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5)
2023(12892)
2022(10796)
2021(10182)
2020(8902)
2019(20835)
2018(20983)
2017(41583)
2016(22207)
2015(25428)
2014(25485)
2013(25115)
2012(23053)
2011(20697)
2010(20921)
2009(19150)
2008(18846)
2007(16927)
2006(14328)
2005(12511)
作者
(63360)
(52978)
(52707)
(50223)
(33484)
(25454)
(24190)
(20885)
(19786)
(18940)
(17933)
(17754)
(16631)
(16572)
(16552)
(16293)
(16115)
(15822)
(15437)
(15074)
(13058)
(12995)
(12972)
(12026)
(12004)
(11927)
(11716)
(11691)
(10660)
(10430)
学科
(97079)
经济(96983)
管理(65294)
(65101)
(54663)
企业(54663)
方法(48336)
数学(43169)
数学方法(42482)
(24964)
(24947)
中国(21509)
业经(20262)
(18967)
地方(18110)
(17149)
(17070)
财务(16998)
财务管理(16956)
(16571)
贸易(16565)
农业(16343)
企业财务(16129)
(16035)
(15154)
银行(15121)
理论(14935)
技术(14921)
(14232)
(13865)
机构
学院(317352)
大学(315223)
(130997)
经济(128277)
管理(127858)
理学(110728)
理学院(109630)
管理学(107514)
管理学院(106937)
研究(98689)
中国(76249)
(64904)
科学(60124)
(59036)
(51808)
(49074)
中心(47844)
财经(47720)
业大(47558)
(47392)
研究所(44428)
(43243)
农业(40621)
北京(40258)
经济学(39728)
(38706)
师范(38304)
(37649)
经济学院(36104)
(35750)
基金
项目(214637)
科学(169385)
基金(156184)
研究(155569)
(135470)
国家(134386)
科学基金(116480)
社会(98146)
社会科(93279)
社会科学(93248)
(84937)
基金项目(82595)
自然(76706)
自然科(74902)
自然科学(74882)
自然科学基金(73542)
教育(72913)
(71018)
资助(65313)
编号(63617)
成果(50451)
重点(48106)
(47792)
(45761)
(45069)
课题(43149)
创新(42082)
科研(41546)
教育部(41284)
大学(40408)
期刊
(137635)
经济(137635)
研究(84765)
中国(57028)
(48527)
学报(46644)
(46384)
管理(45973)
科学(43938)
大学(36095)
学学(34194)
技术(31163)
农业(31049)
教育(30296)
(28949)
金融(28949)
业经(23964)
财经(23448)
经济研究(21752)
(20146)
问题(18502)
统计(18038)
技术经济(17089)
(16911)
(16477)
(15129)
决策(14924)
商业(14837)
财会(14814)
理论(14723)
共检索到453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方  
本文对不良资产业务创新合作处置模式——转让劣后级收益权模式进行阐述,通过案例分析该模式下资产管理公司收益情况的变化,进而总结该业务模式对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业务效益的影响及实践中应着重考虑的方面,以充分实现该模式的预期效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梅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盘活不良资产时,需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协议权力转让”为代表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以“绿色退出通道”为代表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下而上”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熊学萍  刘建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金宏  
如何处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下良资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金融专家和实际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主要有"剥离"模式、证券化模式、交易中心模式等。通过对这几种处置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下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孟祥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持续反弹,未来走势不容乐观。大资管模式下,商业银行借助通道业务进行的不良资产转让处置业务有两个目的,一是降低自身不良率;二是最大限度减少不良资产处置损失。这类操作模式对银行不良资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分别从欧美和亚洲两组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 ,设置目标与营运期限规定以及转移资产的规模、结构、收购价格、转移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揭示了欧美与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各自成功的关键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小凤  庞小鹏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供给仍将丰富和充沛,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随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挤占,未来不良资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需双方特点和竞争激增态势,探讨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小凤  庞小鹏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供给仍将丰富和充沛,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随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挤占,未来不良资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需双方特点和竞争激增态势,探讨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思京  
不良资产变现处置可以选择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招标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如何寻找社会 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才能实现处置变现最大化,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课 题。本文着重就不良资产变现处置过程中主要处置方式的适用、优劣比较和选择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阳  
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创新了不良资产运营处置模式。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正在面临大小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在当前新一轮不良资产形成的周期中,创新运用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和工具,盘活问题资产,救助危机企业从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业界共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打破了地域、信息和时间等壁垒,能够以其特有的快速"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重新配置不良资产并实现价值重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阳  
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创新了不良资产运营处置模式。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正在面临大小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在当前新一轮不良资产形成的周期中,创新运用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和工具,盘活问题资产,救助危机企业从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业界共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创新打破了地域、信息和时间等壁垒,能够以其特有的快速"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重新配置不良资产并实现价值重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国松  
虽然我国在不良资产(NPAs)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NPAs问题依旧非常严重。我国现行的按账面价值收购、局部剥离的NPAs分散处置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难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开放的需要。为此,必须整合现有的NPAs处置的资源与技术,组建一个新的股份制AMC;由其对问题金融机构的NPAs实行折价收购、非现金支付、集中处置,方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我国金融体系NPAs比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芳  汪汀  乔海曙  
入世后的 5年过渡期 ,是我国消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最紧迫的时期。创造现实现金流和预期现金流是当前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两种主要模式。前者以显性成本换取现金收益 ,而后者以隐性成本换取长期收益。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 ,通过对银行不良资本成本 -收益、速度 -效率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的优势更明显。依据这一结论 ,我们作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径选择 :利用政府支持、积极引进外资、完善相关环境 ,实现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再加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辰  李常青  
自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探索有效的资产处置技术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有益尝试。然而,一国不良资产处置技术模式的选择不是由主观偏好来决定的,而是由本国的实际状况来决定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不良资产处置的集中处置、分散处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三种技术处置模式,并从五个维度聚焦一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技术模式选择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以及目前"转轨"时,不良资产处置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得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选择以分散为主的混合处置技术模式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