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2)
2023(17075)
2022(14761)
2021(13895)
2020(11595)
2019(26474)
2018(26058)
2017(50590)
2016(26831)
2015(29976)
2014(29309)
2013(28319)
2012(25578)
2011(22663)
2010(22519)
2009(20976)
2008(19155)
2007(16413)
2006(14121)
2005(12016)
作者
(72371)
(59839)
(59366)
(56533)
(37859)
(28688)
(27271)
(23467)
(22884)
(21084)
(20410)
(19874)
(18611)
(18480)
(18468)
(18048)
(17877)
(17776)
(17064)
(17030)
(14519)
(14443)
(14333)
(13643)
(13415)
(13292)
(13156)
(13095)
(11891)
(11730)
学科
(100050)
经济(99936)
管理(81629)
(74316)
(63495)
企业(63495)
方法(48452)
数学(42197)
数学方法(41624)
(31022)
中国(30671)
(27673)
金融(27670)
(26603)
(26104)
银行(26070)
(25032)
业经(23949)
地方(21334)
(20962)
(20550)
(20231)
财务(20151)
财务管理(20108)
企业财务(19159)
环境(18816)
理论(18693)
农业(18003)
(17992)
贸易(17978)
机构
学院(361392)
大学(361347)
管理(147381)
(141715)
经济(138648)
理学(128570)
理学院(127269)
管理学(125006)
管理学院(124345)
研究(112322)
中国(89125)
(74443)
科学(68828)
(67426)
财经(54657)
中心(54633)
(53405)
(52275)
业大(51961)
(50136)
(49807)
研究所(48873)
(46579)
师范(46151)
北京(46145)
经济学(43322)
(41978)
(41378)
财经大学(41078)
农业(40803)
基金
项目(256089)
科学(202343)
研究(189441)
基金(186798)
(161176)
国家(159840)
科学基金(139294)
社会(119972)
社会科(113786)
社会科学(113759)
(99995)
基金项目(99432)
自然(90304)
自然科(88223)
自然科学(88204)
教育(87398)
自然科学基金(86589)
(83456)
编号(78444)
资助(76441)
成果(62163)
重点(56714)
(56221)
(53959)
(53749)
课题(52284)
创新(50112)
国家社会(49424)
项目编号(49362)
科研(49336)
期刊
(145363)
经济(145363)
研究(101554)
中国(63271)
学报(54229)
(52664)
管理(51421)
科学(49251)
(46537)
大学(41701)
(40292)
金融(40292)
学学(39156)
教育(38485)
农业(31991)
技术(31223)
财经(25901)
业经(25087)
经济研究(24065)
(22102)
图书(21164)
理论(18469)
问题(18364)
实践(17084)
(17084)
科技(16787)
技术经济(16178)
(16048)
商业(15899)
财会(15877)
共检索到51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雷  刘锡良  王锦阳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和金融风险处置上的作用日益被强调,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权责却模糊不清。本文从中央政府的视角,从信息、道德风险以及金融外部性三方面来分析金融管理的集权与分权问题。研究发现在金融集权的模式下,由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干预,一国可能会处于高度的金融抑制状态。在金融分权情境下,地方状态信息对一项金融政策制定越重要、信息甄别成本越大,中央向地方政府授权的价值越大,同时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容忍度越高。而当引入金融外部性,尤其是金融风险极易跨区域传染的特性时,有着强大的行政控制力和丰富的宏观金融工具的中央政府在协调地区间金融溢出效应,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相比地方政府具有比较大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臧传琴  刘岩  王凌  
传统的环境规制理论视为规制者的政府与被规制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现实却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降低了政府环境规制的效用。为此,政府应进行规制政策创新,激励企业公开污染信息,以提高规制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翔  李凌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财政分权安排的内生增长模型,从中央政府的视角研究财政分权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关联:分税制后,中央政府收入目标趋于合理,面向地方政府的分权安排及其变动影响了地区金融发展。使用199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发现: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对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的过度分权却产生了抑制效应;财政分权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具有促进作用,不利影响体现在中西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  江晓东  
网上购物会面临信息的不对称,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得品牌化更为重要,但不对称的信息是如何影响品牌资产却缺乏相关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品牌资产影响机制模型。以在相关电商网站购买服装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显示:网上不对称信息不但对于品牌资产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也通过品牌认知和品牌可信度对品牌资产有着显著的间接影响,并且品牌敏感度对于研究模型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  江晓东  
网上购物会面临信息的不对称,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得品牌化更为重要,但不对称的信息是如何影响品牌资产却缺乏相关的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品牌资产影响机制模型。以在相关电商网站购买服装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显示:网上不对称信息不但对于品牌资产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也通过品牌认知和品牌可信度对品牌资产有着显著的间接影响,并且品牌敏感度对于研究模型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供应链金融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要求金融机构全面掌握融资主体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要求较高。信息不对称对传统金融机构发展该项业务形成了较大制约。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可以低成本、高频次获取客户信息,并且借助大数据分析保证其真实可信,从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选择好供应链金融产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打通客户的全产业链,提供链式金融服务,做好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信息系统连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信息,综合利用技术和专业手段做好风险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江  于众  
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它主要源于信贷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其影响机制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行为,事名的信息不对称则会诱发小企业的道德风险,二者最终都会弱化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为化解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政府需要在健全法律环境、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用担保、推动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雷  颜芳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正成为我国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新选择。本文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收集筛选某著名P2P平台的58766条小微借贷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大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等"硬"信息对小微融资的影响明显弱于实名认证、信用表现等"软"信息。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小微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信息风险防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剑峰  
本文在拉姆齐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外生的中间品生产技术 ,在对称信息下 ,通过技术在经济中的逐步普及 ,经济将以 AK式的增长最终达到一个具有更高人均消费和资本存量水平的稳态点。但是 ,当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时 ,技术在经济中的普及速度乃至经济增长都将减慢 ,经济甚至会因技术普及的终止而陷入“不对称信息陷阱”。此时 ,金融系统的功能就必不可少。不过 ,由于银行和金融市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机制不同 ,对技术普及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因此 ,不同的金融结构安排就会产生不同的增长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干胜道  王磊  
审计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对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如构造政府审计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审计日记和复审制度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辉  顾乃康  
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证研究大多仅关注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而甚少关注信息不对称对现金持有的作用。通过发掘现有理论中蕴含的信息不对称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借鉴市场微观结构研究中测度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方法,可以考察信息不对称程度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保护程度、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和股权分置改革等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越低、两权分离度越高,这一正相关关系就越强,而股权分置改革弱化了这一相关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徐子尧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模型分析表明,可转债作为一种混合证券,由于内嵌转换期权,在初始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随着信息的逐步公开化,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转股或继续持有以保证其获得预期收益;发行公司通过对可转债赎回条款的良好设计,可以免于承受信息不对称下股权再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文章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可转债和增发的拟发行公告和正式发行公告作为研究事件,发现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股价的负效应小于增发,这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卿固  辛超群  
作为财务报告的新变革,XBRL为持续审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现有的基于XBRL网络的持续审计模式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审计三方作为相关主体,构建了XBRL环境下的持续审计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最后,为加快推进XBRL环境下的持续审计模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和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慧慧  杜静然  李睿  
资金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并基于此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健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