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9)
- 2023(12193)
- 2022(10044)
- 2021(9164)
- 2020(7725)
- 2019(16807)
- 2018(16521)
- 2017(32008)
- 2016(17278)
- 2015(18743)
- 2014(18025)
- 2013(17696)
- 2012(15742)
- 2011(13834)
- 2010(14160)
- 2009(13750)
- 2008(13860)
- 2007(12478)
- 2006(10904)
- 2005(10147)
- 学科
- 业(85496)
- 企(80434)
- 企业(80434)
- 济(73713)
- 经济(73634)
- 管理(72440)
- 方法(32602)
- 业经(27763)
- 财(27528)
- 数学(24317)
- 数学方法(24107)
- 农(23761)
- 务(22584)
- 财务(22564)
- 财务管理(22548)
- 企业财务(21495)
- 技术(17681)
- 农业(17614)
- 中国(15914)
- 制(15644)
- 策(15033)
- 和(14766)
- 理论(14728)
- 划(14661)
- 经营(12729)
- 企业经济(12488)
- 体(12270)
- 贸(11780)
- 贸易(11774)
- 技术管理(11508)
- 机构
- 学院(248293)
- 大学(240046)
- 济(103331)
- 管理(102404)
- 经济(101438)
- 理学(88194)
- 理学院(87408)
- 管理学(86258)
- 管理学院(85803)
- 研究(73437)
- 中国(58876)
- 财(50525)
- 京(48593)
- 科学(43689)
- 财经(40307)
- 农(40111)
- 江(37720)
- 所(36575)
- 经(36572)
- 业大(34374)
- 中心(33650)
- 研究所(32793)
- 农业(31614)
- 经济学(30613)
- 州(30193)
- 商学(30188)
- 商学院(29888)
- 财经大学(29695)
- 北京(29640)
- 经济学院(27729)
- 基金
- 项目(161275)
- 科学(129803)
- 基金(119632)
- 研究(118577)
- 家(103011)
- 国家(102072)
- 科学基金(90604)
- 社会(77694)
- 社会科(73814)
- 社会科学(73795)
- 省(64243)
- 基金项目(62915)
- 自然(59148)
- 自然科(57753)
- 自然科学(57737)
- 自然科学基金(56823)
- 教育(53977)
- 划(51966)
- 资助(48317)
- 编号(47764)
- 业(37458)
- 创(36996)
- 成果(36672)
- 重点(35593)
- 部(35517)
- 发(34405)
- 创新(33528)
- 国家社会(32268)
- 制(31847)
- 性(31736)
- 期刊
- 济(118447)
- 经济(118447)
- 研究(67701)
- 中国(45197)
- 财(44671)
- 管理(44226)
- 农(37786)
- 学报(33964)
- 科学(33599)
- 农业(26288)
- 大学(25748)
- 学学(24696)
- 业经(22565)
- 技术(22562)
- 融(22304)
- 金融(22304)
- 财经(20731)
- 教育(20555)
- 经济研究(18713)
- 经(17876)
- 业(16981)
- 问题(14879)
- 技术经济(14617)
- 财会(14513)
- 现代(12931)
- 商业(12811)
- 贸(12196)
- 会计(11584)
- 世界(11307)
- 资源(11159)
共检索到365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美华
企业-员工不完全契约关系以及员工各任务之间可能的激励不相容使员工绩效衡量与企业产出目标不完全一致,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基于委托-代理模型阐述员工绩效衡量与企业产出的分歧,说明绩效衡量的关键在于将员工贡献与其难以估价的投入相联系,引导员工付出有价值的行动。文章构建员工专用性能力资源投入激励机制,以甄别员工的潜在价值,并提出晋升机制可有效解决企业-员工专用性资源投入的双边激励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世英
目前 ,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而忽视了经理层之外的一般员工激励问题。作者概括地介绍了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契约与员工激励的观点 ,并从不完全劳动契约的视角论述了员工激励的成因和方式以及其与公司治理深化的关系。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契约 员工激励 公司治理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包国宪 张效功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和资产专用性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虚拟企业的稳定性问题,认为虚拟企业稳定性比实体企业差,因此需要加强,并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增强虚拟企业稳定性的建议。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资产专用性 虚拟企业稳定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立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利琼 袁桂秋
股权激励方案的契约各方无法预测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并明确写入契约,也不能无争议地明确经理人如何实现业绩解锁条件。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的绩效影响,以2008—2021年我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实证方法,证实股权激励在实施前期能够提升公司绩效,但长期来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无促进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不完全契约 激励绩效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帅萍 孟宪忠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拓展和延伸了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在分析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私下执行资本(PEC),并进一步深入到自我执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作用机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正是重复博弈下的未来收益、声誉溢出和诱因底线等因素影响了PEC,进而影响企业间交易效率。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游企业间交易行为乃至更广泛的企业关系,对于解释和改善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斌
笔者探讨了不完全契约情形下市场交易、长期契约和纵向一体化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基于博弈结构,我们将市场交易和长期契约分别视为鲁宾斯坦和纳什谈判方式。结论表明,纵向一体化能达到最优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并且,在长期契约中下游企业的专用性投资水平要高于市场交易。进一步表明,为了消除市场交易情况下专用性投资的不足,可取的办法不仅仅是纵向一体化,长期契约也是可行的办法,但它的投资激励不如一体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向光 宋效中
无论是从纵向的财务分层理论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来看,债权人财务明显都是缺位的,由于债权人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作为非人力资本的债权人,就应该和所有者一道共同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债权人财务是一种相机财务,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债权人利益受损的情况。这时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就应该转移给债权人,相机财务的实施可以采取接管、重组或破产的方式。
关键词:
专用性投资 不完全契约 债权人财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雷 邓行智
文章分析了联合创业投资契约的不完全性,探讨通过构建投资契约机制、管理创新机制和有效组织心理契约机制来完善对联合投资联盟的治理,解决投资合约中未规定的不完全事宜,进而维护联盟的稳定性,提高联合创业投资的管理效率与投资绩效。
关键词:
创业投资 联合投资 治理机制 不完全契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吉成 于晶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了发电商与售电商战略合作的进程。在分析发电商与售电商合作博弈情景条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契约构建发电商与售电商合作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博弈的局部均衡点及动态演化过程,并结合模拟仿真结果提出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促进双方合作的激励策略。为新电改和国企改革形势下发电商和售电商合作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松 方世建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和资源基础理论,考察了联盟中企业家和大公司谈判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认为,在契约不完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时,大公司对企业家核心知识资源的窃取是导致企业家谈判力下降的客观原因。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可能通过激进的创新活动来获取连续创新能力,从而维持其在再谈判中的地位。但是,这种冒险性的行为会损害新企业的价值。最后,文章对如何实现帕累托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企业家 谈判力 不完全契约 创新行为扭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晓花 马骏
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习兵 王永海
现有内部控制研究忽略了对企业能力的分析,无法解释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企业内部控制低效率和异质性等现象。本文分析企业能力对内部控制效率的作用机理,如何使能力要素所有者获取企业控制权,如何配置企业控制权,并在企业能力视角下对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和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企业能力决定了内部控制效率;能力要素所有者获取企业控制权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对其具有依赖性,能力的动态性意味着控制权配置要相机进行;培植能力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本文深化了内部控制的内涵,拓宽了内部控制和企业能力的研究视野,对于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企业能力 内部控制 控制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晓花 马骏
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立超
企业员工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道德风险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建立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定性、定量地讨论了均衡状态下的最优博弈策略,并给出了基于最优博弈策略促使员工努力完成项目的激励契约。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博弈策略 激励契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