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8)
- 2023(16391)
- 2022(14191)
- 2021(13229)
- 2020(11133)
- 2019(25125)
- 2018(24887)
- 2017(47744)
- 2016(25965)
- 2015(28936)
- 2014(28513)
- 2013(27829)
- 2012(25138)
- 2011(22438)
- 2010(22462)
- 2009(21328)
- 2008(21122)
- 2007(18613)
- 2006(16612)
- 2005(14949)
- 学科
- 济(98549)
- 经济(98385)
- 管理(96661)
- 业(95769)
- 企(92681)
- 企业(92681)
- 方法(45116)
- 财(36767)
- 数学(35127)
- 数学方法(34719)
- 业经(30716)
- 务(26786)
- 财务(26712)
- 财务管理(26672)
- 制(26002)
- 企业财务(25390)
- 中国(24115)
- 农(23964)
- 理论(20576)
- 技术(19895)
- 和(19643)
- 学(19428)
- 体(18822)
- 划(18490)
- 贸(17395)
- 贸易(17384)
- 银(17178)
- 银行(17134)
- 易(16946)
- 行(16298)
- 机构
- 学院(365290)
- 大学(365021)
- 管理(150228)
- 济(141743)
- 经济(138565)
- 理学(128758)
- 理学院(127430)
- 管理学(125513)
- 管理学院(124822)
- 研究(113673)
- 中国(88072)
- 京(77203)
- 财(72586)
- 科学(68470)
- 财经(57153)
- 所(55551)
- 江(54631)
- 中心(52513)
- 经(51708)
- 农(50981)
- 业大(50814)
- 研究所(49866)
- 北京(48346)
- 范(45476)
- 师范(45077)
- 州(44132)
- 财经大学(42409)
- 经济学(41968)
- 院(41662)
- 商学(40373)
- 基金
- 项目(244140)
- 科学(193278)
- 研究(181866)
- 基金(178160)
- 家(153359)
- 国家(152016)
- 科学基金(132743)
- 社会(115027)
- 社会科(108872)
- 社会科学(108845)
- 省(95208)
- 基金项目(94421)
- 自然(85889)
- 自然科(83900)
- 自然科学(83880)
- 教育(83382)
- 自然科学基金(82397)
- 划(79260)
- 编号(75393)
- 资助(72311)
- 成果(61634)
- 重点(53627)
- 部(53589)
- 创(52104)
- 课题(50659)
- 发(50124)
- 制(48656)
- 创新(48471)
- 项目编号(48403)
- 国家社会(46960)
- 期刊
- 济(160747)
- 经济(160747)
- 研究(106998)
- 中国(69022)
- 财(60878)
- 管理(60033)
- 学报(54442)
- 科学(50039)
- 农(46172)
- 大学(41637)
- 教育(39340)
- 学学(39049)
- 融(32888)
- 金融(32888)
- 技术(32178)
- 农业(31557)
- 财经(28585)
- 业经(27102)
- 经济研究(24882)
- 经(24346)
- 图书(20526)
- 问题(19838)
- 理论(18781)
- 财会(18675)
- 技术经济(18100)
- 现代(17398)
- 业(17327)
- 科技(17148)
- 实践(17065)
- 践(17065)
共检索到540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威
现阶段有关国企高管高薪酬与贪污、腐败的报道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质疑国企高管高薪不能养廉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尝试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国企高管的契约激励,指出了国企高管腐败源于国企高管激励契约出现逆向选择、多任务激励导致高管道德风险加重以及与有信息的监管部门共谋所致,并就国企高管的腐败行为进行治理提供激励约束和市场化监督改革的相关治理机制,以期为现阶段社会面临转型之际的国企提供理论研究的借鉴。
关键词:
国企高管激励 国企高管腐败 国企高管薪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卢馨 吴婷 龙丹
近年来,国企高管腐败案件频发,呈现出从个体腐败向群体腐败转变的新趋势,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本文以2007-2009年被广泛报导的安徽古井集团腐败窝案为例,从制度的角度剖析了国企高管腐败的诱因。分析发现,国企高管腐败内生于制度的天然缺陷。制度缺陷引起的激励失效与约束缺失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因此,公开透明的内部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措施;强化法律约束、政府的严密监管以及全面的媒体监督是加强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是减少国企高管腐败动机的必要手段;破除企业集权式文化对于预防腐败的发生至关重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民利 张佳林
为解决环境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当污染治理技术与努力程度均为第三方环境服务商信息的治污激励模型,设计了混同激励契约与分离激励契约,研究结果表明:(1)激励系数随消费者绿色意识与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而上升,随努力成本系数、产出效益的方差、第三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加而减小;(2)低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始终获得保留收益,而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可以获得额外收益;(3)高治理能力的第三方环境服务商倾向于采用混同激励契约,排污企业更愿意采用分离激励契约;(4)高能力者占比的增加使得排污企业利润增加,排污权交易价格上升有助于第三方环境服务的推广,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加能使双方利润都增加从而实现共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路应金 邓玉琴 徐雪砜
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分级诊疗资源匹配的瓶颈问题,也是医疗服务供应链协调的难点问题。应用委托代理理论,针对医疗服务供应商的激励问题,通过研究医疗服务机构基于最优努力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路径下,实现医疗服务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诊疗服务供应链的声誉,促进医疗卫生改革健康持续发展。敏感性分析表明:医生佣金率和努力程度对医疗服务供应链运营产生重要影响,而提高医疗服务的回报因子能提高医生的医疗服务努力程度。弹性分析得出:医疗服务供应链激励机制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回报因子和医生的佣金率,并降低支付给医生的固定报酬。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雪 谢铁军
基于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下激励机制设计问题。首先分析了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处于集中和分散两种模式时的成员最优决策;其次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零售商服务水平为私人信息时制造商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模,运用泛函极值理论求解;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激励机制对于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合理有效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冲 谢铁军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研究了制造商的激励机制。首先研究对称信息条件下集中及分散模式的供应链,求出制造商和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的收益;其次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零售商成本为私人信息时,制造商激励机制问题,并推导出激励机制的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结果显示,激励机制设计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收益。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逆向供应链 博弈 激励机制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军 何圆 赖信
旨在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差异化服务合作激励机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制造商将直销渠道服务交由零售商完成的服务合作决策模型,得出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形下的制造商最优固定支付及最优利润分享比率,并分析了不对称信息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的利润降低,零售商即使提供低服务水平也能保持利润不变从而导致供应链系统效率降低。
关键词:
供应链 双渠道 差异化服务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冉翠玲 杨桂元
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提出了供应链双方需求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运作策略模型。制造商通过折扣,运用激励相容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数字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提策略是有效的;②该策略不仅能提高制造商利润,而且也能改善销售商的利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炳利
本文针对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利用博弈论考察信息不对称下雇主和雇员参与企业年金的微观激励机制。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是雇主的主要激励。在企业内部,雇主希望通过提供企业年金提升工作效率并留住雇员,但效果有待检验;在企业外部,雇主希望以企业年金为信号吸引优秀雇员,但雇主间的竞争、雇员对雇主行为的理解以及雇员的预期增大了雇主收益的不确定性。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旨在为养老提供储备,这有赖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质量和费率。政府规制无法确保机构的质量,增加了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有效地规制可能导致的垄断和高费率,侵蚀雇员利益。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演。政策应该着眼于提高雇主和雇员在企业年金市场的预期收益。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企业年金 激励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建军 汤华林 杨红玲
文章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相关理论,通过建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激励机制模型,研究集团母公司如何设计有效的报酬合同以及如何在该合同中能同时体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财务控制和激励机制的问题,以克服子公司经营者“道德风险”,最终实现企业集团财务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光军 彭韶兵
文章以2006~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件为对象,从高管权力强度视角考察股权激励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权力越大,其发生权力寻租行为的概率越大,同时代理成本也越高;(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未能有效调节企业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反而加大了高管腐败发生概率;(3)货币薪酬越少、激励有效期越长,发生高管腐败行为概率越高。这些结论对公司决策层完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优化公司治理、监督和约束高管权力具有参考意义,也能为证监会、国资委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管显性腐败 高管权力强度 股权激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敏
主流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难以解释员工针对组织的利他行为,而组织认同理论和身份经济学揭示的组织身份认同机制可以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梳理整合相关理论和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组织身份认同能降低员工的认知决策成本并提升其幸福感,进而对员工行为发挥内在激励约束作用;组织身份具有的群体共享性和外部经济性使组织成员有动力相互监督激励约束各自行为以维护组织身份价值,从而使组织身份认同发挥对员工的外在协调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组织身份认同机制可以克服委托代理机制无法克服的员工机会主义行为问题,通过对员工行为发挥内外在激励约束作用来降低对员工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建亨 江月 毋博
垃圾分类的环保政策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逐一展开,然而调查显示,仍然存在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以及对分类过程敷衍了事的问题。因此为了研究政府如何激励居民在参与中付出努力,本文首先建立了事前委托代理双方均不了解分类能力的纯道德风险模型,接着从现实出发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型,激发居民努力的同时针对逆向选择的参与,从政府收益的角度考虑是否对居民进行甄别。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双重信息非对称的激励成本比单一道德风险更高。但是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逆向选择的存在反而使政府更有利。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较高以及居民普遍素质较高时,政府应该选择忽略信息甄别的统一激励政策下制定最优奖励方案;当获得奖励的概率居于中等水平以及居民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时,采用两套激励策略进行信息甄别获得收益会高于不甄别居民类型带来的政府收益。我们还发现环保者获得奖励的概率处于比较中等以及较低时,其积极带动作用较小,为了保证居民参与政府不得不提高奖励,对非环保者的激励会产生浪费,因此政府应仅考虑鼓励居民努力分类的统一激励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刘丹
运用数学分析和博弈论的方法,设计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引入对监控机制的分析,从而扩展了激励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果表明:监控机制与激励机制具有相关性,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都能激励或引导代理人努力工作。因此,在制定报酬契约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作用。监控机制的引入,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监控机制 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妍 罗鹏
有效的锦标赛式薪酬应当满足两个条件:消除道德风险并诱发代理人如实地自行选择。通过假定委托人风险中性、代理人具有风险规避特征,探讨了工资总额事先给定,委托人主观评估对代理人薪酬水平起关键作用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拥有一定讨价还价权的条件下,通过预先代员工支付一笔入场费或会费,可以使得所有员工投入最优劳动水平;或者增加员工数量,锦标赛式薪酬的制度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否则,有限责任约束下,所有员工的劳动投入均不足最优水平。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锦标赛 薪酬 激励机制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