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0)
2023(8198)
2022(7140)
2021(6318)
2020(5649)
2019(13244)
2018(13069)
2017(26233)
2016(14216)
2015(16232)
2014(16621)
2013(16902)
2012(16143)
2011(14720)
2010(15139)
2009(14613)
2008(14240)
2007(13111)
2006(11629)
2005(10687)
作者
(43267)
(36774)
(36633)
(35166)
(23285)
(17468)
(16814)
(14377)
(13653)
(13144)
(12690)
(12087)
(11795)
(11736)
(11628)
(11399)
(10980)
(10819)
(10550)
(10547)
(9343)
(9160)
(9007)
(8484)
(8385)
(8251)
(8053)
(8007)
(7492)
(7267)
学科
(85223)
经济(85164)
管理(38957)
(37344)
方法(33739)
数学(30301)
数学方法(30111)
(29210)
企业(29210)
地方(19646)
(17558)
中国(17222)
(16599)
(15861)
业经(14144)
地方经济(13326)
(12965)
贸易(12961)
(12521)
(12474)
农业(12112)
(10821)
金融(10819)
(10604)
银行(10572)
(10468)
环境(10149)
(10020)
(9703)
财务(9687)
机构
大学(218789)
学院(217290)
(103551)
经济(101562)
管理(81168)
研究(77682)
理学(69375)
理学院(68557)
管理学(67441)
管理学院(67040)
中国(61236)
科学(45861)
(45488)
(45412)
(40701)
(38687)
研究所(36753)
财经(36201)
中心(35686)
(33869)
经济学(33720)
(32656)
业大(31491)
农业(30305)
经济学院(30251)
北京(28890)
(27103)
师范(26868)
(26853)
财经大学(26564)
基金
项目(135889)
科学(106372)
基金(99312)
研究(97692)
(86266)
国家(85586)
科学基金(72407)
社会(63910)
社会科(60605)
社会科学(60585)
基金项目(52436)
(52378)
自然(45580)
自然科(44498)
自然科学(44483)
教育(44237)
(43780)
自然科学基金(43719)
资助(41617)
编号(38531)
成果(31887)
(30890)
重点(30758)
(30517)
(27393)
国家社会(26648)
课题(26594)
教育部(26510)
科研(26131)
人文(25745)
期刊
(119606)
经济(119606)
研究(68799)
中国(39936)
(36514)
(34503)
学报(33572)
科学(30645)
管理(28903)
(25869)
金融(25869)
大学(24969)
学学(23862)
农业(21925)
经济研究(20277)
财经(19316)
技术(18530)
业经(16850)
(16658)
教育(15927)
问题(15801)
技术经济(13466)
(12663)
统计(12453)
(11648)
世界(11118)
理论(11046)
商业(10909)
(10792)
国际(10731)
共检索到334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汉飞  李宏瑾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传统观点认为,高不良贷款率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长或经济危机。但是,本文认为微观金融中的"高收益高风险"命题在宏观层面同样成立,而且制度因素对风险分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66个经济体的截面数据经验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正向(因果)关系,制度的完善则对降低不良贷款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理解我国高增长时期的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蓓蓓  郑循刚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Hodrick-Prescott滤波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而经济增长只是对不良贷款率向下的变动趋势有明显影响,对不良贷款率本身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宁  
本文分析了渐进转轨中我国经济增长无法回避和跨越的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并把不良贷款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分别讨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分别从政府、银行、监管当局方面提出消除软预算约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银行综合改革,实现信贷行为优化,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准,实行审慎贷款风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洪星  杨大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巨额积累正日益威胁着我国的银行体系 ,其中产生于政策性贷款的不良债权具有更多的体制性特征。本文在“经济转型”的框架中对我国当前的不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估计了不良贷款的规模 ,然后分析了政策性贷款的来源和本质 ,并对其比例进行了估算。借助一个修正模型 ,文章对银行在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的放贷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是全文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梓光  
文章首次使用待处理资产作为反映银行不良贷款的指标,并以信达公开的形成于1990-2005年间的各省区约65278项不良资产为数据样本,对区域经济影响下的银行不良贷款形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其不良贷款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相关性越显著,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本区域不良贷款形成的方向及其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对银行股作投资分析时应充分重视银行贷款的区域分布并注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差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当前 ,金融部门不良资产抓降工作已经成为提高金融部门质量、面对入世后更为激烈的金融业竞争的关键手段。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张家界金融系统不良资产清收的个案研究 ,得出的基本结论在于 ,银行与外部债务人的“关系”问题是制约不良资产清收的关键性约束条件。在理论上 ,涉及利益集团、交易中的权力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文认为 ,正是由于该约束条件 ,形成了现实运行中银行信贷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信贷操作有规不循、党政部门竞相瓜分、债务人主权与支配地位的形成与巩固 (所谓的信用危机 )。基于该结论 ,本文提出从制度上引进党政部门参与的“反市场过渡性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一直在高位徘徊,成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收集2004年1季度~2009年1季度的最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模型,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和贡献率。由实证结论发现:宏观经济因素与不良贷款余额负相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对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贡献度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不良贷款平均降低0.0249%和0.0248%;宏观经济因素对降低不良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操作层面上可通过扩大内需、改善商业银行的外部信用环境等措施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海潮  
开展综合治理提高资产质量———舟山市不良贷款经济金融分析□谢海潮至1997年末,舟山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15733万元,不良贷款余额176656万元,占2869%,其中,逾期贷款117368万元,占1906%,呆滞贷款41898万元,占6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