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5)
2023(5757)
2022(4853)
2021(4500)
2020(3859)
2019(8570)
2018(8496)
2017(16596)
2016(9210)
2015(10325)
2014(10121)
2013(10375)
2012(9756)
2011(8962)
2010(9030)
2009(8435)
2008(8188)
2007(7639)
2006(6986)
2005(6220)
作者
(27936)
(24089)
(23386)
(22212)
(14837)
(11732)
(10586)
(9392)
(9168)
(8390)
(8385)
(7967)
(7678)
(7551)
(7524)
(7275)
(7249)
(7023)
(6932)
(6811)
(6149)
(6030)
(6027)
(5781)
(5519)
(5515)
(5287)
(5283)
(5087)
(5036)
学科
(44129)
(41216)
经济(41153)
(33023)
农业(29361)
管理(18075)
方法(14637)
业经(13713)
数学(13160)
数学方法(13028)
(12840)
企业(12840)
收入(11107)
(10827)
中国(10561)
农业经济(9757)
(8884)
(8883)
农村(8876)
(8411)
地方(8143)
(8102)
(7270)
发展(7263)
(7253)
土地(7122)
(7104)
劳动(7099)
(6934)
及其(6912)
机构
学院(134852)
大学(130829)
(58876)
经济(57806)
(50890)
研究(49434)
管理(49167)
理学(42842)
理学院(42433)
管理学(41603)
管理学院(41405)
农业(39270)
中国(38158)
科学(31606)
业大(30597)
(27464)
(26698)
研究所(24210)
农业大学(24053)
(23651)
中心(23393)
(21659)
(19788)
(18775)
财经(18333)
经济学(17322)
经济管理(17081)
(16894)
(16832)
科学院(16655)
基金
项目(91549)
科学(71129)
研究(65991)
基金(65928)
(59209)
国家(58579)
科学基金(48567)
社会(42330)
社会科(39596)
社会科学(39585)
(37480)
基金项目(34631)
自然(30987)
(30425)
自然科(30247)
自然科学(30236)
(29715)
自然科学基金(29706)
教育(28807)
编号(27520)
资助(26905)
成果(21743)
(21093)
(20799)
重点(20512)
(19603)
(19122)
课题(18518)
创新(17866)
国家社会(17759)
期刊
(70956)
经济(70956)
(56961)
农业(38710)
研究(37259)
中国(31587)
学报(27535)
科学(23746)
大学(21351)
学学(20441)
业经(18276)
(17770)
(15950)
(14758)
金融(14758)
管理(14014)
农业经济(13238)
农村(13072)
(13072)
教育(12283)
技术(10795)
问题(10716)
(9755)
世界(9674)
业大(9498)
经济研究(9052)
财经(8931)
农村经济(8721)
农业大学(8678)
经济问题(8341)
共检索到207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本文从不平等的两个方面即收入不平等和可行能力不平等,研究了农民工福利和不平等的关系。利用2009年上海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福利分类模型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福利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工福利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但针对不同农民工群体,其影响效果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可行能力不平等对高收入群体的福利存在显著影响,对于第Ⅰ类农民工群体,可行能力不平等对其福利存在正向影响,而对第Ⅳ类群体的福利则存在负向影响;且可行能力不平等对第Ⅰ类和第Ⅲ类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关系存在显著的负调节作用;(3)收入不平等严重损害低收入低可行能力农民工群体的福利,而对高收入高可行能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石大千  张哲诚  
以往文献关于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在于可能忽略了教育不平等中的结构性因素。本文将教育不平等分解为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应该取决于上述结构因素中效应较大的部分。基于这一假设,本文从微观层面基于环境-努力二分法解构教育不平等,从而测度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并研究了教育机会不平等与教育努力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机会不平等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教育努力不平等显著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的反向作用,总体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欣  程可  陈继勇  
本文重新检验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分了由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和由努力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努力不平等)的差异,利用2003-2013年的CGSS微观数据测算了衡量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并构建增长回归模型,检验两类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但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努力不平等对经济主体的劳动和投资行为具有正向激励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机会不平等对经济主体生产性行为带来的逆向激励,从而弱化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欣  程可  陈继勇  
本文重新检验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分了由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和由努力差异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努力不平等)的差异,利用2003-2013年的CGSS微观数据测算了衡量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并构建增长回归模型,检验两类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但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努力不平等对经济主体的劳动和投资行为具有正向激励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宇  杜书云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孝新  
文章将经济复杂度作为生产结构的替代变量,利用1990—2015年7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复杂度与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济复杂度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从产品层面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基尼系数与产品复杂度之间也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由简单产品向复杂产品的生产结构转型,在提高本国经济复杂度的同时,也有助于缩小一国国内收入不平等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志花  王必锋  
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成为宏观经济发展长期关注焦点。文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验证了通货膨胀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为了检验两者间的稳健关系,逐步引入金融业增加值、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率、教育经费支出比重等控制变量,从而得到各变量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懿德  陈雨轩  
采用对60后、70后和80后三个不同群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按照Roemer(1998)的机会不平等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各客观环境因素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样本来看,性别、出生地、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对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父亲的收入、职业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代际转移中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从分样本来看,在对60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性别、户籍和父亲工作性质等因素中,性别与户籍对70后、80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基于父亲收入和工作性质的不平等现象却愈加彰显,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亦在不断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康锋莉  区蕾  赖磊  
文章基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计算中国居民的可行能力不平等程度,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性别和年龄分层结果发现,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集中,21~35岁之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最不公平,36~45岁之间居民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差异较大,而46~55岁之间居民在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方面的可行能力也最不平等。城乡结果表明,农村受教育程度更为集中,但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以及心理健康的不平等程度更大。东中西部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条件各地差异并不明显,西部地区的家庭资产及医疗可及性最不平等,中部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最集中,但心理健康差异更大,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程度最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樊振佳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信息不平等的研究视角存在分化,逻辑出发点也较为分散,提倡整体性研究、回归以人为中心、关注现实语境等研究取向很有必要。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概念和能力途径视角,在部分质性研究的经验材料提供支持的基础上发现,信息不平等可以被视为个体在信息行为中可行能力的分化,这种可行能力至少涉及信息主体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可用资本、实际效用等内容,是人们的信息行为在一定语境中所具备的行为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枫  
本文利用来自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省的调研数据来考察农民工汇款对输出地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简单将农民工汇款看成外生的转移收入时,农民工汇款能改善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不过,当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选择性,并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来构建那些外出劳动力户的反事实收入时,我们会得到相反的结论:由于那些外出务工劳动力往往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农民工汇款扩大了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从反事实收入情形下的0.3551上升至实际收入情形下的0.3774。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本文利用1960-2012年全球1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金融发展越快,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而且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同时,金融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拉大了总收入之间的不平等,全球经济增长对净收入的差距扩大抑制作用更强一些。(2)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收入差距影响也存在差异。高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只有中高收入国家主要表现为缩小了收入差距,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3)对我国的主要启示:由于我国刚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为减少金融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求川  
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等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等。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等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等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等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黄云  
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 2017年数据,分析在全民医保背景下,不考虑重复参保时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对Kakwani指数测度的农民工相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职保、城居保显著改善了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而新农合则加剧了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和PSM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分位数回归、替换关键被解释变量,并分不同群体、流动范围分析之后,城职保和新农合的影响作用依然稳健,而城居保在部分模型中不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新农合仅扩大了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城职保仅改善了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而城居保对高收入、低收入农民工的相对不平等均存在改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医疗制度的受益公平性(医疗服务利用、医疗费用报销比)存在差异,城职保的受益公平性好于城居保和新农合,而城居保的受益公平性又略好于新农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