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0)
- 2023(15255)
- 2022(12600)
- 2021(11461)
- 2020(9258)
- 2019(20428)
- 2018(20111)
- 2017(38041)
- 2016(19986)
- 2015(22064)
- 2014(21734)
- 2013(21991)
- 2012(20633)
- 2011(18775)
- 2010(19475)
- 2009(18539)
- 2008(18415)
- 2007(17039)
- 2006(15688)
- 2005(14527)
- 学科
- 济(112721)
- 经济(112608)
- 业(90901)
- 企(72539)
- 企业(72539)
- 管理(69139)
- 农(49960)
- 业经(35522)
- 方法(34184)
- 农业(33584)
- 中国(30118)
- 地方(29154)
- 财(26050)
- 数学(25475)
- 数学方法(25349)
- 技术(22059)
- 制(21071)
- 策(17729)
- 务(17610)
- 财务(17593)
- 财务管理(17569)
- 发(16833)
- 企业财务(16602)
- 和(16428)
- 体(16185)
- 贸(16173)
- 贸易(16155)
- 地方经济(16019)
- 理论(16005)
- 学(15860)
- 机构
- 学院(301184)
- 大学(291611)
- 济(142191)
- 经济(139677)
- 管理(120217)
- 研究(104318)
- 理学(101734)
- 理学院(100735)
- 管理学(99700)
- 管理学院(99118)
- 中国(83714)
- 财(62378)
- 京(60808)
- 农(57870)
- 科学(56956)
- 所(51607)
- 江(49071)
- 财经(47990)
- 中心(47633)
- 研究所(45656)
- 农业(43277)
- 经(43276)
- 业大(42774)
- 经济学(42743)
- 北京(38619)
- 州(38499)
- 经济学院(38125)
- 范(37283)
- 师范(37022)
- 院(36477)
- 基金
- 项目(185906)
- 科学(149549)
- 研究(144128)
- 基金(134713)
- 家(114342)
- 国家(113123)
- 科学基金(99267)
- 社会(97492)
- 社会科(92212)
- 社会科学(92190)
- 省(75907)
- 基金项目(71304)
- 教育(62580)
- 划(59989)
- 自然(58319)
- 编号(58230)
- 自然科(56995)
- 自然科学(56983)
- 自然科学基金(56039)
- 资助(51949)
- 发(47220)
- 成果(46206)
- 创(44534)
- 部(41101)
- 重点(40994)
- 创新(40683)
- 国家社会(40613)
- 业(40410)
- 课题(40174)
- 发展(39710)
- 期刊
- 济(181820)
- 经济(181820)
- 研究(96370)
- 中国(69381)
- 农(61778)
- 管理(50326)
- 财(49674)
- 农业(41449)
- 科学(40238)
- 学报(37010)
- 融(34397)
- 金融(34397)
- 业经(34377)
- 大学(30607)
- 技术(29316)
- 学学(29219)
- 教育(28566)
- 经济研究(27323)
- 财经(24819)
- 问题(23384)
- 经(21704)
- 业(21582)
- 技术经济(19869)
- 世界(18383)
- 贸(16083)
- 农村(15922)
- 村(15922)
- 经济问题(15890)
- 商业(15865)
- 现代(15691)
共检索到487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新形势下,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需要在发展中着力解决五个问题: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政府行为调整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以国民经济转型为依托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进程。
关键词:
农业 农村经济 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宝芳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但农业农村经济却呈现迟滞现象,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问题不断增多,资源回流供给问题严重,市场约束呈现不均衡状态,因此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而奋斗。文章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宝瑞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万宝瑞一90年代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战略任务的实现。今后6年,粮食总产要增加1000亿斤,棉花增加1000万担,肉类和水产品分别增产1000万吨,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基于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作用联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0-2014年中国的时序数据,分别对农村财政金融的子系统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和三者总体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财政金融子系统中,财政支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不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耦合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关系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进一步发挥出农村财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农村 财政金融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赛特 刘鹏飞 李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空间角度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SPSS多元回归探索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与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格局。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研发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其中,研发人员及科研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需求刚性增长使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2005年增产1248亿斤。实现粮食连续7年增产,是1958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河 王为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德文 王怀忠
制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秦德文安徽省阜阳地区行署专员王怀忠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农民首创的大包干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一次极大的解放,以至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连上几个台阶。与此同时,大量的农业剩余不再单独流向国家大工业,而被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明贤 曾福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磊 张恒 唐思思
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各类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持续融合创新,形成了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方式。本文旨在讨论数字金融创新如何发挥其普惠价值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演绎推理并运用固定效应和GMM模型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经济主体融资缺口,创新各类便利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进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便利化程度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本研究有助于从金融普惠视角理解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数字金融进一步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经济 普惠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五”回顾和“九五”思路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综合分析处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一)“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八五”期间农村改革继续坚持稳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文安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东实际,2004年我分行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兼顾、协调整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婷
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背景下,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应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