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3)
- 2023(4310)
- 2022(3846)
- 2021(3468)
- 2020(3100)
- 2019(7010)
- 2018(7001)
- 2017(14178)
- 2016(7044)
- 2015(8183)
- 2014(7988)
- 2013(8204)
- 2012(7806)
- 2011(7074)
- 2010(7109)
- 2009(6454)
- 2008(6252)
- 2007(5541)
- 2006(4621)
- 2005(3973)
- 学科
- 济(38770)
- 经济(38718)
- 管理(25566)
- 业(22336)
- 方法(22292)
- 数学(20689)
- 数学方法(20600)
- 企(18152)
- 企业(18152)
- 财(10688)
- 农(8514)
- 中国(7899)
- 贸(6344)
- 贸易(6341)
- 制(6183)
- 务(6159)
- 财务(6156)
- 财务管理(6142)
- 易(6091)
- 企业财务(6001)
- 业经(5982)
- 农业(5877)
- 地方(5837)
- 体(5205)
- 技术(5115)
- 理论(5033)
- 融(4996)
- 金融(4996)
- 学(4364)
- 银(4362)
- 机构
- 大学(109434)
- 学院(106219)
- 济(49789)
- 经济(48980)
- 管理(47365)
- 理学(42020)
- 理学院(41667)
- 管理学(41189)
- 管理学院(40981)
- 研究(29995)
- 财(23465)
- 中国(22646)
- 京(20793)
- 财经(19340)
- 经(17873)
- 经济学(16403)
- 经济学院(15070)
- 中心(15044)
- 江(14734)
- 财经大学(14728)
- 科学(14542)
- 农(13872)
- 业大(13405)
- 商学(13219)
- 商学院(13133)
- 所(12745)
- 北京(12669)
- 经济管理(12619)
- 范(12316)
- 师范(12091)
- 基金
- 项目(74260)
- 科学(60637)
- 基金(57901)
- 研究(55510)
- 家(48810)
- 国家(48453)
- 科学基金(43715)
- 社会(38544)
- 社会科(36720)
- 社会科学(36714)
- 基金项目(30821)
- 自然(27315)
- 教育(27126)
- 自然科(26795)
- 自然科学(26791)
- 省(26756)
- 自然科学基金(26394)
- 资助(23952)
- 划(22361)
- 编号(21420)
- 部(18549)
- 成果(17866)
- 教育部(17137)
- 国家社会(17007)
- 人文(16363)
- 大学(15894)
- 重点(15811)
- 创(15311)
- 制(15137)
- 发(14349)
共检索到147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被试内实验设计研究不平等厌恶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并在偏好类型是隐性信息条件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不同偏好类型的异质行为反应问题。实验结果发现:个体不平等厌恶系数对于合作行为的解释能力因合作情境而异,合作信念成为个体不平等厌恶影响合作行为的中介变量。在同种博弈情境中,自愿供给合作行为在高优势不平等厌恶类别中显著高于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对比两种博弈情境,高、低劣势不平等厌恶偏好类型呈现同质合作行为反应,高、低优势不平等厌恶呈现异质合作行为反应,不过它被高、低合作信念类型差异合作效果所解释。实验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合作和团队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不平等厌恶 信念 合作行为 公共品实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紫峰 周业安 何其新
在一个标准的公共品自愿供给实验环境中,本文借助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通过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和出场费不平等3种方式体现的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偏好、公共品自愿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公共品自愿供给是可能的,不过在多期重复中明显下降;二是初始禀赋不平等、个体投资公共品边际收益不平等都会对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出场费不平等的影响则不确定;三是个体公共品投资行为主要可由互惠和不平等厌恶理论所解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收入不平等、社会偏好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公共政策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亚维 张莉 魏清
本文研究捐赠者之间收入的不平等和捐赠者与被捐赠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如何共同对捐赠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独裁者博弈实验,选取捐赠人群体内部(组内)的收入不平等以及捐赠人与被捐助人之间(组间)的收入不平等两个维度分析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捐赠行为,探讨由这两种收入不平等构成的四种不同强弱组合对个体捐赠行为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初始禀赋收入对捐赠有明显正向影响,组间与组内的收入不平等都会对个体捐赠行为产生影响。组间不平等的影响力要明显高于组内的不平等,同时其收入在组间与组内的不平等组合也会对个体支出(捐赠)行为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不平等 不平等厌恶 独裁者实验 捐赠支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克竞
本文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决策因素、结果不平等厌恶与风险偏好分别引入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居民与政府效用函数的构建,通过供需双侧以绩效变量为核心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求解及综合分析,获得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以及模型中有限理性决策因素与均衡绩效水平之间的假设关系。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辖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七大类主要辖区公共服务的模型假设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减税降费为主要导向的财税改革、绩效奖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与跨期预算平衡机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创新、公开透明的绩效合约以及积极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是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万军 叶航 罗俊
不平等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会导致社会分化,影响社会关系。本文在实验室中构造了四种典型的收入不平等来源:风险选择、自然运气、个人努力和竞争机制。以此为背景,本文研究了个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来源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分别有着怎样不同的影响,并尝试从个体优势不平等厌恶和劣势不平等厌恶心理的角度对这一影响的机理进行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是:自我财富水平并不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但自我财富相比他人财富越多,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他人财富相比自我财富越多,反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各类不平等来源可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优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亲社会行为,劣势不平等厌恶能够影响反社会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朝阳
目前,学术界对于竞争机制激励效果的研究,还主要聚焦在获胜者奖金设置区间、竞争人数等外在因素,较少关注个体偏好与竞争机制的相互匹配效应。笔者遵循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通过设计需付出真实努力的工作任务和不同工资方式的实验来测度人们的竞争意愿,考察落后厌恶、领先厌恶与竞争意愿的作用机制,从公平偏好理论视角探寻参与者特征与激励机制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落后厌恶抑制了人们的竞争意愿,领先厌恶则不影响人们的竞争意愿;(2)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选择锦标赛工资形式的比例分别为54.762%和22.500%,被试竞争意愿较弱,且存在性别差异;(3)本实验中的被试较少关注他人及社会福利,表现得较为自利,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艳敏 李春晓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相对贫困 主观福利 不平等厌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浩然 王伟尧 李实
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设计"侵占-报复"两阶段贯序博弈,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博弈各方的收入,运用田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收入不平等对逆社会的"报复"和"侵占"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显著提高了回应者实施报复行为的概率,并且其对报复行为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而该影响的程度随不平等程度的扩大而增加。此外,收入不平等也提高了侵占者实施侵占行为的概率。本文的研究发现从降低逆社会行为的角度,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不平等 侵占 报复 田野实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俊 戴瑞楠 张真
竞争机制在激发个体积极性的同时,也会形成因资源稀缺导致的“内卷”现象。竞争主体过度内部损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内卷”在社会中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因此在公共品博弈实验中引入“内卷”环境,探究竞争机制如何影响合作这类具有互惠属性的行为。我们根据个人总收益排名的不同激励方式设计了头部竞争、头尾竞争机制;根据个人贡献额、收益、排名和同组其他人排名信息的公开程度构建了不同信息环境,以此研究不同程度信息公开环境下竞争机制与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竞争机制挤出了低风险偏好与中度信息公开下个体的合作,而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对个体的合作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我们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了“内卷”环境中个体合作行为的遗传与演化,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培源 施东晖
金融市场中的很多现象都是由人的流行心态和狂热心理所决定的,人在证券市场中的行为是在“贪婪与恐惧”中摇摆的结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元鹏
本文利用多阶段公共品自愿捐献实验模型研究群体合作活动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讲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强的合作动机,但是,这种差异在不同实验设置环境或者不同性别构成的群体中却有不同的表现:与熟人环境下的情形完全不同,在陌生人环境下人们的合作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同性性别组的情形不同,混合性别组中人们的自愿捐献行为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些结论可以从不同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预期以及个人社会偏好特征上进行分析和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泽 何阳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中老年 度量 分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鑫育 王珍 马超群
经验定价核包含关于投资者偏好的重要信息。本文采用上证50ETF和上证50ETF期权数据,基于已实现GARCH (RGARCH)模型,结合滤波历史模拟(filtered historical simulation,FHS)方法估计经验定价核,推导代表性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与时间偏好。RGARCH-FHS模型通过引入已实现测度(日内信息)扩展了传统的GARCH-FHS模型,具有易于实现、能够捕获杠杆效应与新息分布非正态性的优点,能够改进上证50ETF期权定价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经验定价核并非单调递减的,而是具有局部增加的特性,表明我国市场存在“定价核之谜”;经验定价核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从经验定价核中提取的代表性投资者的风险厌恶与时间偏好也具有时变性,且展现较大的波动;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估计值基本处在0到2之间,均值为0.66,时间偏好率(贴现率)估计值基本处在0到1之间,均值为0.63;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与时间偏好率都具有正自相关性和均值回复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毅霖 王国成
合作既是实验经济学关注的焦点,更是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文章基于交流可以显著改善社会合作机制这一假设为研究出发点,以双重公共品自愿捐献为基础,通过对交流范围和频率的调整来检验交流机制效果的稳健性,并考察了交流机制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1)交流机制运行的效果受条件限制。异质禀赋者之间的开放式交流可以促进合作,但同质禀赋者内部的封闭式交流则会破坏合作。(2)重复交流比一次性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合作。(3)没有任何一个因素可以单独解释在交流机制下合作水平的变化。文章的实验研究实际上给出了交流机制促进社会合作的前提条件——交流机制必须是开放式的,且最好是可持续的。
关键词:
交流 局部公共品 全局公共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