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8)
- 2023(16363)
- 2022(14075)
- 2021(13360)
- 2020(11224)
- 2019(25631)
- 2018(25240)
- 2017(48052)
- 2016(26169)
- 2015(29005)
- 2014(28350)
- 2013(28115)
- 2012(25554)
- 2011(23124)
- 2010(22772)
- 2009(21056)
- 2008(20341)
- 2007(17404)
- 2006(15132)
- 2005(13159)
- 学科
- 济(103516)
- 经济(103409)
- 管理(71528)
- 业(68113)
- 企(56156)
- 企业(56156)
- 方法(48783)
- 数学(42545)
- 数学方法(42148)
- 中国(29017)
- 农(28218)
- 财(25110)
- 贸(22977)
- 贸易(22967)
- 业经(22785)
- 学(22749)
- 易(22404)
- 制(18912)
- 地方(18556)
- 农业(18108)
- 和(16117)
- 环境(15962)
- 理论(15863)
- 务(15554)
- 财务(15488)
- 银(15475)
- 财务管理(15465)
- 银行(15406)
- 技术(15375)
- 行(14722)
- 机构
- 大学(368302)
- 学院(365747)
- 济(150208)
- 经济(147326)
- 管理(143033)
- 研究(127420)
- 理学(125172)
- 理学院(123759)
- 管理学(121603)
- 管理学院(120972)
- 中国(94084)
- 科学(80639)
- 京(78372)
- 农(65409)
- 所(64673)
- 财(64461)
- 研究所(59753)
- 业大(58805)
- 中心(56388)
- 财经(53108)
- 农业(52002)
- 江(50363)
- 北京(49371)
- 经(48645)
- 范(46992)
- 师范(46423)
- 院(46000)
- 经济学(45964)
- 经济学院(41587)
- 州(40615)
- 基金
- 项目(257952)
- 科学(201886)
- 基金(188543)
- 研究(183013)
- 家(167358)
- 国家(166048)
- 科学基金(141009)
- 社会(116387)
- 社会科(110394)
- 社会科学(110367)
- 基金项目(100107)
- 省(98675)
- 自然(93181)
- 自然科(91055)
- 自然科学(91026)
- 自然科学基金(89432)
- 划(84462)
- 教育(83481)
- 资助(77939)
- 编号(72725)
- 重点(58240)
- 成果(57844)
- 部(57010)
- 发(54779)
- 创(53642)
- 创新(50163)
- 科研(49929)
- 课题(49896)
- 国家社会(48501)
- 教育部(48480)
- 期刊
- 济(155830)
- 经济(155830)
- 研究(104846)
- 学报(64734)
- 中国(63797)
- 农(58385)
- 科学(57643)
- 管理(50333)
- 大学(47879)
- 财(46437)
- 学学(45372)
- 农业(40767)
- 教育(36202)
- 技术(28400)
- 融(27871)
- 金融(27871)
- 经济研究(27215)
- 业经(25544)
- 财经(25483)
- 经(21906)
- 业(21824)
- 问题(20616)
- 科技(18387)
- 理论(18384)
- 贸(18030)
- 版(17658)
- 图书(17348)
- 技术经济(17089)
- 业大(16742)
- 实践(16684)
共检索到51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对进口结构变动的反应决定了国内大豆价格的稳定性及中国对大豆进口布局战略的选择。本文运用PTM模型,在单位根检验、F检验等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进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巴西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水平,而阿根廷大豆市场份额的提高则会拉高中国的大豆进口价格。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进口大豆,保证大豆进口的可获性及经济性,中国应继续保持美国和巴西市场,利用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阿根廷及其他具有生产潜力的国家生产大豆,同时通过技术支持等手段保护并培养国内大豆生产的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司伟 张猛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结构及其变化,以及中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扩张的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从先前的由美国独享变为由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共享,且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对美国大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尽管如此,这三个国家在中国大豆市场上均不具有卖方市场力量。中国大豆需求是资源禀赋约束下的刚性需求,因此,中国也难以拥有买方市场力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学红 樊玉林 谌金宇
中国在国际有色金属进口市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却缺乏定价能力。本文选取10个主要铜进口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SMR模型对2000-2015年间中国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考察影响国际市场势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铜进口市场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市场,铜进口贸易不具有买方市场势力同时面临强大的卖方市场势力;在十个主要进口市场中,加拿大、美国、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对出口价格具有额外加成能力,并依次占据卖方市场势力前五位;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进口结构单一以及较低的产业集中度是导致中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学红 樊玉林 谌金宇
中国在国际有色金属进口市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却缺乏定价能力。本文选取10个主要铜进口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SMR模型对2000-2015年间中国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了测度,考察影响国际市场势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铜进口市场是典型的非完全竞争市场,铜进口贸易不具有买方市场势力同时面临强大的卖方市场势力;在十个主要进口市场中,加拿大、美国、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对出口价格具有额外加成能力,并依次占据卖方市场势力前五位;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进口结构单一以及较低的产业集中度是导致中国铜进口贸易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据此,我国应通过优化进口结构、加强对外投资、提高行业集中度来增强在铜资源国际进口贸易中的市场势力与定价话语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颖 肖国安 龚波 王琼
利用CR_4和HHI指数,运用灰色关联法,考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结构与价格弹性。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市场集中度极高,整体呈"极高寡占型"。中国大豆进口整体缺乏价格弹性,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进口价格主要受美国和巴西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大大豆生产及其替代品的研发投入,构建大豆国际采购供应链。
关键词:
大豆 市场结构 价格弹性 灰色关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佩 孙江明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捷 周纪冬
本文讨论了不完全竞争和非对称信息情况下 ,如何运用进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增进本国福利的问题。本文发现 ,(1 )在Cournot同质产品竞争的情况下 ,制定可以诱使本国企业显示真实成本的政策规则可以实现与完全信息情况相同的配置结果 ;并且 ,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 ,政策规则规定的最优关税越低 ;在某些成本结构下 ,甚至应该执行零关税政策。 (2 )在圆形城市空间竞争 (SpatialCompetitioninCircularCity)的情况下 ,生产补贴和关税的作用完全等价 ;不存在可以实现事后效率的政策规则 ,并且 ,约束最优结果不是一个PBE均衡结果 ,本国政府的最优政策是制定等于单位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荣岩 丛屹
汇率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从基础理论、传递程度、影响因素、政策含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发现汇率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并且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汇率传递效应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商的市场势力和进口国国内商品对进口品的替代能力有所不同。另外,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视角,认为下一步的研究应基于我国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现有模型和方法进行调整,进而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汇率传递 因市定价 不完全竞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旭芸 贺梅英
【目的】探究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逻辑关系,对于科学实施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内大豆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利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1)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大豆进口价格,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不同进口比重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从进口占比高的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而对来自进口占比低的国家的大豆进口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3)不同的粮食价格波动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在2007—2013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在2014—2021年世界粮食价格波动平缓时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能够显著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结论】要继续完善进口多元化战略以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同时应关注进口多元化战略在不同国别和时期中的差异化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雪婷 穆月英
本文基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的月度贸易数据,通过运用Rotterdam改进模型分析了中国对不同来源国的大豆进口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际关系对于本国和其他进口来源国的大豆出口均有影响,且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更易受到他国影响。其中,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其国际关系变化更能反映到贸易上;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乌拉圭大豆受到美国和巴西大豆挤出,享受阿根廷大豆出口的溢出;俄罗斯更多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的影响。弹性方面,中国对美国和巴西进口需求的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均不敏感,阿根廷和乌拉圭则更加有弹性;进口占比份额小的来源国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更多表现出替代效应。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在中国大豆进口中的作用可以多样化进口来源,确保中国大豆进口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颖 郑志浩 吕明霞
本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需求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检验,选择了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豆和大豆油进口之间存在产品竞争关系,而不同来源进口的同种产品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定量分析中国大豆及大豆油的进口结构最好采用差异化的需求函数进行分析;随着外资企业的逐步渗透,进口大豆油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引起大豆进口数量更大幅度的增加,从巴西的进口量增长幅度可能会更加显著高于阿根廷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幅度。
关键词:
大豆产品 差异化进口 需求函数 模型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林大燕
从大豆进口来源地域季节差异的角度,以出口商出口利润最大化为起点构建实证模型,采用2005~2017年中国大豆月度进口数据,实证检验了具有地域季节互补性的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季节互补性的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有助于降低进口价格的波动性,即在大豆生产季节上与北半球进口来源地——美国具有互补性的南半球进口来源地——巴西和阿根廷,在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中所占市场份额的提高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程度。由于大豆生产季节与美国互补,巴西和阿根廷市场份额的提高有效弥补了世界大豆供给在美国大豆生产淡季时的不足,缩小了中国大豆进口量在美国大豆生产旺季与生产淡季之间的差距,从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波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彦坤 武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茵茵 徐冲 陈建东
结合中国当前排污"费改税"且环保税执行地区差异化税额标准的现实状况,本文构建了考虑不完全竞争市场、成本异质性及差异化环保税的微观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差异化环保税实现有效减排的充要条件,以及提高税额标准对产出、污染、消费者效用及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模式的影响效应,并应用中国工业经济产出与污染排放数据进行模型检验与预测分析。模型论证结果表明:提高环保税额标准不一定能够实现"环境红利";当地区之间的环保技术差距偏大、环保技术较落后地区的企业数量较多,或者污染物的外溢性较强时,对技术较落后地区执行较低的税额标准都将扭曲环保税的减排功能;降低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模式的成本以及提高清洁生产模式的减排程度,均有助于降低环保税的适宜税额标准,且理论上可将环保税收入全部用于补贴采用清洁生产模式的企业,进而可减少环保税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实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现行的差异化环保税主要通过产能转移效应来影响污染排放,预计该项政策设计能够小幅度地减少污染总排放,且对经济总产出的负向冲击非常小,并将显著地增加地方政府的环保税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O·N·利特维年科 王慰庭
新古典学派关于“不完全”竞争的学说,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的基础之上,“不完全”竞争被理解为对完全市场机制的偏离.所以“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理论,被看成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概念的直接延续。这里,利润的来源和形成问题还在关于利润最大化和最佳产量的论著中加以说明,然而,这时所讲的已经是超额利润,即实质上是垄断利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