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0)
2023(15609)
2022(13834)
2021(12874)
2020(11072)
2019(25657)
2018(25676)
2017(50035)
2016(27287)
2015(31456)
2014(31716)
2013(31456)
2012(29500)
2011(26644)
2010(27063)
2009(25349)
2008(25022)
2007(22523)
2006(19779)
2005(17669)
作者
(81649)
(68341)
(67955)
(64859)
(43573)
(32807)
(31044)
(26803)
(25782)
(24564)
(23276)
(23125)
(21703)
(21701)
(21236)
(21085)
(20774)
(20178)
(19551)
(19470)
(17006)
(16957)
(16568)
(15556)
(15384)
(15193)
(15190)
(15042)
(13918)
(13515)
学科
(126052)
经济(125916)
管理(77032)
(73249)
(60573)
企业(60573)
方法(54579)
数学(47470)
数学方法(46939)
(30295)
中国(29391)
(28184)
(27338)
地方(26719)
业经(24812)
(21037)
贸易(21027)
(21002)
(20324)
农业(20128)
理论(18795)
(18444)
(17499)
(17481)
银行(17439)
财务(17402)
(17358)
财务管理(17356)
金融(17355)
环境(17327)
机构
大学(403500)
学院(399785)
(165005)
经济(161336)
管理(155553)
研究(136752)
理学(133905)
理学院(132366)
管理学(130011)
管理学院(129300)
中国(103222)
(86390)
科学(85587)
(73825)
(70545)
(68039)
研究所(64173)
中心(62505)
业大(60577)
(59815)
财经(59218)
北京(54946)
农业(53543)
(53478)
(53103)
师范(52608)
经济学(50009)
(48650)
(48237)
经济学院(44863)
基金
项目(264770)
科学(205904)
研究(192145)
基金(190536)
(166241)
国家(164647)
科学基金(139740)
社会(119644)
社会科(113184)
社会科学(113150)
(103133)
基金项目(101403)
自然(91041)
自然科(88829)
自然科学(88804)
教育(88070)
自然科学基金(87201)
(86608)
资助(79631)
编号(78884)
成果(65002)
重点(58834)
(58465)
(56438)
课题(53974)
(53751)
科研(50689)
创新(50187)
教育部(49867)
大学(49690)
期刊
(186995)
经济(186995)
研究(120661)
中国(74558)
学报(65953)
(61928)
科学(59342)
(57085)
管理(56304)
大学(49199)
学学(46287)
教育(42510)
农业(41899)
(37846)
金融(37846)
技术(34846)
财经(29697)
经济研究(29596)
业经(28457)
(25378)
问题(24166)
(21748)
图书(21346)
技术经济(21323)
理论(20022)
(19182)
科技(18417)
(18267)
统计(18172)
实践(18113)
共检索到596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当前 ,金融部门不良资产抓降工作已经成为提高金融部门质量、面对入世后更为激烈的金融业竞争的关键手段。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张家界金融系统不良资产清收的个案研究 ,得出的基本结论在于 ,银行与外部债务人的“关系”问题是制约不良资产清收的关键性约束条件。在理论上 ,涉及利益集团、交易中的权力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文认为 ,正是由于该约束条件 ,形成了现实运行中银行信贷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信贷操作有规不循、党政部门竞相瓜分、债务人主权与支配地位的形成与巩固 (所谓的信用危机 )。基于该结论 ,本文提出从制度上引进党政部门参与的“反市场过渡性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现中  
处于相对政策劣势的农村信用社在不良贷款清收问题上一直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通过对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农村信用社将沉淀多年的零星小额农户不良贷款打包拍卖进行考察,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即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引入剩余索取权激励处置不良资产比其他方式更有效,这对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毅  孙碧莹  
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出现的虚假诉讼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而且浪费了国家的司法资源,有损国家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虚假诉讼的类型和主要特点,剖析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探讨对虚假诉讼进行法律规制的措施,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虚假诉讼的策略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侯育彬  
文章以浙江托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其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和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李璐媚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以某种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红  
债权拍卖:清收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周红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经营的绊脚石,严重困扰着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难点,各家银行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各种办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其所能大力化解和清收不良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能遏制住不良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洪星  杨大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巨额积累正日益威胁着我国的银行体系 ,其中产生于政策性贷款的不良债权具有更多的体制性特征。本文在“经济转型”的框架中对我国当前的不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估计了不良贷款的规模 ,然后分析了政策性贷款的来源和本质 ,并对其比例进行了估算。借助一个修正模型 ,文章对银行在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的放贷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是全文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经济学学理支撑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对"稳"的内涵与作用、"进"的质量与速度、总基调的原则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稳中求进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历史演进,提出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线,坚持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的原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云  林志高  
一、形成原因1、政策原因。如政策性亏损挂账的形成原因包括:水库移民用粮、水源林农用粮、救灾粮、两户两属用粮等形成的价差亏损及利息支出;地方储备粮、利息、费用、价差亏损、损失、损耗的补贴未补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飞  李宏瑾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传统观点认为,高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或经济危机。但是,本文认为微观金融中的"高收益高风险"命题在宏观层面同样成立,而且制度因素对风险分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66个经济体的截面数据经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制度的完善则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理解我国高增长时期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慧  李文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危机日益加剧,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新自由主义从意识形态、全球化与竞争力、不平等、经济与社会政策、公共财政等方面对福利国家发起了攻击,其目的不是取消福利国家,而是改变福利国家的内涵,使之服务于新自由主义,其核心利益关切点不再是社会大众,而是金融资本。在这一背景之下,欧洲许多国家改革了福利国家的一些基本要素,主要体现为工人权利削弱、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社会保护体系市场化、社会对话弱化、公共部门缩减、社会包容性下降。就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前景来看,欧盟无法在欧洲一体化的开放议程与传统福利国家目标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同时,中左翼的第三条道路已无能为力,而激进右翼政党的民粹主义立场难以影响福利国家的收缩趋势。总体来看,欧洲福利国家的危机深深植根于金融资本的全球积累及其造成的危机。随着金融资本主义的延续,危机将不断加剧,欧洲复兴福利国家的前景将更加渺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