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6)
2023(8425)
2022(7429)
2021(6992)
2020(6235)
2019(14208)
2018(13876)
2017(27446)
2016(14971)
2015(17089)
2014(17395)
2013(17500)
2012(16382)
2011(14584)
2010(15008)
2009(14052)
2008(14659)
2007(13428)
2006(11400)
2005(10358)
作者
(43493)
(36400)
(36372)
(35009)
(22953)
(17480)
(16892)
(14200)
(13711)
(13125)
(12389)
(12196)
(11747)
(11691)
(11480)
(11354)
(11313)
(10807)
(10467)
(10419)
(9108)
(8939)
(8830)
(8435)
(8294)
(8174)
(8123)
(8057)
(7343)
(7284)
学科
(57590)
经济(57535)
(44284)
管理(44100)
(34901)
企业(34901)
(30324)
方法(30255)
数学(27315)
数学方法(27116)
(21290)
银行(21145)
(20989)
(19583)
中国(18403)
(16253)
(15882)
财务(15859)
财务管理(15800)
企业财务(15032)
(14694)
金融(14692)
(14059)
制度(14052)
财政(13084)
地方(11817)
(11350)
贸易(11344)
(11270)
(11122)
机构
大学(211758)
学院(210791)
(87834)
经济(85889)
管理(79933)
研究(68735)
理学(66935)
理学院(66201)
管理学(65130)
管理学院(64722)
中国(63614)
(53896)
(44337)
科学(41333)
财经(38422)
(37854)
(35981)
(34635)
中心(33964)
(33824)
研究所(32048)
业大(30359)
农业(30071)
财经大学(28362)
北京(28196)
经济学(28172)
(26690)
(25885)
经济学院(25791)
银行(24739)
基金
项目(131121)
科学(101056)
研究(95421)
基金(94331)
(81367)
国家(80657)
科学基金(68353)
社会(59166)
社会科(55999)
社会科学(55981)
(51009)
基金项目(49750)
自然(44190)
教育(44113)
自然科(43060)
自然科学(43044)
(42694)
自然科学基金(42294)
资助(40192)
编号(39522)
成果(32953)
(29766)
重点(29609)
(27014)
课题(26873)
(26622)
科研(26089)
(25949)
教育部(25557)
大学(25097)
期刊
(95394)
经济(95394)
研究(69289)
(47951)
中国(42871)
(38606)
金融(38606)
(33515)
学报(32847)
科学(28573)
管理(26069)
大学(24586)
学学(23426)
农业(20584)
财经(19774)
教育(16971)
(16643)
技术(16359)
经济研究(15898)
业经(14258)
财会(12877)
问题(12500)
理论(12250)
会计(11898)
实践(11191)
(11191)
(11140)
(10880)
技术经济(10599)
(10571)
共检索到331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彬  
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近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出现了持续“双下降”。在此乐观表象的背后,是银行风险向货币风险和财政风险的转移。如果政府最后无力偿付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带来的或有负债,就会引发货币危机和财政危机,其后果甚至比单一的不良资产引发的银行危机更加严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俊焕  桂泳平  
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成效明显,不良债权绝对数量下降较快,本文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从不良资产产生的内外成因出发,对四大国有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乔  赵昌文  
本文通过建立一般性理论模型,解释了在政治控制条件下,政治家与经理人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过程。具体而言,本文说明了政治家的代理问题主导银行不良资产Ⅱ型产生,而银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则是形成银行不良资产Ⅲ型的原因。在政治控制下,随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恶化,银行不良资产将不断累积,呈现发散的趋势。政府不得不对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进行财政补贴,而这一补贴最后将通过增加税收或通货膨胀的方式由社会公众承担,这是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高昂成本、长期而言不可持续的模式。该结论不仅对我国银行业的未来改革具有价值,而且对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持股及银行国有化同样有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  
本文从财政风险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财政风险的划分标准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属于政府隐含的或有负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意味着政府的财政风险。对我国而言 ,在国有产权体制下 ,在国家采取的金融支持政策下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更易于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应采取包括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透明度以及建立或有储备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妥善应对 ,以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岚  
我国国债风险隐患有:国债规模过度扩张;国债类型转型缓慢;公债发行主体结构单一;或有债务不断显现;外债的使用与管理混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志行   夏乐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彬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陈学彬(上海财经大学)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是现代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通常对这三性原则带来损害并导致银行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下降,进而增大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导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玉梅  侯秀平  伍艺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一种制度安排。改制后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虽然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但距现代公司治理要求还存在着距离。本文基于这种背景,着重讨论了改制后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关系、人才配备机制、监督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防范风险隐患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述军  刘玉侠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银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过度依赖、高负债以及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体制变迁引起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导致其不计后果的过度融资,形成高负债,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与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则鼓励银行的过度放贷,特定背景下的二者结合引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双方行为都与体制的变迁紧密相关。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再生产过程的货币流通理论对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和化解进行学理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是垫支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不能回流,引起货币不能回流的三个途径是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有信用替换、债转股、破产和通货膨胀四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对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时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主体技术分析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信贷活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存款人、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在信贷活动中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高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分别在借款人和银行方面产生逆向选择。为了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必须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