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8)
2023(9422)
2022(7451)
2021(6810)
2020(5635)
2019(12278)
2018(12031)
2017(22916)
2016(11926)
2015(13025)
2014(12341)
2013(12135)
2012(10834)
2011(9408)
2010(9793)
2009(9516)
2008(9899)
2007(9119)
2006(8045)
2005(7479)
作者
(31660)
(26649)
(26624)
(24650)
(17103)
(12462)
(11681)
(10098)
(9918)
(9566)
(8877)
(8863)
(8646)
(8301)
(8133)
(7959)
(7902)
(7605)
(7509)
(7392)
(6482)
(6373)
(6318)
(6165)
(5964)
(5889)
(5834)
(5743)
(5304)
(5060)
学科
(75643)
(73138)
企业(73138)
管理(57734)
(56483)
经济(56411)
业经(26731)
方法(22356)
(21775)
(19706)
技术(19008)
(18053)
财务(18049)
财务管理(18040)
企业财务(17081)
农业(14923)
理论(14173)
数学(13953)
数学方法(13849)
技术管理(13371)
(13371)
中国(13102)
(12666)
(12629)
企业经济(12431)
(11909)
经营(11625)
(10561)
体制(9418)
决策(9367)
机构
学院(176035)
大学(169283)
(78862)
经济(77588)
管理(77445)
理学(66345)
理学院(65831)
管理学(65270)
管理学院(64929)
研究(49488)
中国(41897)
(37921)
(34199)
财经(29623)
(27621)
(26804)
科学(26107)
(24346)
商学(23444)
经济学(23354)
商学院(23248)
(22858)
中心(22483)
(21672)
财经大学(21635)
业大(21269)
北京(21164)
经济学院(20934)
经济管理(20757)
研究所(20066)
基金
项目(109095)
科学(89997)
研究(85801)
基金(80741)
(67357)
国家(66643)
科学基金(61087)
社会(58196)
社会科(55254)
社会科学(55243)
(44689)
基金项目(42493)
教育(38015)
自然(36820)
自然科(36060)
自然科学(36052)
自然科学基金(35543)
(34710)
编号(34045)
(30753)
(30524)
资助(30386)
创新(27415)
成果(26249)
(24390)
国家社会(24283)
(24165)
(23963)
重点(23819)
课题(22848)
期刊
(94381)
经济(94381)
研究(53122)
管理(36822)
中国(34685)
(34500)
(24244)
科学(20809)
技术(18623)
业经(18081)
学报(17369)
教育(16808)
农业(16724)
(16239)
金融(16239)
财经(15755)
大学(15030)
经济研究(14531)
学学(14327)
(13806)
技术经济(12626)
(11716)
问题(11556)
财会(10986)
现代(10397)
商业(10085)
科技(10046)
会计(9404)
世界(9023)
经济管理(8932)
共检索到268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国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 ,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 ,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 ,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淞文  傅凌玲  李军  
对赌协议作为常用的估值调整机制,在投融资活动、公司并购活动等都有运用,在公司并购中,并购方更重视的是并购后带来1+1>2的溢出效应。然而实际案例中很多对赌协议的业绩承诺方常常会输掉对赌,以往此类研究一般仅从条款或被并购方的角度发掘对赌失败的原因,采用理论做系统分析影响对赌成败关键因素却较少。本文采用不完全合约理论框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并购案例中的对赌协议进行研究,分析导致对赌协议不完全的重要因素以及削弱协议不完全性可采取的对策,并总结相关经验和启示,以期对未来并购附加对赌协议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对赌协议真正发挥估值调整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靖   尚嘉珉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下,契约设计明晰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权益保障、契约执行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赢、契约调整优化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通变达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中留有价值目标取向冲突、有限理性矛盾挑战及产教信息封闭阻塞的契约设计之困;显现沟通协调机制失灵、职教发展氛围失范及社会网络关系失衡的契约执行之难;存在激励制度不健全、资产专用性不坚韧及适变能力不充分的契约调整之窘。可通过优化契约设计,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知;强化契约执行,增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信心;细化契约调整,通畅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运营,助推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继新  刘莹  
串谋企业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企业、行业协会与监管者,频频发生的行业协会参与企业价格串谋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合作、非合作博弈。笔者建立了串谋企业及其行业协会、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认为影响企业及其行业协会价格串谋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串谋成本与监管力度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松  方世建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和资源基础理论,考察了联盟中企业家和大公司谈判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认为,在契约不完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时,大公司对企业家核心知识资源的窃取是导致企业家谈判力下降的客观原因。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可能通过激进的创新活动来获取连续创新能力,从而维持其在再谈判中的地位。但是,这种冒险性的行为会损害新企业的价值。最后,文章对如何实现帕累托改进提出了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企业的激励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于鼓励代理人更努力地投入工作和诱导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期望的行为,还应该关注代理合约对员工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人员构成调整、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战略执行等方面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激励目标理论的合约逻辑和基本内容,进而对其合约特点与理论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评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晓花  马骏  
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帅萍  孟宪忠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拓展和延伸了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在分析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私下执行资本(PEC),并进一步深入到自我执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作用机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正是重复博弈下的未来收益、声誉溢出和诱因底线等因素影响了PEC,进而影响企业间交易效率。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游企业间交易行为乃至更广泛的企业关系,对于解释和改善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晓花  马骏  
目前,"僵尸企业"的处置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因此,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活力,亟需进行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有助于揭开"僵尸企业"重组的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重组后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此,在"僵尸企业"重组中,国家应该加强对投资重要性的考量,关注产权的安排,在有效防范私有企业被套牢的前提下,应将剩余控制权在私人资本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更合理地分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锁箭  李先军  毛剑梅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转型发展理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创新和转型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及路径设计。我国中小企业可选择在资源配置、战略选择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调整,借以实现自身在增长方式、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等方面的转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齐子鹏  
本文创新性地将游客甄选旅游景区定义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选择问题,通过建立信号发送机制下的游客与旅游景区经营者之间的行为博弈模型,得出游客遵循极致化行为逻辑,进一步联系旅游需求形成过程,说明旅游需求的根本特征表现为极致性,并使用我国旅游经济经验证据,验证极致性旅游特征真实存在。同时,本文还指出,我国旅游市场中同时存在总量短缺和由于极致性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构性短缺,使用旅游创意技术增加生产极致性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是根本解决途径。此外,建立旅游产品质量信号机制也有助于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旅游市场扭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继新  刘莹  
本文建立了串谋企业及其行业协会、监管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认为影响企业及其行业协会价格串谋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串谋成本与监管力度等。价格串谋的治理必定是各方利益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共同治理,内部治理关键在于理顺共同治理的关系,外部治理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而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宝贵  
企业是一个不完全契约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结论。马克思通过分析企业签约人的权力界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异同,构建了其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这与西方主流企业理论的GHM分析框架在权力配置来源、不完全契约的原因解释和企业理论的演进逻辑方面存在分歧。相比较,前者更为完整和系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