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2)
2023(7665)
2022(6602)
2021(5967)
2020(4988)
2019(10737)
2018(10914)
2017(20849)
2016(10974)
2015(12131)
2014(11663)
2013(11010)
2012(9723)
2011(8836)
2010(8910)
2009(8865)
2008(8453)
2007(7652)
2006(6857)
2005(6364)
作者
(29026)
(24081)
(24053)
(22946)
(15228)
(11438)
(11008)
(9104)
(9056)
(8655)
(8111)
(8091)
(7541)
(7511)
(7421)
(7304)
(7198)
(7153)
(7003)
(6937)
(6033)
(5808)
(5580)
(5529)
(5502)
(5414)
(5391)
(5310)
(4766)
(4694)
学科
管理(40663)
(37340)
经济(37264)
(34007)
(30484)
企业(30484)
(15433)
方法(14203)
(13451)
数学(11535)
业经(11440)
数学方法(11373)
(10661)
(10350)
财务(10322)
财务管理(10300)
中国(10248)
企业财务(9782)
(9260)
体制(7973)
(7724)
银行(7718)
(7666)
贸易(7662)
理论(7652)
(7504)
(7317)
(7154)
金融(7151)
环境(6963)
机构
学院(151704)
大学(150732)
(60405)
管理(59946)
经济(59102)
理学(50829)
理学院(50371)
管理学(49630)
管理学院(49333)
研究(45850)
中国(36122)
(33018)
(30321)
财经(25329)
科学(25310)
(23272)
(22714)
中心(22245)
(21570)
(18971)
研究所(18951)
业大(18728)
经济学(18691)
财经大学(18660)
(18639)
(18606)
师范(18437)
北京(18430)
经济学院(16728)
(16477)
基金
项目(98728)
科学(78851)
研究(76542)
基金(72208)
(61178)
国家(60691)
科学基金(53460)
社会(49835)
社会科(47243)
社会科学(47235)
(38712)
基金项目(37667)
教育(35597)
编号(33058)
自然(32690)
自然科(31951)
自然科学(31943)
(31785)
自然科学基金(31375)
资助(28699)
成果(27924)
(24963)
(21926)
重点(21896)
课题(21655)
项目编号(21619)
(21109)
国家社会(20822)
(20282)
(19969)
期刊
(69780)
经济(69780)
研究(44965)
中国(30895)
(28377)
管理(23027)
学报(20036)
(18543)
科学(18130)
教育(16885)
大学(15427)
(15368)
金融(15368)
学学(14249)
财经(12849)
技术(12713)
业经(12381)
农业(12189)
经济研究(11587)
(10956)
图书(10593)
问题(8443)
理论(8427)
财会(8331)
会计(7811)
实践(7659)
(7659)
情报(7433)
书馆(7166)
图书馆(7166)
共检索到230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群  徐云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近出现了不少防范游资、化解金融风险的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游资实行较严格的管制,使游资“不游”。但是应该看到,游资对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并且这种做法也有背于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另一观点认为,防范游资应着眼于健全和完善国内金融体制,减少泡沫经济成份。这种办法是治本之计,但制度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善和提高的。因此,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在制度既定。能力既定的前提下,当游资威胁到一国汇率稳定和经济安全时,政府在长期利益和短期损失的权衡比较中,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以作出最优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海珍  任荣明  
在管制背景中 ,管制者和企业双方之间总是存在不对称信息 ,激励相容机制可以诱导企业报告真实情况且对所有人都是最优的选择。然而 ,在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激励相容管制机制设计中 ,不仅要考虑不对称信息问题 ,还必须考虑管制者对企业服从行为的监督承诺问题。本文以对企业的环境管制为背景 ,研究在同时出现不对称信息和管制者监督执行两方面问题的情形下 ,最优激励相容环境管制的设计 ,并且和最优一致环境管制的设计进行比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仁安  王凯  
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而融资则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首选,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这个过程难以顺利进行。分析在银行拥有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对合并均衡、分开均衡以及混合策略均衡的探讨,得出其均衡策略,并给出相应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金曦  高齐升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讨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结合代理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阐述了以公司管理者为供给主体的内部控制信息供给动机,以及以公司股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为需求主体的内部控制信息需求动机。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物品的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永义  
多年来,我国西部化石能源产地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粗放式化石能源开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加强治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西部化石能源产地环境管制机构应因地制宜,在命令控制和经济激励这两种环境管制方法中做出合理选择,以达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确保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臧传琴  刘岩  王凌  
传统的环境规制理论视为规制者的政府与被规制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现实却是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降低了政府环境规制的效用。为此,政府应进行规制政策创新,激励企业公开污染信息,以提高规制效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经纬  
今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2 0 0 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 (GeorgeAkerlof)、迈克尔·斯宾塞 (Michael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Stiglitz) ,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本刊在第一时间内刊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对三位经济学奖得主的背景材料介绍 ,以飨本刊读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耀东  
我国目前自然垄断管制改革的根本问题是激励性过度和不足并存 ,它取决于价格机制的激励程度的选择。从这个角度上 ,管制实际上是立法者、管制者和被管制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互动的合约关系 ,其中管制者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合约关系决定了整个管制的效率。从激励性管制改革实践来看 ,我国公共事业部门以价格管制为导向的改革存在价格急剧上升等问题 ,因而应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制度安排 ,发挥各类管制工具的相关效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小梅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药品安全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药品质量管制政策存在的弊端。由于药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构建我国药品质量管制的整体性政策框架。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药品质量管制需求以及药品质量管制的整体性政策框架两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  俞健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银企信贷行为动态博弈模型。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银企信贷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可能的控制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庆美  赵黎明  
根据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将税务机关稽查成功的概率及应税企业偷漏税行为所带来的诚信损失这两个变量引入税收监督博弈模型,进行税收征管的多重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税收征管博弈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不仅与税务稽查成本、罚款倍数、应税企业的偷漏税金额有关,而且与税务机关能否稽查出偷漏税的概率、应税企业偷漏税行为带来的长期额外损失有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运芳  
本文首先探讨了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然后通过对该市场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博格模型的博弈分析,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信息较多者不一定得益较多。最后指出这两种模型都不是最有效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程磊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涂杰平  夏彦娉  
中小企业失信于商业银行是造成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而使得中小企业贷前隐藏信息,贷后偏离合约规定,发生违约行为又是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别从贷款发生前和贷款发生后的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博弈,并提出创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提高违约惩罚成本以及引入物流金融做贷款担保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促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