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9)
2023(6416)
2022(5386)
2021(4864)
2020(4089)
2019(9625)
2018(9590)
2017(17992)
2016(9761)
2015(10808)
2014(10597)
2013(10640)
2012(10100)
2011(9371)
2010(9766)
2009(9393)
2008(9785)
2007(9022)
2006(8234)
2005(7655)
作者
(30227)
(25137)
(25065)
(23952)
(16273)
(12026)
(11298)
(9685)
(9608)
(9335)
(8866)
(8560)
(8413)
(8233)
(8213)
(7838)
(7587)
(7475)
(7252)
(7088)
(6513)
(6235)
(6212)
(6122)
(5759)
(5705)
(5660)
(5293)
(5140)
(5025)
学科
(44190)
经济(44132)
管理(26330)
(25597)
(21902)
企业(21902)
方法(19398)
数学(15010)
数学方法(14638)
(14149)
中国(11949)
理论(11229)
(10503)
(10080)
业经(9219)
教育(8187)
(7547)
(7473)
农业(7258)
(7199)
贸易(7195)
(6948)
(6684)
金融(6680)
(6304)
银行(6278)
(6215)
财务(6185)
财务管理(6172)
(6060)
机构
大学(159094)
学院(152630)
(59832)
经济(58580)
研究(54319)
管理(52667)
理学(44933)
理学院(44290)
管理学(43109)
管理学院(42805)
中国(40351)
(34799)
科学(34402)
(30250)
(28673)
研究所(26085)
(24465)
财经(24110)
(23949)
(23903)
师范(23746)
中心(22721)
北京(22160)
(21774)
业大(21090)
经济学(19842)
师范大学(19476)
农业(19248)
(19009)
(18895)
基金
项目(94639)
科学(74775)
基金(70298)
研究(68004)
(62056)
国家(61562)
科学基金(51840)
社会(43479)
社会科(41005)
社会科学(40988)
基金项目(35397)
(34741)
自然(33588)
自然科(32862)
自然科学(32850)
教育(32710)
自然科学基金(32260)
(30718)
资助(29585)
编号(26798)
成果(24656)
重点(22056)
(21561)
课题(19386)
(19017)
(18629)
教育部(18627)
国家社会(18414)
科研(18143)
大学(18052)
期刊
(69658)
经济(69658)
研究(49510)
中国(32690)
学报(28816)
科学(24832)
(24598)
教育(22132)
(22089)
大学(21644)
管理(21098)
学学(19911)
农业(14405)
财经(13910)
技术(12233)
(12046)
(12038)
金融(12038)
经济研究(11203)
图书(9296)
问题(9173)
(8996)
业经(8984)
统计(8539)
(8150)
(7798)
技术经济(7521)
世界(7174)
国际(7116)
理论(7076)
共检索到23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义成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亡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 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 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 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思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 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股份经济(九)在一定发展阶段上,这种形式也嫌不够了;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股份经济(七)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1.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公司的企业。2.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股份经济(八)2.股份公司的产生当1848年的火山爆发突然在惊慌失措的欧洲自由资产阶级眼前喷出一个为争取自身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武装工人阶级的巨大怪影的时候,把安全地握有自己的资本看得比直接掌握政权重要得多的资产阶级,宁可牺牲它过去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韦正翔  
多数人说的"普世伦理"指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这种"普世伦理"的,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都是这种"普世伦理"的支持者,后来因为发现这种"普世伦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走向了科学共产主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保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城乡就业一体化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对于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解读未能充分加以体现。他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的不同评价,主要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他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理论层面的分析,看成不同社会形态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历史差异的理论抽象,生产价格被直接当成市场价格的抽象反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延明  
患难识知已,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团结战斗在一起,从来没有分离过。恩格斯的晚年,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崇高友谊,高风亮节,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当人们深切怀念这位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伟大奠基人,庆祝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全世界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永远也不会忘记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这块人类伟大里程碑上,刻写着两个人的名字,他们的生平和事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列宁所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文军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恩格斯学术理路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双向考察,可以发现恩格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丰富和完善的全过程。他不仅奏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音符",还是与马克思一道制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合作者"、科学解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与意涵的"阐释者"、编辑整理并出版马克思"遗著"的"编校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俗化"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果的"保卫者"。可以说,恩格斯虽然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但他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原创性的贡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其中的发展思想包括六个方面,即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实质,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旨归,社会实践是发展的根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前提,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关键,人与自我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的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海益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事实上是一个从“价值一元”向“多元”转化的动态的价值分析体系。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首先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从“价值一元论”的简单化理解中解放出来。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使马克思的学说继续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武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方  
德国学者克劳斯 ( Krause)在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 ,提出了著名的异质劳动模型理论。对于这一理论 ,可从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上 ,从是否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上 ,从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上进行评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将黑格尔式的思维形式与近代科学精神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的理论结构类似于一种先验的结构。相对于黑格尔而言,马克思在思想方法上实现了超越,理论体系则有待完善,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由于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这种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影响。恩格斯的认识"偏差"还模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特质,在理论逻辑方面引起一些质疑。这种"偏差"在促使人们把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理论当成僵化的简单模式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雄飞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简单商品经济”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转化”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由“简单商品经济”通向资本主义现存生产方式的桥梁,它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商品经济”的范围,而是其全部理论的支点。然而它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并非是一种完全自洽的存在,它在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经济活动方面,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孝兵  李广平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思想上的同异比较 ,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 ,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 ,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 ,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两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 ,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 ,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