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4)
- 2023(14206)
- 2022(12097)
- 2021(11237)
- 2020(9377)
- 2019(21348)
- 2018(21059)
- 2017(40771)
- 2016(21699)
- 2015(24116)
- 2014(23334)
- 2013(23183)
- 2012(21192)
- 2011(18999)
- 2010(18494)
- 2009(16605)
- 2008(15673)
- 2007(13693)
- 2006(12051)
- 2005(10183)
- 学科
- 济(87315)
- 经济(87225)
- 业(60054)
- 管理(54250)
- 农(50422)
- 企(37282)
- 企业(37282)
- 方法(36203)
- 农业(33477)
- 数学(32759)
- 数学方法(32309)
- 财(22623)
- 业经(22258)
- 中国(21706)
- 地方(21600)
- 学(17312)
- 制(15921)
- 环境(15790)
- 贸(15581)
- 贸易(15576)
- 易(15172)
- 发(13569)
- 收入(13110)
- 技术(12246)
- 融(11650)
- 金融(11647)
- 体(11596)
- 银(11543)
- 农业经济(11512)
- 银行(11512)
- 机构
- 学院(293766)
- 大学(286546)
- 济(119878)
- 经济(117432)
- 管理(112007)
- 研究(100764)
- 理学(97744)
- 理学院(96674)
- 管理学(94811)
- 管理学院(94305)
- 中国(76682)
- 农(72790)
- 科学(64538)
- 京(59778)
- 农业(56284)
- 业大(53500)
- 财(50945)
- 所(50564)
- 中心(48903)
- 研究所(46370)
- 江(44876)
- 财经(40491)
- 范(38420)
- 师范(37975)
- 经(37209)
- 院(36598)
- 北京(36021)
- 经济学(35606)
- 农业大学(35304)
- 省(35079)
- 基金
- 项目(211633)
- 科学(166096)
- 研究(153404)
- 基金(153002)
- 家(135320)
- 国家(134132)
- 科学基金(114379)
- 社会(97416)
- 社会科(91879)
- 社会科学(91855)
- 省(85989)
- 基金项目(81981)
- 自然(74666)
- 自然科(72793)
- 自然科学(72768)
- 自然科学基金(71414)
- 划(70618)
- 教育(68705)
- 编号(62411)
- 资助(61102)
- 重点(48008)
- 成果(47802)
- 发(47492)
- 部(46171)
- 创(44109)
- 课题(42325)
- 创新(41333)
- 科研(41041)
- 国家社会(40526)
- 农(39556)
- 期刊
- 济(134926)
- 经济(134926)
- 研究(78247)
- 农(74165)
- 中国(58626)
- 农业(51098)
- 学报(50341)
- 科学(46124)
- 大学(38672)
- 财(37708)
- 学学(37025)
- 管理(36253)
- 业经(29167)
- 融(26876)
- 金融(26876)
- 教育(26064)
- 技术(25258)
- 业(25139)
- 问题(19418)
- 经济研究(18785)
- 财经(18441)
- 资源(17092)
- 版(16964)
- 经(15859)
- 农村(15329)
- 村(15329)
- 农业经济(15224)
- 世界(14920)
- 业大(14803)
- 科技(13928)
共检索到427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爱栋 许实 曾薇 马贤磊 饶芳萍
学术界对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后续利用可能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利用尚不完全清晰。本文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三维度构建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量化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评估了不稳定耕地后续利用影响。评估结果显示,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如果退耕会造成地区粮食总产量下降1.29%,农民纯收入下降10.22%,但是继续维持耕种则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在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景泰县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建议。在个案经验基础上,区分不稳定耕地不同利用状况,提出了"维持耕种用途"、"工程改造"和"逐步退耕"三种后续处置方式,归纳出一套适用于县级尺度的不稳定耕地后续优化利用分析框架,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倩雯 霍小平
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统计数据,对景泰县经济与生态协调度进行空间动态评价。研究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看,景泰县东北和东南部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地区,西北和西南部处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调地区,中部除一条山镇外,其余乡镇为勉强或初级协调发展地区;从演化趋势上看,2000年到2010年,景泰县11个乡镇中大部分乡镇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有所提高。
关键词:
景泰县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学宏 朱立芸
以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对甘肃白银市景泰县6个乡镇所在6个村的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及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较贫困的农民接受科技信息需求意识越弱;而越是相对富裕的农民受体,科技信息需求意识更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效率则较高。提出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民间信息服务组织、创建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议。明确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主体的角色和职责定位是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农户信息 需求 选择 西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瑛芳 李红霞 尹嘉德 沈慧 赵荆玉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甘肃省2021—2030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159~1335万吨,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保障了甘肃省粮食供应链安全;生态、气候、耕作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科技突破、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挑战和要求;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产销平衡区省份,尤其需要优化仓储布局、提升粮食物流能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地域优势不明显的边缘地区、粮食生产能力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寒旱区、贫困区的粮食安全;未来甘肃省必须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产业,丰富绿色产品供给,协调发展农牧林草业,科学配置资源优势,提高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实现由粮食质量安全向高标准食品安全转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民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粮食 欠发达地区 结构调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馨之
甘肃省农业在面临人口增长,粮耕面积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的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否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值得探讨。结合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及人口发展状况来研究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现实生产力 可承载人口数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谈琰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耕地利用 耕地保护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宏霞 王生林 景吉吉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会宁县为例,解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等问题,需要采取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减轻农民负担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民收入 增长 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课题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关键词:
结构变动 经济发展 数学模型 甘肃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昝欣 李孟刚
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口及劳动力资源、农机设施与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粮食供需与对外依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等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针对西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虚拟水资源"战略,调剂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优化粮食结构,统筹地区发展;关注人口增长和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在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实施的同时,建立预防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粮食安全 虚拟水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双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