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0)
- 2023(10228)
- 2022(9131)
- 2021(8580)
- 2020(7108)
- 2019(16505)
- 2018(16515)
- 2017(31890)
- 2016(16886)
- 2015(19005)
- 2014(18826)
- 2013(18759)
- 2012(16898)
- 2011(15217)
- 2010(14931)
- 2009(13385)
- 2008(12953)
- 2007(11062)
- 2006(9565)
- 2005(8069)
- 学科
- 济(68046)
- 经济(67967)
- 管理(50485)
- 业(48141)
- 企(41023)
- 企业(41023)
- 方法(34424)
- 数学(29595)
- 数学方法(29290)
- 农(17134)
- 财(16564)
- 中国(16453)
- 业经(15676)
- 学(14653)
- 地方(13540)
- 贸(12559)
- 贸易(12555)
- 理论(12321)
- 易(12191)
- 农业(11618)
- 和(11545)
- 技术(11310)
- 环境(11061)
- 制(10827)
- 务(10606)
- 财务(10547)
- 财务管理(10532)
- 划(10273)
- 企业财务(10003)
- 教育(9038)
- 机构
- 大学(243252)
- 学院(240677)
- 管理(102212)
- 济(94260)
- 经济(92228)
- 理学(90050)
- 理学院(89132)
- 管理学(87657)
- 管理学院(87239)
- 研究(75475)
- 中国(53803)
- 京(50794)
- 科学(48175)
- 财(40948)
- 业大(37058)
- 所(36554)
- 农(36042)
- 财经(34304)
- 中心(34161)
- 研究所(33774)
- 江(32400)
- 北京(31758)
- 经(31398)
- 范(31149)
- 师范(30775)
- 农业(28300)
- 经济学(27767)
- 院(27735)
- 州(26752)
- 商学(26438)
- 基金
- 项目(174815)
- 科学(137772)
- 基金(127734)
- 研究(127399)
- 家(110819)
- 国家(109929)
- 科学基金(95670)
- 社会(79727)
- 社会科(75660)
- 社会科学(75642)
- 基金项目(69149)
- 省(68028)
- 自然(63510)
- 自然科(62064)
- 自然科学(62051)
- 自然科学基金(60929)
- 教育(58400)
- 划(56812)
- 资助(52169)
- 编号(51494)
- 成果(40520)
- 部(38380)
- 重点(38246)
- 创(36326)
- 发(36157)
- 课题(34672)
- 创新(33757)
- 大学(33372)
- 科研(33366)
- 教育部(33198)
共检索到32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阳
目前,学术界对于竞争机制激励效果的研究,还主要聚焦在获胜者奖金设置区间、竞争人数等外在因素,较少关注个体偏好与竞争机制的相互匹配效应。笔者遵循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通过设计需付出真实努力的工作任务和不同工资方式的实验来测度人们的竞争意愿,考察落后厌恶、领先厌恶与竞争意愿的作用机制,从公平偏好理论视角探寻参与者特征与激励机制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落后厌恶抑制了人们的竞争意愿,领先厌恶则不影响人们的竞争意愿;(2)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选择锦标赛工资形式的比例分别为54.762%和22.500%,被试竞争意愿较弱,且存在性别差异;(3)本实验中的被试较少关注他人及社会福利,表现得较为自利,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亚维 张莉 魏清
本文研究捐赠者之间收入的不平等和捐赠者与被捐赠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如何共同对捐赠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独裁者博弈实验,选取捐赠人群体内部(组内)的收入不平等以及捐赠人与被捐助人之间(组间)的收入不平等两个维度分析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捐赠行为,探讨由这两种收入不平等构成的四种不同强弱组合对个体捐赠行为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初始禀赋收入对捐赠有明显正向影响,组间与组内的收入不平等都会对个体捐赠行为产生影响。组间不平等的影响力要明显高于组内的不平等,同时其收入在组间与组内的不平等组合也会对个体支出(捐赠)行为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不平等 不平等厌恶 独裁者实验 捐赠支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文哲 杨其静 周业安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者损失效用函数来研究199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和财政赤字规模膨胀现象。建模的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的不平衡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者的损失效用进而影响地方政府间财政政策的策略互动方式,产生财政竞争,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膨胀。根据"不平等厌恶"理论,本文通过二次型的损失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间财政政策的互动特征,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检验。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GMM回归和EC2SLS回归,我们发现低增长地区对经济增长率较高的相邻和其他地区的财政赤字规模变化更敏感,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区域不平等更容易导致财政竞争,进而产生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被试内实验设计研究不平等厌恶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并在偏好类型是隐性信息条件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不同偏好类型的异质行为反应问题。实验结果发现:个体不平等厌恶系数对于合作行为的解释能力因合作情境而异,合作信念成为个体不平等厌恶影响合作行为的中介变量。在同种博弈情境中,自愿供给合作行为在高优势不平等厌恶类别中显著高于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对比两种博弈情境,高、低劣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呈现同质合作行为反应,高、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呈现异质合作行为反应,不过它被高、低合作信念类型差异合作效果所解释。实验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合作和团队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不平等厌恶 信念 合作行为 公共品实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艳敏 李春晓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相对贫困 主观福利 不平等厌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克竞
本文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决策因素、结果不平等厌恶与风险偏好分别引入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居民与政府效用函数的构建,通过供需双侧以绩效变量为核心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求解及综合分析,获得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以及模型中有限理性决策因素与均衡绩效水平之间的假设关系。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辖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七大类主要辖区公共服务的模型假设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减税降费为主要导向的财税改革、绩效奖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与跨期预算平衡机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创新、公开透明的绩效合约以及积极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是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勇 白小滢 邹薇
本文从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匹配的视角研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异的决定。在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双重异质性前提下,本文证明劳动供给内生的代表性消费者理论成立,且财产与能力的匹配决定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数值校准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正向匹配的改革;财产与能力匹配的相关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44下降至90年代以来的0.166,同时,匹配不平等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解释能力从26.8%下降至8.1%;我国经济目前运行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均衡路径上;10%的财产比例税率可以使2006年我国收入不平等标准差下降2.47%。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建奇 张抗私
职业不匹配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未得到既有文献的深入考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O*NET工作内容分析数据构造多维技能错配变量表征职业不匹配程度,研究职业不匹配对劳动者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职业不匹配通过抑制劳动者接受在职培训、获取绩效工资、获得职位晋升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导致其遭遇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后果在女性、大学生和年长者群体中更为严重,并且难以通过职业转换来缓解。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平均职业匹配程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19%~29%。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可以提高职业匹配程度,缓解职业不匹配带来的不平等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匹配程度的提升是中国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共同富裕”两大政策目标的重要依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国斌 徐兵
考虑消费者的损失厌恶心理和零售商的公平关切心理,在四种不同竞争结构下,分析损失厌恶、公平关切对制造商、零售商定价和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损失厌恶的增强,企业和供应链绩效下降,在纳什均衡博弈、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和零售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下,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均下降,在供应链集中下,批发价格不变,零售价格下降;随着公平关切的增强,供应链绩效提高,在纳什均衡博弈、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和零售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下,批发价格下降,零售价格分别增大、不变和增大,制造商与零售商绩效分别下降和提高,在供应链集中下,企业定价不受影响;供应链绩效在供应链集中下最大,在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博弈下最小。
关键词:
损失厌恶 公平关切 竞争结构 决策优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宓
研究了随机需求下两条供应链间的价格竞争,每条供应链均由一个风险中性的制造商和一个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组成,分析了两条供应链均分散式决策、均集中式决策和一条供应链分散式决策另一条供应链集中式决策三种竞争模式下供应链成员的定价策略,比较了各模式下的均衡价格和期望利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零售商的产品零售价格随着其风险厌恶系数的增大而降低;制造商的产品批发价格随着供应链中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系数的增大而提高;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零售商风险厌恶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随机需求 供应链 价格竞争 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舒斯亮 柳键
在考虑顾客损失厌恶的基础上,探讨了集中决策、Nash均衡博弈及stackelberg博弈三种不同竞争结构下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顾客损失厌恶程度的增加,Nash均衡博弈及stackelberg博弈两种情形下的批发价格及销售价格有所下降,集中决策情形下的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并从绩效变化来看,顾客损失厌恶行为的存在将给生产商、零售商及供应链整体带来不利的影响,且在不同的竞争结构下,其受到不利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
供应链 顾客损失厌恶 竞争结构 决策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宿慧爽 刘瑞琦 马蔷 曲久龙
[目的/意义]技术竞争情报服务过程中双方资源投入方案的匹配程度是影响服务过程的重要因素。针对技术竞争情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协调问题,构建一种技术竞争情报服务决策方法,以使服务双方更好地开展合作。[方法/过程]在对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案进行描述和匹配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案组合的满意度矩阵,构建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案匹配模型并求解,最后在考虑各个方案成功率的条件下确定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案最优组合。[结果/结论]实际算例表明,在对技术竞争情报服务方案匹配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双边满意匹配的决策方法来寻找技术竞争情报服务双方都能接受的满意方案是有效和可行的,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推动技术竞争情报服务的有效开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朋波
面对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和选任工作对竞争性选拔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在回顾人-岗匹配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该理论对竞争性选拔的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竞争性选拔对实现人-岗匹配的过程和作用,探析了其中影响人岗匹配度的关键点,并据此对改进目前工作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人-岗匹配 竞争性选拔 原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细芳 陶婷芳
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基础,以一手市场调研数据为样本,本文创建重游愿意PR模型并运用Ologit方法考察健康风险损失厌恶对重游意愿的直接影响力及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健康风险损失厌恶情绪是影响重游意愿的关键因子;提高收入水平、开发新景点和举办重大节事,是缓解厌恶情绪的有效缓冲机制;提供旅游健康风险保险服务是缓解损失厌恶情绪的有效补偿机制。本研究揭示了健康风险损失厌恶对重游意愿的作用机理,在当前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发生频率日渐频繁的背景下,该作用机理对旅游业复苏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缓解健康风险损失厌恶情绪的缓冲与补偿机制是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重振旅游业的着力点;目的地不但要将营销对象覆盖一般收入群体,还要与居所地联合发力,并持续将自身打造成健康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以此提高重游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