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9)
2023(7819)
2022(6649)
2021(6334)
2020(5358)
2019(12083)
2018(11788)
2017(23769)
2016(12848)
2015(13882)
2014(14106)
2013(13803)
2012(12886)
2011(11693)
2010(11941)
2009(10957)
2008(11257)
2007(10184)
2006(9078)
2005(8418)
作者
(35782)
(29697)
(29409)
(28346)
(19260)
(14287)
(13525)
(11399)
(11393)
(10974)
(10144)
(9948)
(9641)
(9547)
(9521)
(9250)
(8957)
(8746)
(8613)
(8500)
(7428)
(7299)
(7122)
(6827)
(6779)
(6767)
(6708)
(6519)
(6006)
(5811)
学科
(44104)
经济(44040)
(40243)
管理(38205)
(31338)
企业(31338)
方法(21078)
(20302)
银行(20157)
(18791)
数学(18743)
数学方法(18505)
(18284)
(15698)
中国(14732)
(13351)
金融(13351)
(13001)
(11531)
制度(11526)
(11006)
保险(10914)
业务(10700)
(10459)
(10333)
财务(10315)
财务管理(10290)
(9921)
贸易(9910)
企业财务(9877)
机构
学院(175323)
大学(175171)
(75221)
经济(73541)
管理(70827)
理学(59709)
理学院(59108)
管理学(58238)
管理学院(57886)
研究(57429)
中国(54982)
(41396)
(36163)
科学(32189)
财经(31674)
(28906)
中心(28659)
(28591)
(28422)
(27806)
(26004)
研究所(25300)
银行(24908)
财经大学(23861)
经济学(23292)
(23186)
业大(22881)
北京(22868)
(22553)
农业(22356)
基金
项目(111424)
科学(89208)
基金(83826)
研究(81405)
(72073)
国家(71428)
科学基金(62457)
社会(53027)
社会科(50298)
社会科学(50285)
基金项目(43314)
(41586)
自然(41104)
自然科(40243)
自然科学(40231)
自然科学基金(39570)
教育(37540)
资助(35943)
(35619)
编号(32384)
成果(27249)
(25930)
重点(24419)
(23356)
(22773)
教育部(22695)
(22512)
课题(22219)
人文(22129)
国家社会(21827)
期刊
(81399)
经济(81399)
研究(59013)
(38874)
金融(38874)
中国(36002)
(31732)
管理(26065)
(25779)
学报(23987)
科学(23379)
大学(18736)
学学(17975)
财经(16193)
教育(15610)
农业(15588)
(13646)
经济研究(13056)
技术(12990)
业经(12372)
理论(9986)
问题(9885)
(9320)
国际(9194)
实践(9108)
(9108)
现代(8061)
技术经济(8035)
(7891)
统计(7826)
共检索到27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友传  何佳  
现有文献往往都不对政府隐性保险的操作实践进行任何的区分,未能考察不同隐性保险方式对不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在一个两期经济的框架内,比较研究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和完全隐性保险的政策效果与环境依赖,研究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对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不完全隐性保险对不同银行风险选择的激励条件和边界。不完全隐性保险对健康银行的风险选择具有"屏蔽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完全隐性保险能降低问题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但其效果取决于受保险的消费者类型和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当银行业现有的风险承担倾向较高时,政府不完全的隐性保险政策要优于完全的隐性保险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燕平  韩立岩  
本文以特许权价值与风险承担为主要研究视角,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我国特许权价值经济效应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隐性保险降低了特许权价值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敏感性,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机制不仅对国有银行几乎失效,而且对非国有银行的风险约束效应也不显著。如此说明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受到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全面保护,从而弱化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本文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出发,在D-L-M模型(2010)基础上通过引入隐性存保异质性、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考察了货币环境改变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当银行资本高于临界水平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可以通过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效应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隐性存保的存在会进一步放大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隐性存保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取决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顺周期"杠杆效应的相对强弱。此外,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纪律约束的增强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则取决于"顺周期"杠杆调整效应与"风险转嫁"效应的相对强弱。为了支持理论机制的合理性,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基本吻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本文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出发,在D-L-M模型(2010)基础上通过引入隐性存保异质性、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考察了货币环境改变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当银行资本高于临界水平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可以通过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效应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隐性存保的存在会进一步放大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隐性存保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取决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顺周期"杠杆效应的相对强弱。此外,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纪律约束的增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婕  
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渠道有"低利率影响资产定价、收入和现金流"、"追求收益"等,我国政府对大银行提供隐性担保,由于大银行的经营行为有较大外部性,更可能在危机时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货币政策变动时,相对于小银行,其更倾向于追求高收益,具有更大的风险承担倾向。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风险承担提高,与其它银行相比,大银行的风险资产比例和不良贷款率提高较多。本文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大而不倒"现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央银行应该弱化其"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监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娟  
文章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收益变动、未来潜在损失和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富值的变化也是影响商业银行决策者进行风险承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盈利层面,高值组银行有明显的风险厌恶特征,而就损失层面而言,低值组银行具有显著的承担风险偏好。研究结果揭示了商业银行对盈利变动和可能损失的敏感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0年间的经济金融数据,应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且受市场结构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影响。这说明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来看,货币政策并非中性,我国应将货币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其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生福  
基于我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微观数据,通过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方法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异质性特征。实证研究发现,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对一般性银行而言,在风险承担方面同时具有正向截距效应和负向斜率效应;自有资本比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应较为审慎;热衷于表外业务的银行在面临宽松货币政策时会表现得更加冒进。构建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促进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沟通协调,对异质性银行实施动态化、差别化的审慎监管,有利于实现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国华  邬飘  
基于中美两国银行业的经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利用Baker等(2012)编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检验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下两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承担水平和信贷增速,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承担风险。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影响信贷增速的检验结果来看,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承担水平更高的情况下信贷增速更低,美国商业银行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在风险承担水平更高情况下信贷增速越高。此研究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政策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锋  
从银行业竞争、银行特征控制变量与宏观经济特征变量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研究了2004—2015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风险承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立宏  季琳  董建卫  
本文以银行业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为主要研究视角,采用非结构法中的PR模型,以中国14家银行1997~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银行业竞争与风险承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且银行业竞争度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个体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是有差异的,银行业竞争会促使国有银行(大型银行)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文章建议应进一步推进银行改革,把好市场准入关口,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永锋  
从银行业竞争、银行特征控制变量与宏观经济特征变量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研究了2004—2015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用市场集中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与其风险承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隋丹丹  陈宝敏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被认为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一个趋势,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在银行业中并不适用。这是因为,银行业中人力资本承担的风险很有限,股东和债权人才是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因而应成为银行所有权的主要拥有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正平  何广文  
本文采用1994-2003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引入国家隐性保险虚拟变量后,通过估计银行存款增长率对其风险变化的反应的方式来测度市场约束,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非常微弱,国家隐性保险不仅保护了国有银行,也包括其他所有的银行。这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在于,必须尽快取消国家隐性保险,建立符合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智  何雅婷  曹国华  
由于欧洲各个国家在宏观环境、银行业结构、利率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别,对银行风险行为、异质性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长期低利率搭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逐渐降低的背景下,欧洲部分国家针对银行在央行的储备存款实施负利率政策。本文利用欧洲银行业的数据分析负利率、银行微观特征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欧元区银行的风险水平,而显著降低了瑞士银行的风险水平;从银行微观特征看,瑞典规模大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欧元区资本充足率高的、流动性水平低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而丹麦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水平高的银行实施负利率更能降低自身的风险水平。上述结论证实了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但不同国家实施负利率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加强流动性监管非常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