(杠杆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信贷融资占比下降—投资下降”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实施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波  
本文引入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对一般最优利率政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我们的结论是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敏感的,利率杠杆的宏观经济影响日益显著,而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时忽略了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从而使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系统性的反应不足,导致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效果不佳。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投资的时机效应和资产价格波动,密切关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和预期,在推出干预措施时注意时机和方法策略,逐步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效果的信心,以达到最优的宏观调控效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崔建军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验实证表明 ,中国 18年货币政策操作经历了反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两方面的考验 ,总体来说是有效的。当前妨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信贷收缩机制。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雄  蒋中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储备水平的变化;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产出。克鲁格曼则提出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完全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豫媚  陈伟泽  陈彦斌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已出现下降,表现为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明显减弱。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预期误差冲击和预期管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现状,从而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时预期管理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期管理通过逆周期引导市场通货膨胀预期,能够大幅减小经济波动并使经济更快收敛至稳态。同时,福利损失分析表明,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情况下引入预期管理,可以使得社会福利损失下降近40%。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背景下应加强对预期管理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