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4)
2023(2653)
2022(2169)
2021(1744)
2020(1268)
2019(2720)
2018(2272)
2017(3774)
2016(2282)
2015(2463)
2014(2691)
2013(2505)
2012(2440)
2011(1866)
2010(1881)
2009(1702)
2008(1788)
2007(1671)
2006(1324)
2005(1241)
作者
(6449)
(5107)
(5106)
(4883)
(3233)
(2431)
(2343)
(1950)
(1878)
(1869)
(1861)
(1719)
(1630)
(1614)
(1541)
(1511)
(1510)
(1494)
(1471)
(1407)
(1294)
(1286)
(1218)
(1181)
(1165)
(1160)
(1159)
(1143)
(1059)
(1054)
学科
(7155)
经济(7144)
管理(7110)
(5943)
(5881)
企业(5881)
中国(3788)
文化(3708)
教育(3434)
方法(3327)
业经(3123)
理论(2919)
产业(2730)
(2655)
(2385)
地方(2307)
(2082)
市场(1965)
(1860)
财务(1856)
财务管理(1852)
研究(1821)
企业财务(1811)
文化产业(1777)
文化市场(1777)
数学(1718)
数学方法(1673)
农业(1672)
经济理论(1598)
政治(1578)
机构
学院(31536)
大学(31436)
管理(11340)
(10555)
经济(10243)
研究(9941)
理学(9661)
理学院(9510)
管理学(9320)
管理学院(9253)
中国(7109)
(6860)
(5785)
科学(5760)
师范(5755)
(5745)
(5366)
中心(4718)
师范大学(4637)
教育(4433)
(4409)
财经(4307)
北京(4297)
(4279)
(4091)
业大(3944)
(3908)
研究所(3901)
(3879)
技术(3809)
基金
项目(21249)
研究(17297)
科学(16940)
基金(14460)
(12343)
国家(12180)
社会(11384)
社会科(10770)
社会科学(10768)
科学基金(10640)
(8790)
教育(8428)
编号(7472)
基金项目(7294)
(7196)
成果(6499)
自然(5878)
自然科(5745)
自然科学(5744)
自然科学基金(5633)
课题(5481)
资助(5448)
重点(4973)
(4886)
(4771)
项目编号(4735)
国家社会(4591)
规划(4517)
(4457)
(4355)
期刊
(12881)
经济(12881)
研究(10541)
中国(9226)
教育(8771)
学报(4917)
(4910)
管理(4750)
科学(4120)
大学(4114)
(3798)
学学(3643)
技术(3000)
图书(2961)
农业(2660)
书馆(2426)
图书馆(2426)
财经(2251)
职业(2214)
业经(2104)
(2016)
(1938)
(1909)
金融(1909)
(1859)
高等(1833)
(1817)
论坛(1817)
经济研究(1792)
会计(1637)
共检索到5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绍斌  李建平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钦荣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对常州城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面貌进行了分样本类别分析,尤其对老龄化社会的认识及其参与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样本类别各方面的特征及行为差异比较明显,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心灵生活状态和老龄化社会认知及其参与状况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行为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谌启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建学校文化。通过课改试验区的调查分析,我们深切感受到课程文化生态中学生的存在状态,以及课堂文化生活中师生交往的若干误区。因此,教育改革必须关注与理解课堂文化的重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沙吉才  
人口文化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传授形式所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及用以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力与创造力。由文化素质所形成的人的智力,构成人口素质的重要部分。这种智力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开发人的智力也就越来越重要。正因如此,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应是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楚燕  
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色彩;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有着一个理想性、超越性的维度,所以它需要从这种自在自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因如此,道德教育向自觉的文化生活的回归,同样也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绍良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具有民族性、情感性等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生活》课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充实、丰富和拓展《文化生活》课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度、适切、适用、适体,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中的运用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书忠  
一、“文化消费水平”指标的确立“文化消费水平”这一指标是“人均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的简称,它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一地区范围内居民当年用于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总额与同期居民平均总人口的比值。这就是“文化消费水平”的概念。“文化消费水平”的概念,有几点要说明: 1.其“文化消费”仅仅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消费,即文娱消费。2.“文化消费”的范围包括目前文化市场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居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所有文化制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嘉慧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对校园文化生活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功能性活动来完成的,它包括指导大学生道德生活、调剂大学生课余生活、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学坤  
持久的历史性的消除贫困运动使贫困在我国的政治重要性正在逐步降低,而与农民相关的精神贫困正在走入政治视野。城市正带给农民工持续的精神寂寞,在农民工发家致富的热切渴望中,缺少对于精神富裕的自觉期待,他们正成为文化消费的漂浮者。创新以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引导农民工现代生活观念的建立,建设农民工文化服务子机制,推动用工单位文化建设,重视"农民工文化"的文化价值等是超越这一困境的重要对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少春  
为了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营造节日喜庆气氛,使广大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平台,2013年2月2日上午,黑龙江省图书馆分别举行了"笔墨迎春——送春联"、"肖像——来自南极、北极、非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艳梅  夏彩云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夏国锋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小亚  刘金海  
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