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8)
- 2023(7857)
- 2022(6524)
- 2021(6096)
- 2020(5077)
- 2019(10989)
- 2018(10744)
- 2017(21190)
- 2016(10629)
- 2015(11741)
- 2014(10924)
- 2013(10493)
- 2012(9273)
- 2011(8274)
- 2010(8506)
- 2009(8432)
- 2008(7475)
- 2007(6596)
- 2006(6036)
- 2005(5561)
- 学科
- 济(38136)
- 经济(38097)
- 业(35924)
- 管理(35118)
- 企(32271)
- 企业(32271)
- 融(25802)
- 金融(25801)
- 银(22803)
- 银行(22801)
- 行(22126)
- 中国(17319)
- 财(17157)
- 方法(16392)
- 数学(14229)
- 数学方法(14086)
- 务(14051)
- 财务(14019)
- 财务管理(14008)
- 企业财务(13577)
- 制(12851)
- 业经(11122)
- 中国金融(11012)
- 农(10536)
- 地方(8680)
- 体(8418)
- 理论(8013)
- 农业(7451)
- 体制(7433)
- 贸(7181)
- 机构
- 学院(141771)
- 大学(138928)
- 济(57612)
- 经济(56387)
- 管理(56325)
- 理学(47779)
- 理学院(47417)
- 管理学(46700)
- 管理学院(46447)
- 研究(40399)
- 中国(39769)
- 财(32002)
- 京(26861)
- 财经(25405)
- 经(22946)
- 中心(22474)
- 科学(21269)
- 江(20174)
- 融(20019)
- 金融(19637)
- 财经大学(19130)
- 银(18737)
- 所(18723)
- 经济学(18169)
- 银行(18053)
- 州(18019)
- 农(17427)
- 行(16974)
- 北京(16669)
- 经济学院(16475)
- 基金
- 项目(90148)
- 科学(71621)
- 研究(70034)
- 基金(66020)
- 家(55437)
- 国家(54942)
- 科学基金(48782)
- 社会(45396)
- 社会科(43236)
- 社会科学(43229)
- 省(35529)
- 基金项目(34343)
- 教育(31796)
- 编号(30704)
- 自然(29736)
- 自然科(29126)
- 自然科学(29120)
- 划(28748)
- 自然科学基金(28640)
- 资助(26897)
- 成果(25686)
- 项目编号(20528)
- 重点(19673)
- 创(19669)
- 部(19481)
- 课题(19087)
- 发(19022)
- 性(18913)
- 国家社会(18843)
- 创新(18302)
共检索到217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管征 张世坤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Myers和Majluf框架模型下,运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增发方式 配股方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征 范从来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国内外仍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我国还呈现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说明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存在一定理论依据。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结论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上市公司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找到充分的理由。我国不合理的制度背景,产生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清香 姚顺雨 何洁 谢姝琳
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那么在信息不对称下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就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文通过博弈分析,构建银行与小微企业和民间投资者与小微企业的博弈模型以研究小微企业应该选择的融资方式。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且无法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应该选择民间借贷进行融资。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融资方式 博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锡良 郭斌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认为银行贷款融资因在信息生产和监控方面比企业债券融资更具比较优势而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首选,企业债券融资更适宜于一些特殊的企业群体,企业债券的大力发展有赖一定的市场条件,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融资方式 债务融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文
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投资规模是否适当。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是投资非效率的主要表现。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分析框架,探讨信息不对称下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及内源融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 融资约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彬
通过对2000-2003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别股东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倾向不同,非流通股中国家股与流通A股、内部职工股、高管股倾向配股方式,而其他非流通股和流通B股、H股、基金、战略投资者均倾向增发、转债的方式。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配股,非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增发。原因在于各类别股东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利益格局不同,同时各类别股东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决定最终选择结果不同。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再融资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费俊淇
一、引言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广智
本文在金融契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契约的要素,对不同国家私募股权投资的金融契约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私募股权投资金融契约的动态设计,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制度框架对私募股权投资金融契约设计的约束。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金融契约 可转换证券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红枫 米雁翔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股权众筹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甚于传统融资市场,这极大地阻碍了股权众筹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股权众筹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以信号理论为基础,利用京东东家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上83个融资成功的创投板项目对股权众筹项目质量的信号进行研究,并深入到信号质量层面探究信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描述、人力资本、起投金额、社交互动是项目质量的正向信号而不确定性是反向信号,领投人的投资不是项目质量的有效信号;项目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质量信号对融资绩效的作用。根据不确定性的高低,本文区分了项目描述和人力资本代理变量的"真伪":当项目的不确定性高时,项目简介的文本长度和是否有视频是"真信号",项目团队成员数目是"伪信号";而当项目不确定性低时,项目简介的文本长度和是否有视频是"伪信号",项目团队成员数目是"真信号"。本文结果为项目发起方提升融资绩效以及股权众筹平台优化机制设计提供了应用参考。
关键词:
股权众筹 信号理论 不确定性 信号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红枫 米雁翔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股权众筹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甚于传统融资市场,这极大地阻碍了股权众筹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股权众筹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以信号理论为基础,利用京东东家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上83个融资成功的创投板项目对股权众筹项目质量的信号进行研究,并深入到信号质量层面探究信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描述、人力资本、起投金额、社交互动是项目质量的正向信号而不确定性是反向信号,领投人的投资不是项目质量的有效信号;项目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质量信号对融资绩效的作用。根据不确定性的高低,本文区分了项目描述和人力资
关键词:
股权众筹 信号理论 不确定性 信号质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卉 孙宝乾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6—2015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结合我国的产权性质,考察了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可能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会计稳健性与股权融资成本负相关,信息不对称水平是会计稳健性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一个中介变量。第二,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信息不对称 股权融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理 范宏博
基于2006~2011年股权增发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增发路径时主要是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之间进行选择,定向增发中投资者的差异并没有构成新的增发路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强,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可能性越大,而监督效应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信息不对称情景下,公开增发公司会聘请资本实力更强的承销商来见证公司价值,而资本实力较弱的承销商出于包销风险的考虑,也会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增发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
股权增发路径 信息不对称 监督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管征 卞志村 范从来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Myers和Majluf(1984)模型框架下,采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方式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在中国避免提倡采用增发方式。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增发方式 配股方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冯玉梅 王春峰 房振明
本文从动态角度检验了时变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比检验以及Fama-MacBeth回归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在信息披露之后公告新股发行;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告前后两个定期报告皆具有信息含量,但发行公告之前的定期报告没有向市场传递更好的信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