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4)
- 2023(11426)
- 2022(9550)
- 2021(9243)
- 2020(7865)
- 2019(18218)
- 2018(18433)
- 2017(36553)
- 2016(19401)
- 2015(21616)
- 2014(21428)
- 2013(20677)
- 2012(18881)
- 2011(16722)
- 2010(16894)
- 2009(15544)
- 2008(15411)
- 2007(12863)
- 2006(11215)
- 2005(9962)
- 学科
- 济(80268)
- 经济(80168)
- 管理(57528)
- 业(55043)
- 企(46069)
- 企业(46069)
- 方法(43417)
- 数学(40096)
- 数学方法(39701)
- 财(25272)
- 中国(22288)
- 农(20077)
- 制(19916)
- 务(16122)
- 财务(16084)
- 财务管理(16044)
- 业经(16008)
- 企业财务(15419)
- 银(14692)
- 银行(14687)
- 贸(14342)
- 贸易(14334)
- 融(14046)
- 金融(14045)
- 易(14010)
- 行(13969)
- 体(13896)
- 农业(12867)
- 地方(11705)
- 体制(11643)
- 机构
- 大学(266182)
- 学院(264463)
- 济(115810)
- 经济(113686)
- 管理(107975)
- 理学(93249)
- 理学院(92420)
- 管理学(91084)
- 管理学院(90557)
- 研究(79369)
- 中国(64196)
- 财(59422)
- 京(53586)
- 财经(47185)
- 经(43112)
- 科学(41912)
- 中心(38498)
- 江(37867)
- 经济学(37194)
- 所(36370)
- 财经大学(35553)
- 经济学院(33949)
- 北京(33793)
- 农(33354)
- 业大(33292)
- 研究所(32174)
- 范(32029)
- 师范(31753)
- 州(30068)
- 商学(29807)
- 基金
- 项目(174150)
- 科学(139386)
- 研究(132201)
- 基金(129528)
- 家(109912)
- 国家(109002)
- 科学基金(96122)
- 社会(86382)
- 社会科(82168)
- 社会科学(82149)
- 基金项目(67974)
- 省(65768)
- 教育(63563)
- 自然(60142)
- 自然科(58730)
- 自然科学(58717)
- 自然科学基金(57727)
- 划(55486)
- 编号(53925)
- 资助(53893)
- 成果(43579)
- 部(41171)
- 重点(38460)
- 教育部(36919)
- 创(36814)
- 国家社会(36593)
- 课题(36144)
- 发(35776)
- 人文(35675)
- 制(34610)
- 期刊
- 济(118225)
- 经济(118225)
- 研究(80528)
- 中国(47559)
- 财(47258)
- 管理(40521)
- 学报(32090)
- 科学(31126)
- 融(30466)
- 金融(30466)
- 教育(29646)
- 农(28400)
- 大学(26928)
- 技术(25280)
- 学学(24990)
- 财经(24082)
- 经(20517)
- 经济研究(19966)
- 业经(19231)
- 农业(18807)
- 问题(16693)
- 理论(15024)
- 统计(14633)
- 贸(13843)
- 实践(13509)
- 践(13509)
- 策(12828)
- 技术经济(12790)
- 商业(12490)
- 财会(12129)
共检索到387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玲 郑振龙
本文在连续时间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求出了时变的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国有股的对价支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理论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股改公司实际支付的对价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股改公司在确定支付对价比例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公司本身的特征对对价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股改过程中对价支付值不尽合理。
关键词:
不流动资产折价率 对价水平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利用2005年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控股股东集团净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初始条件会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改革的政策效果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权结构最不合理的公司中最为明显。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市场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南春
本文收集了45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1800个原始财务指标,采用T检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样本企业2003年至2006年的"每股收益"等10个财务指标作为检验元,评估这些企业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短期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在改革前后无显著变化,而企业的长期债务风险在改革后有所加大。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财务绩效 T检验 股权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林基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动效应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ngle&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对2005~2012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日、周收盘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确认上海证券市场与纽约证券市场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该检验按时间顺序分为两个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两地股市之间呈现联动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基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动效应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Engle&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对2005-2012年期间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日、周收盘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确认上海证券市场与纽约证券市场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该检验按时间顺序分为两个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两地股市之间呈现联动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育明 沈维涛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关键词:
后股权分置 定向增发 折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维奇 牛晋霞 张信东
股权分置改革自实施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上市公司2/3非流通股的流通举措是否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有效发展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截至1996年12月31日已上市的沪市A股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4月29日为实质性股权分置改革分界点,分析比较股改前后三因子模型的市场拟合情况,并以此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效率改进的效果。实证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三因子模型在截距上全部无异于0,25组合均没有超额收益率,资本市场趋于有效;市场风险因子对股票组合收益率的解释度上升,规模SIZE及账市比BM值这二项公司层面因子对组合收益率的解释度也有所上升;相对于股改前,股改后的拟合系数R2上升...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资本市场效率 三因子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变革之一。如果说把1992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视为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把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生一点也不为过。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妍 王利 张荣霞 周睿
文章在Heckman选择模型和两部模型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确实使得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倾向性有所减小,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扭转以往股权集中度与现金分红所呈现的特殊关系,这就意味着股权分置问题尽管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但并不是造成以往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海明
通过检验股权分置改革的中期效果,特别是改革进程和效果的内在关联以及股改实现中期效果的内在机理发现:公司治理特征和绩效能够影响改革的进程,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绩效提升和治理完善。对于那些改革过程非常艰难或者改革推进较晚的公司而言,股改的效果更好。这说明改革具有后发优势,即对于那些改革难度较大的公司而言,改革带来的效果更好。对于渐进式改革只有坚定改革的信心、克服改革的攻坚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资本市场监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代武 高燕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市场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富荣
一、引言伯利和米恩斯早在1932年在他们的名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中,从美国非金融公司中挑选了规模最大的200家进行分析,提出了股权分散的假设,即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下文称为两权分离)。公司的大部分所有权分散在各中小股东之间,而控制权则被管理者所掌握,从而引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然而,纵观1980年以后的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却发现了与前者不同的观点,大部分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其控制权与所有权并未向前者所说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宿晓 新夫
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靖
使用中国A股1282家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股权分置改革这一重要制度环境的改善对管理层持股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管理层是否持股以及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弱,无论使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权益收益率指标还是销售利润率指标。不过,当把制度环境置于模型中,管理层持股对企业经营业绩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且其对财务业绩的敏感性也增强。这表明制度环境的改善是管理层持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重要调节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斌 黄明峰 汤颖梅
本文将股改年份中的上市公司区分为已完成股改和未进行股改两个子样本,引入"增长差距"作为被解释变量并藉此考察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程度,利用双重差分法对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抑制中小股东利益受损局面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已完成股改的样本公司比未进行股改的样本公司的增长差距显著小,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有效抑制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局面;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大于民营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建议:(1)继续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股权结构,并监督大股东行为;(2)进一步推进民营化改革,继续完善政府终极控制公司的股权结构;(3)加强资本市场规则的配套执行机制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