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7)
2023(15612)
2022(13519)
2021(12584)
2020(10737)
2019(24519)
2018(24526)
2017(47387)
2016(25685)
2015(28952)
2014(29364)
2013(28944)
2012(27244)
2011(24820)
2010(25671)
2009(23890)
2008(23956)
2007(21886)
2006(19357)
2005(17903)
作者
(77363)
(64640)
(64266)
(61320)
(41289)
(30980)
(29514)
(25187)
(24341)
(23590)
(21910)
(21768)
(20782)
(20672)
(20372)
(20004)
(19404)
(19230)
(18703)
(18455)
(16175)
(16111)
(15897)
(14720)
(14614)
(14567)
(14553)
(14494)
(13139)
(12830)
学科
(110031)
经济(109922)
(72966)
管理(72722)
(57299)
企业(57299)
方法(47769)
数学(42111)
数学方法(41396)
中国(32633)
(31175)
(28047)
地方(26160)
业经(23602)
(22510)
(22398)
(21710)
银行(21673)
(20681)
(20680)
贸易(20667)
农业(20581)
(20021)
(19868)
金融(19866)
理论(18113)
(17520)
财务(17451)
财务管理(17404)
企业财务(16512)
机构
学院(374138)
大学(371250)
(152400)
经济(148890)
管理(141477)
研究(129306)
理学(119346)
理学院(117953)
管理学(115492)
管理学院(114791)
中国(103436)
(80530)
科学(80291)
(74093)
(67376)
(65538)
中心(60696)
研究所(60593)
(59325)
财经(57042)
业大(55354)
北京(51882)
(51488)
农业(51342)
(49141)
师范(48519)
(47910)
(46368)
经济学(45930)
财经大学(41990)
基金
项目(238799)
科学(186289)
研究(173166)
基金(170490)
(148917)
国家(147635)
科学基金(125736)
社会(106680)
社会科(101083)
社会科学(101057)
(94961)
基金项目(88584)
自然(82579)
教育(80927)
自然科(80588)
自然科学(80564)
(79920)
自然科学基金(79117)
资助(72722)
编号(71083)
成果(58837)
重点(54450)
(54337)
(52194)
课题(50548)
(48979)
科研(45867)
创新(45833)
大学(44349)
(44339)
期刊
(173849)
经济(173849)
研究(113494)
中国(79925)
(59918)
(57869)
学报(57641)
管理(54504)
科学(53268)
(44387)
金融(44387)
大学(43440)
教育(42955)
学学(40867)
农业(40212)
技术(36626)
业经(29122)
经济研究(28055)
财经(27954)
(23887)
问题(22236)
(21778)
统计(20310)
技术经济(19367)
(18490)
(18390)
理论(17859)
图书(17588)
(17487)
商业(17282)
共检索到57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隋聪  刘青  宗计川  
不良资产是形成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众多风险的根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不良资产的银行间计算实验模型,利用该模型从微观个体的不良资产变化入手研究其对银行系统的宏观影响。模拟实验发现,在资本监管约束下,不良资产的累积导致了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缓解债务危机的作用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次贷危机后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的原因。此外,不良资产核销与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组合的干预效果最明显,该政策组合能够加快银行系统恢复,并能够避免单纯核销带来的短期冲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辉  伍戈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施隐藏着复杂的风险。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 ,探讨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效率以及风险等问题。作者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伟华  张舒翼  
银行业不良贷款与经济周期紧密关联,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在总量、区域、行业、主体方面都呈现了新的态势。不良资产处置作为消化不良贷款的主要短期"出口",要适应性地提高处置能力,面对策略转变和渠道开发的双重压力。论文从商业银行视角,立足现有政策,对处置策略和处置渠道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彭惠  李勇  
本文通过对证券化收益和资产池的预期现金流、外部证券发行额、融资成本、证券化成本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首次量化分析并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总收益由利差收入、超额损失准备、现金回收增值三个部分构成,相对融资成本越低、初始损失准备越高、服务商处置能力越强,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就越高,资产证券化所具有的提高不良资产现金回收率、增加收益、提供损失保护底线和提高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就越强。本文还提出,发起人在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不仅保留了部分风险,而且会暴露在新的风险敞口下,为此发起人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强风险控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  
本文从财政风险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财政风险的划分标准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属于政府隐含的或有负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意味着政府的财政风险。对我国而言 ,在国有产权体制下 ,在国家采取的金融支持政策下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更易于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应采取包括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透明度以及建立或有储备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妥善应对 ,以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露  
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不良资产率过高的现状,要从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出发,寻求化解的措施和手段。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思京  
不良资产变现处置可以选择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招标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如何寻找社会 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才能实现处置变现最大化,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课 题。本文着重就不良资产变现处置过程中主要处置方式的适用、优劣比较和选择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娟娟  
自2011年末开始的不良贷款规模反弹,开启了新一轮不良资产上升周期。本文搭建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未来不良资产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总体而言,宏观经济、信贷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调控、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债务质量下降、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与之前相比,本轮不良资产的成因明显不同,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须洞见症结,对症下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娟娟  
自2011年末开始的不良贷款规模反弹,开启了新一轮不良资产上升周期。本文搭建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对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未来不良资产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总体而言,宏观经济、信贷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调控、金融机构、企业经营、行政干预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债务质量下降、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与之前相比,本轮不良资产的成因明显不同,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须洞见症结,对症下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景兰  
有关投资中国不良资产获利颇丰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此面临着是否尽责和是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本文在深刻分析不良资产投资利润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应理性看待不良资产损失和投资利润,为资产管理公司搭建公平、完善的处置环境,以切实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军  
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关系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同于体制因素所导致的结构性不良资产的现象,并提出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来为商业银行分担投资风险与提供市场退出渠道、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资产互换,来防范与化解结构性不良资产的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志强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推进,存量有效资产不断减少,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处置方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才能圆满地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的历史使命。不良债权打包批量处置作为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后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立生  周莉  
我国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其中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将危及银行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波。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25%左右,其中呆帐贷款约占2%左右,加上逾期和呆滞贷款中实际收不回来的贷款,贷款损失可能达到5%~6%。因此,消化和减少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