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2)
- 2023(9439)
- 2022(7893)
- 2021(7465)
- 2020(6142)
- 2019(14000)
- 2018(13868)
- 2017(27057)
- 2016(14685)
- 2015(16759)
- 2014(16631)
- 2013(16683)
- 2012(15568)
- 2011(14060)
- 2010(13971)
- 2009(12831)
- 2008(12630)
- 2007(11488)
- 2006(10501)
- 2005(9255)
- 学科
- 济(64581)
- 经济(64537)
- 业(50204)
- 农(48000)
- 管理(36452)
- 农业(31571)
- 企(26975)
- 企业(26975)
- 方法(24688)
- 数学(22600)
- 数学方法(22446)
- 业经(17700)
- 地方(16388)
- 中国(15088)
- 技术(14805)
- 制(12754)
- 贸(11562)
- 贸易(11553)
- 易(11198)
- 学(11166)
- 农业经济(10799)
- 财(10656)
- 发(10576)
- 环境(9627)
- 村(9354)
- 农村(9336)
- 体(9092)
- 土地(8842)
- 银(8835)
- 银行(8795)
- 机构
- 学院(216307)
- 大学(209931)
- 济(91820)
- 经济(89982)
- 管理(82810)
- 研究(76703)
- 理学(71493)
- 理学院(70722)
- 管理学(69590)
- 管理学院(69202)
- 农(65553)
- 中国(59250)
- 农业(51090)
- 科学(48674)
- 京(44280)
- 业大(44183)
- 所(40621)
- 中心(37047)
- 研究所(36892)
- 财(36719)
- 江(35424)
- 农业大学(31897)
- 省(29971)
- 财经(29159)
- 范(27690)
- 师范(27403)
- 州(27019)
- 经济学(26762)
- 经(26527)
- 经济管理(26286)
- 基金
- 项目(148170)
- 科学(115652)
- 研究(107425)
- 基金(105787)
- 家(93756)
- 国家(92865)
- 科学基金(78372)
- 社会(68298)
- 社会科(64382)
- 社会科学(64362)
- 省(62515)
- 基金项目(57371)
- 自然(50560)
- 划(49608)
- 自然科(49325)
- 自然科学(49313)
- 自然科学基金(48448)
- 教育(47019)
- 编号(44796)
- 资助(41898)
- 农(35201)
- 成果(34264)
- 发(34081)
- 重点(33063)
- 部(32690)
- 创(31469)
- 课题(29636)
- 创新(29487)
- 业(29124)
- 国家社会(28011)
- 期刊
- 济(109051)
- 经济(109051)
- 农(69627)
- 研究(59226)
- 农业(48382)
- 中国(47339)
- 学报(38795)
- 科学(35255)
- 大学(29318)
- 学学(28121)
- 财(25963)
- 管理(25181)
- 业经(24604)
- 业(23860)
- 融(23524)
- 金融(23524)
- 技术(20455)
- 教育(18049)
- 问题(15924)
- 农村(14748)
- 村(14748)
- 农业经济(14560)
- 财经(13947)
- 经济研究(13856)
- 版(13237)
- 业大(12829)
- 技术经济(12817)
- 世界(12803)
- 资源(12497)
- 经(12041)
共检索到328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振宏 喻宏伟 王培成 冉春燕 王瑞懂
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和计量分析进行研究发现,比较收益技术诱导假说可能更符合微观农户品种技术选择的实际。微观农户的个体理性有时与政府的集体理性并不一致,理性小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短期比较收益相对较高的技术来替代收益相对较低的技术。然而这种短期化技术选择对粮食生产全局的长期发展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整转变农户的收益预期来改变其对资源和环境等不利的粮食生产技术选择,进而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要素稀缺 比较收益 技术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景旭 齐振宏 杨凡 周未
本文利用湖北省三市(武穴市、随州市和孝感市)农户抽样调查所获得的2009年度横截面数据,分析了农户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需求,利用P rob it模型研究了影响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户人均收入、务农人口比例、水稻种植面积、信息来源渠道、种植水稻态度和地形地貌自然禀赋等因素对农户是否产生技术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宏 梁凡丽 周慧 冯良宣
通过问卷分析、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湖北省的稻农进行了实证调查,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对影响农户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影响湖北省稻农对水稻新品种选择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是否采用水稻新品种主要取决于采用新品种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健康状况等个人、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有显著影响,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对新品种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水稻 农户 新品种 技术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目的]农户资本禀赋约束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熵值法、Tobit和OLS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农户资本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别资本禀赋排序为人力资本(0.37)>社会资本(0.17)>金融资本(0.16)>物质资本(0.14)>自然资本(0.10)。强资本型的农户比例在综合资本禀赋和分类别资本禀赋上均少于弱资本型的农户比例。(2)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10,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为0.64。(3)农户综合资本禀赋提升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综合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正向影响。[结论]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以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目的]农户资本禀赋约束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熵值法、Tobit和OLS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农户资本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别资本禀赋排序为人力资本(0.37)>社会资本(0.17)>金融资本(0.16)>物质资本(0.14)>自然资本(0.10)。强资本型的农户比例在综合资本禀赋和分类别资本禀赋上均少于弱资本型的农户比例。(2)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10,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为0.64。(3)农户综合资本禀赋提升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综合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正向影响。[结论]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以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雪 张俊飚 张露 程文能
基于农户经营规模的视角,利用湖北省395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探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呈正向变动趋势,大规模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中规模组次之,小规模组最低;总体平均技术效率为71.88%,农户的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尚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影响农户生产的技术效率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灌溉条件、社会网络对小规模农户均有显著的影响,技术培训对中规模组农户有显著影响,土地细碎化对中规模与大规模组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喻永红 张巨勇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水稻生产中采用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于对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的关注,大多数农户愿意采用水稻IPM技术;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家庭规模、未成年人数量、耕地规模及其分散程度、水稻生产主要目的、家中是否有人发生过农药中毒事件等因素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和决策者的工作性质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还存在交互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农户对水稻IPM技术的健康安全功能和环境安全功能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这表现为影响农户采用"健康型"IPM技术...
关键词:
水稻 IPM技术 采用意愿 湖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以粮食主产省湖北为例,通过对其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单要素生产率变迁进行实证分析,重点结合粮食生产投入情况,对该省粮食生产率增长所反映的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进步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增长特征非常显著,并且生产技术选择中表现出诱致性技术进步特征;技术进步成为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该省粮食经济增长本质上仍以要素积累型增长为主,经济增长成本较高,指出湖北省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提出了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与推广力度;发展环境友好型粮食生产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飚 谢添任 梁志会
为厘清生态认知、市场规制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作用机理,运用两部模型,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 00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生态认知、市场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农户在绿色生产技术上虽然具有采纳行为,但其采纳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2)生态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激励型市场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约束型市场规制的影响不够明显。4)激励型市场规制对农户生态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约束型市场规制则对农户生态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既要提高农户生态认知水平,也要注重市场规制的建立与完善,构建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文章使用单元调查法对全国分省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将其作为"非合意产出",同时利用全国粮食传统生产投入产出省域平衡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DEA和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重点实证分析1978~2010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综合考察湖北省粮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楼江 祝华军
分析中部粮食产区农户承包土地规模变化与兼业化的关系表明,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单产和降低单位产量投入成本,土地规模经营对于实现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宏观目标和农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微观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制约农户土地流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担心农业政策的不稳定性和相关政策不配套,需要完善法规使农民建立稳定的政策预期,规范和推动土地流转。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粮食产区 流转意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颖 洪道远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亚运 蔡银莺
农户是最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和粮食生产单位,其粮食生产经营行为及粮食供给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以湖北省典型区域农户进行的3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经营行为及粮食安全供应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农户层面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1)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粮作经营参与度较高,农户家庭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未出现明显的"非粮化"趋势,且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积极性也越高。2)农户粮作经营的绝对收益在提升,但相对效益在减弱。重点开发区粮作经营的绝对和相对效益较低,而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则持续保持着对于经作经营和非农经营的比较优势,但差距在缩小。且均存在着经营规模越大,农户粮作经营的比较效益越高的特征。3)重点开发区和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能力时空变化上存在明显差异。重点开发区农户家庭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在降低,而粮食主产区则保持相对平稳,两区农户家庭层面粮食供给能力的差距在日益拉大,粮食主产区在区域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建议引导土地流向种田大户以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政策扶持力度,在稳固粮食主产区粮作经营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户家庭粮作经营规模化和粮食供给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启飞 何蒲明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加权TOPSIS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5年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5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粮食生产由以农业生态环境为支撑过渡为以农业补贴为导向;(2)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波动中演进,由初期的濒临失调逐渐改善为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但随着三者矛盾的加剧,系统间协调难度加大。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