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7)
2023(6144)
2022(5026)
2021(4414)
2020(3606)
2019(7798)
2018(7338)
2017(13772)
2016(7518)
2015(8050)
2014(7749)
2013(7551)
2012(6841)
2011(6019)
2010(5838)
2009(5128)
2008(4896)
2007(4133)
2006(3477)
2005(2870)
作者
(23653)
(19886)
(19604)
(18388)
(12384)
(9631)
(8714)
(7823)
(7521)
(6752)
(6647)
(6416)
(6370)
(6295)
(6013)
(6006)
(5964)
(5918)
(5641)
(5564)
(5079)
(4708)
(4547)
(4543)
(4452)
(4302)
(4286)
(4244)
(4137)
(3903)
学科
(29545)
经济(29490)
管理(21503)
(21448)
(15609)
企业(15609)
方法(15065)
数学(13931)
数学方法(13840)
(9361)
(9098)
中国(7737)
(6976)
贸易(6973)
(6808)
农业(6699)
业经(6518)
(6200)
(5352)
收入(5060)
环境(5036)
(4915)
财务(4914)
财务管理(4910)
地方(4885)
技术(4866)
企业财务(4707)
产业(4398)
(4262)
银行(4227)
机构
大学(108391)
学院(107617)
(45582)
经济(44850)
管理(42300)
理学(38355)
理学院(37851)
管理学(37105)
管理学院(36937)
研究(36443)
中国(25867)
(25714)
科学(24577)
(21675)
业大(21489)
农业(20718)
(18860)
(18770)
研究所(17687)
中心(16628)
财经(15919)
(14717)
农业大学(14493)
(14415)
经济学(14388)
经济学院(13332)
北京(12924)
(12873)
(12858)
师范(12612)
基金
项目(82575)
科学(65333)
基金(62408)
(57433)
国家(56943)
研究(52898)
科学基金(48400)
社会(36961)
社会科(35175)
社会科学(35165)
基金项目(33830)
自然(33044)
自然科(32346)
自然科学(32334)
(31973)
自然科学基金(31799)
(27513)
资助(24444)
教育(23929)
重点(18695)
编号(18598)
(17884)
(17400)
(17222)
计划(17089)
科研(16621)
创新(16338)
国家社会(16316)
(15192)
教育部(15053)
期刊
(41911)
经济(41911)
研究(26458)
学报(23813)
(21726)
科学(20036)
中国(18295)
大学(17220)
学学(16834)
农业(14610)
(13333)
管理(12917)
经济研究(8271)
(8003)
财经(7557)
业经(7491)
(7412)
金融(7412)
业大(7060)
教育(6697)
(6452)
(6351)
技术(6325)
农业大学(6186)
商业(5998)
问题(5817)
科技(5811)
统计(5626)
(5550)
资源(4943)
共检索到14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钦  秦雪征  刘国恩  
幸福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关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主观幸福感却在下降,与此同时,精神疾病患病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以五种不同人群作为参照系,从抑郁症状(CESD)角度实证考察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第一,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参照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同事和同学为参照的相对生活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以本县(市、区)人们为参照的影响最小。第二,生活水平的相对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相对生活水平较低引起的心理问题加重的程度明显大于相对生活水平较高带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幅度。第三,相比于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状况。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对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程迪尔  官海静  刘国恩  
目的:研究生活水平指标的选择对健康公平测算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利用2007年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集中指数的方法,选择收入和消费两个指标代表生活水平,对我国9个城市31 017个居民的健康公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除厦门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采用不同的生活水平指标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健康公平的测算结果,其差异在99%水平上显著。结论:在开展健康公平性的相关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慎重选择适当的生活水平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岩   杨智辉  
为探讨城市公园中自然要素、感知要素、休息要素和活动要素对居民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及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以及自然联结在其中的作用,调查了911名北京市居民,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感知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并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另外,城市公园的活动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然而,自然要素和休息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增加城市公园中的感知要素和活动要素,以及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提高居民与自然的联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岩   杨智辉  
为探讨城市公园中自然要素、感知要素、休息要素和活动要素对居民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及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以及自然联结在其中的作用,调查了911名北京市居民,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感知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并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另外,城市公园的活动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然而,自然要素和休息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增加城市公园中的感知要素和活动要素,以及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提高居民与自然的联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劲松  胡若倩  王友春  
基于心理契约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渠道边界人员不公平感知对机会主义行为容忍影响的理论研究模型,通过对调研回收的265份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边界人员程序不公平感知对渠道成员基于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带来负向影响;边界人员结果不公平感知对渠道成员基于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带来负向影响;边界人员程序不公平感知负向影响渠道成员基于工作对机会主义行为容忍;渠道依赖负向调节不公平感知对基于个人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和程序、结果不公平感知对基于工作对机会主义行为容忍。因此,渠道边界人员应降低对对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容忍并提高对方对己方的依赖性,提升渠道关系质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心理健康模型等理论,以大连市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建成环境的客观和感知视角检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对比作用及内在影响机制,并在排除可能的居住、自选择样本后进一步进行验证。通过研究发现:超市、餐饮和美发店等基本服务设施的邻近性和聚集程度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途径差异性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高聚集度会通过感知路径的噪声、不安全感和环境卫生状况等对老年人心理产生消极作用;步行道路的密集度和局部整合度、深度、连接度等车行道路的连通性在老年人日常出行范围的局限下对其心理层面的干预有限;住区配套休闲、景观和锻炼等设施的多样性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路径同时正向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住区的地下停车和高层的电梯设施相比于地面停车和多层步行上下楼对老年人心理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总体上相比于客观建成环境,感知环境在发挥中介效应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更为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兴亮  夏成才  
本文以水平薪酬差距和垂直薪酬差距衡量非CEO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和相对多寡,基于信任理论,从薪酬差距与高管离职关系的视角,研究非CEO高管的患寡还是患不均问题。研究发现,水平薪酬差距与非CEO高管离职概率显著正相关,但垂直差距并不会显著提高非CEO高管的离职概率,这些结果说明非CEO高管更在意薪酬的公平性而不是薪酬的多寡。但在不同的情境下,非CEO高管患寡或患不均的反应或程度可能不同;当薪酬外部公平性越大时,非CEO高管越患不均而非患寡,但当薪酬外部公平性较小时,非CEO高管更患寡而非患不均;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非CEO高管,国有企业的非CEO高管更患不均。随后的机理分析表明,水平薪酬差距越大,企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朵朵  封铁英  
随着资源有限性与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且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公平问题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亟需攻克的重点课题。文章基于微观视角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平性分解为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平性有待提升,政策宣传度、健康状况、服务利用水平、生活满意度、亲友尊重度显著影响服务分配、程序、人际、信息公平,研究揭示了信息及时传递、需求精准定位、利用行为增加、供给能力适应生活水平、敬老孝老社会环境营造对提升服务公平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从提高服务规模化、精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平性的具体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浩宇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对资本市场环境的净化作用和强化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至关重要。基于事务所内部治理的视角,采用2014—2019年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其审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客户资源差距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客户资源寡少不但不会损害合伙人的审计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审计质量,即“不患寡”;合伙人之间的客户资源不均会损害审计质量,同时公平感知与相对落差感会削弱合伙人客户资源寡少对审计质量的积极影响,即“患不均”。拓展性分析发现: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的大事务所、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能缓解合伙人之间客户资源不均对审计质量的消极影响,但大事务所业务拓展压力大也会削弱合伙人客户资源寡少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阮敬   王继田   杨芯  
在相对收入假说的基础上,借鉴福利主义解释什么是相对贫困,并在捋顺绝对贫困、强相对贫困、弱相对贫困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多参数收入分布拟合方法和相对贫困线校准方法,并利用CFPS (2010-2018)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绝对贫困水平下降明显,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仍在高位徘徊;无论是下降幅度还是下降速度,与绝对贫困比较,相对贫困的变化都较为平缓;相对贫困是发展的贫困,在治理过程中应重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低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的能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肖佳庆  吴群红  郝艳华  高力军  孙宏  宁宁  梁丽波  和沛森  
目的:了解SARS期间民众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农村以及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并对相关部门领导进行访谈。结果:SARS期间民众异常心理状况普遍存在。政府、专业机构、媒体与大众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应充分关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恐慌和危机的及时、有效的干预,并建立综合、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婴芝  陈宏胜  李志刚  王若宇  刘晔  覃小菲  
随着新型城镇化、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基于邻里效应的视角,揭示城市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23个社区的1150份问卷调查数据,从邻里效应的视角出发,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尤其关注社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层面存在空间异质性,由个体层面因素与社区层面因素所共同决定。就个体因素而言,受教育程度、住房产权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就社区建成环境因素而言,服务设施配套和公园绿地供给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社区社会环境因素而言,社区纠纷数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区组织数量和邻里交往频率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的供给,健全社区组织,鼓励邻里交往,从而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慧  黄荣贵  桂勇  
社会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大体上得到较为充分的论述,然而,关于中国的经验研究的滞后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并妨碍了研究者对集体性社会资本的认识。本研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上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即使控制了个人的基本特征,个体和集体性社会资本依然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集体性社会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独立于个体性社会资本,集体性社会资本是解释心理健康水平的邻里间差异的关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性社会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非完全正面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本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波  王潇  伍蕾  
随着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居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运用自然实验的方法探讨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以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绿道——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52个居住小区的1020份跟踪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与混合效应双重差分模型,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干预对周边小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东湖绿道的建设显著促进了周边2 km范围小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控制变量中,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收入水平则呈负相关关系;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与小区的社会凝聚力、小区周边500 m范围的建筑密度、居住用地比例和地铁站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公交站密度则呈负相关关系。建议通过完善以绿道为核心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提高绿道可达性与邻里社会凝聚力,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