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0)
2023(1874)
2022(1554)
2021(1588)
2020(1435)
2019(3357)
2018(3395)
2017(6057)
2016(3523)
2015(4083)
2014(4170)
2013(4273)
2012(3693)
2011(3249)
2010(3335)
2009(3228)
2008(3594)
2007(3453)
2006(3202)
2005(3019)
作者
(9525)
(7780)
(7765)
(7441)
(5155)
(3625)
(3561)
(3039)
(2969)
(2873)
(2656)
(2638)
(2595)
(2495)
(2483)
(2423)
(2353)
(2320)
(2313)
(2304)
(1943)
(1941)
(1931)
(1853)
(1848)
(1752)
(1707)
(1650)
(1630)
(1549)
学科
管理(23143)
(17437)
企业(17437)
(16790)
(9017)
经济(9003)
(7477)
(6267)
财务(6248)
财务管理(6233)
企业财务(5932)
方法(5122)
(4136)
(3908)
经营(3889)
(3854)
人事(3653)
人事管理(3653)
决策(3523)
计划(3446)
理论(3377)
数学(3277)
业经(3265)
数学方法(3254)
(3115)
银行(3115)
(2796)
(2778)
(2568)
制度(2567)
机构
大学(45976)
学院(45647)
管理(23296)
理学(17862)
理学院(17684)
管理学(17573)
管理学院(17441)
(15358)
经济(14740)
中国(12783)
(11137)
研究(10927)
(10377)
(8424)
财经(7373)
(6971)
公司(6913)
北京(6729)
(6636)
中心(6452)
商学(6290)
商学院(6227)
科学(6036)
(5685)
财经大学(5457)
(5418)
(5011)
师范(4971)
(4958)
经济管理(4836)
基金
项目(23805)
科学(18623)
研究(17860)
基金(17179)
(14138)
国家(13981)
科学基金(12768)
社会(10279)
社会科(9711)
社会科学(9706)
基金项目(9175)
自然(9133)
(8977)
自然科(8922)
自然科学(8922)
教育(8780)
自然科学基金(8765)
编号(7783)
资助(7474)
(7365)
成果(6476)
(5311)
项目编号(5233)
课题(5174)
人文(4775)
大学(4768)
教育部(4758)
重点(4746)
(4678)
管理(4631)
期刊
(23192)
经济(23192)
研究(13646)
中国(13620)
管理(13211)
(12310)
(6775)
金融(6775)
科学(5501)
教育(5436)
技术(4973)
会计(4914)
学报(4643)
财会(4574)
财经(4031)
大学(3978)
学学(3527)
(3490)
业经(3433)
通讯(3317)
(3316)
(3305)
企业(3305)
会通(3297)
图书(3297)
(3259)
现代(3065)
(2871)
经济管理(2654)
经济研究(2614)
共检索到8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杜  
我们经常研究管理者的胜任力,其实不妨反过来看看谁不宜做管理者,可能更容易理解。笔者在借鉴和修改德鲁克的相关标准后,形成"不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条。缺乏正直诚实品质的人,不宜做管理者,因为需要以这种品质树立榜样,让人们去效仿,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注意力只集中在人的短处而不是长处上的人,不宜担任管理职务,因为管理者用人要扬长避短,做成事靠长处。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桂琴  
管理好与自己相关的时间,承诺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贡献,铸造平凡人的精英团队,头脑风暴下做有效决策。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贤金  
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的管理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学习,倾情投入,修身立德,做不辜负时代所期、国家所望、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贤纯  戴良铁  
明确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一线管理者清楚什么责任是他们应该履行的,什么权力是他们应该掌握的,使一线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与人力资源部门合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安全着陆"。为什么许多符合科学管理原则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却无法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组织绩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组织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执行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开发人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自从管理成为专门的职业以来,将科层组织最底层的人员只视作被管理者的认识,一直被视作理所当然。现在,该是打破这种观念的时候了。管理的结果,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从管理的接受性角度,应该说,人人都是管理者。实行“接受管理”很有必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自省是管理者提升精益领导力的重要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信、勤"是曾子自省的三件事,做人要忠诚于事,取信于人,勤勉于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懂得"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君康  陈全国  
我国中小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其管理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活动存在的问题 ,必须营造一个运用管理人才的良好外部环境 ,建立好管理人才的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唐崇健  
要想管好别人,必须先管好自己,这就是管理者自我管理的基本概念。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呢?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定位管理:看不清自己的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奎  许春玲  
管理本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合作过程。这种合作不仅要体现组织的要求和管理者的意志,更要符合被管理者的状况和反映被管理者的意愿。管理者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调查分析,在真正了解和掌握被管理者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有效地促成这种合作,提高管理质量。本文依据这样的认识,对管理界事实上长期忽视的被管理者状况的调查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计  
●一旦业绩变成硬道理,管理就简单化了。●管理精细化的刀尖和本质是责任和利益的精细化。●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以利为本。●管理者不主动谈钱,员工就会被动谈钱。●奖金不会让人心动,扣款才会让人心痛。●有那么几次心痛,他就会真正关心,进而用心!●罚款代表"我承诺"、"我打赌",奖金代表"我尽量"、"我尽力而为"。●企业文化和公司业绩是管理手段的副产品,价值观要通过管理手段才能发生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善波  
如何实现对管理者的管理李善波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各类企业集团或经济组织的根本目的,是在不违背经济规则和社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争取组织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经济组织为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更有甚者,这种组织的管理者滥用职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叶志桂  
<正>抛却过多人情、关系造成的困扰,既是高层领导者的担当所在,也可在更大社会范围内为破解管理者错配问题提供解决空间。毛泽东依据党的历史经验,做出一个规律性的重要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也认为,组织运行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担任组织的领导,把他们放到负责人的岗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组织中“管理者错配”情形仍然不少。管理者错配会引起能力错配和任务错配,造成履职不力和混乱,影响组织运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尹剑峰  
品德与作风过硬的管理者,把能力培养起来,就能称为出色的管理者;相反,如果管理者的品德与作风存在问题,则很容易成为公司的害群之马,往往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严守两大资格底线——品德与作风在选拔和任用管理者时,有的企业很强调能力,似乎管理者能力的光环可以掩盖一切。其实,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力必须建立在人品的基础上,才能正面发挥出来。一些成功的公司,往往会把品德和作风作为任用管理者的两大资格底线。品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这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超维  
为了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学会提出问题。提问是提高组织价值的有力工具,是促进交流、激发创新、融洽关系、发现机会和风险的有效手段,是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进阶"神器"。没有说出口的好问题管理者出于各种心理,往往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好问题,也在不经意间错过了提升组织绩效、发现机会和风险,甚至是改变组织命运的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