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8)
2023(5498)
2022(4917)
2021(4424)
2020(4086)
2019(9834)
2018(9767)
2017(19769)
2016(10829)
2015(12267)
2014(12634)
2013(12785)
2012(12087)
2011(10817)
2010(11055)
2009(10551)
2008(10903)
2007(10134)
2006(8566)
2005(7715)
作者
(32807)
(27694)
(27624)
(26490)
(17426)
(13315)
(12721)
(10781)
(10214)
(9822)
(9252)
(9138)
(8804)
(8729)
(8722)
(8698)
(8637)
(8160)
(8019)
(7921)
(6912)
(6859)
(6698)
(6329)
(6267)
(6189)
(6171)
(6143)
(5596)
(5591)
学科
(50461)
经济(50422)
(32683)
管理(32134)
方法(26902)
(26725)
企业(26725)
数学(24385)
数学方法(24223)
(15564)
(12616)
(11024)
财务(11010)
财务管理(10983)
中国(10703)
企业财务(10517)
(9315)
(9125)
贸易(9125)
(8855)
业经(8790)
地方(8663)
(8595)
农业(8372)
(7689)
(7666)
银行(7665)
金融(7664)
(7149)
(7116)
机构
大学(165299)
学院(163343)
(70803)
经济(69365)
管理(64010)
理学(55015)
理学院(54437)
管理学(53569)
研究(53436)
管理学院(53258)
中国(41174)
(34091)
(33618)
科学(32562)
(29452)
(28069)
财经(26928)
研究所(25368)
业大(25224)
中心(24976)
(24488)
(24299)
农业(23534)
经济学(22234)
北京(21526)
经济学院(20367)
财经大学(19930)
(19690)
师范(19492)
(19405)
基金
项目(105021)
科学(81878)
基金(76602)
研究(75157)
(66603)
国家(66054)
科学基金(56063)
社会(47203)
社会科(44816)
社会科学(44794)
基金项目(41059)
(40634)
自然(36798)
自然科(35842)
自然科学(35829)
自然科学基金(35207)
教育(34758)
(34453)
资助(32033)
编号(30893)
成果(25101)
(24111)
重点(23606)
(22110)
(21583)
科研(20717)
教育部(20597)
课题(20502)
创新(20172)
人文(19972)
期刊
(74462)
经济(74462)
研究(45932)
(28386)
中国(27336)
学报(26156)
(25559)
科学(23213)
管理(20751)
大学(19303)
学学(18369)
农业(16786)
(16192)
金融(16192)
技术(13760)
财经(13670)
教育(12601)
经济研究(12138)
(11668)
业经(11461)
问题(10631)
技术经济(9490)
(9373)
(9252)
统计(8669)
理论(8460)
财会(8441)
(8105)
国际(8035)
商业(7903)
共检索到23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景兰  
有关投资中国不良资产获利颇丰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此面临着是否尽责和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本文在深刻分析不良资产投资利润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应理性看待不良资产损失和投资利润,为资产管理公司搭建公平、完善的处置环境,以切实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娟娟  
自2011年末开始的不良贷款规模反弹,开启了新一轮不良资产上升周期。本文搭建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未来不良资产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总体而言,宏观经济、信贷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调控、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债务质量下降、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与之前相比,本轮不良资产的成因明显不同,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须洞见症结,对症下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娟娟  
自2011年末开始的不良贷款规模反弹,开启了新一轮不良资产上升周期。本文搭建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未来不良资产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总体而言,宏观经济、信贷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调控、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债务质量下降、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与之前相比,本轮不良资产的成因明显不同,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须洞见症结,对症下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述军  刘玉侠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银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过度依赖、高负债以及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体制变迁引起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导致其不计后果的过度融资,形成高负债,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与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则鼓励银行的过度放贷,特定背景下的二者结合引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双方行为都与体制的变迁紧密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润佐  周冠南  
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此后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面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高企时,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和投资者均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育,只有一个好的发行和投资环境,才会更有利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润佐  周冠南  
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此后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在面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高企时,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和投资者均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育,只有一个好的发行和投资环境,才会更有利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京蓉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也开始高度关注不良资产,我国不良资产投资市场较为完善,有关的政策规范逐步得到优化。不过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当前我国不良资产投资依然面临很多结构性问题,且存在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对不良资产投资及处置工作进行完善,提升行业发展的整体成效,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思京  
不良资产变现处置可以选择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招标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如何寻找社会 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才能实现处置变现最大化,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课 题。本文着重就不良资产变现处置过程中主要处置方式的适用、优劣比较和选择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鹤  
本文从经济转型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分析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表明,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源于财政分权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和源于政治集权的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的结合,使得我国银行在各地区分别积累起了因经济周期、金融财政化及政策干预等原因而导致的巨额不良资产,从而使得这些不良资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特征。因此,要阻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能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必须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完善分税制,实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陈波  蒋振声  
经济效益滑坡,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的同时,深刻剖析我国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原因,将有利于化解这些不良贷款,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一、不良信贷资产的界定不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对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惠  
本文分析了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特点,并从不良资产证券化与正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角度,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结构设计、制度安排、定价等问题上的共性特征,从理论上说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