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4)
- 2023(2793)
- 2022(2420)
- 2021(2281)
- 2020(1804)
- 2019(4255)
- 2018(3894)
- 2017(8373)
- 2016(4533)
- 2015(4980)
- 2014(4865)
- 2013(4822)
- 2012(4472)
- 2011(4039)
- 2010(4084)
- 2009(3813)
- 2008(3670)
- 2007(3676)
- 2006(3195)
- 2005(3110)
- 学科
- 济(21903)
- 经济(21878)
- 管理(13937)
- 业(12206)
- 方法(11536)
- 数学(10928)
- 数学方法(10892)
- 企(8499)
- 企业(8499)
- 财(6770)
- 中国(6652)
- 农(6035)
- 家(5926)
- 国家(5755)
- 劳(5114)
- 劳动(5097)
- 融(4339)
- 金融(4339)
- 市场(4319)
- 制(4282)
- 贸(4045)
- 贸易(4041)
- 易(3923)
- 农业(3862)
- 财政(3791)
- 银(3731)
- 银行(3724)
- 行(3630)
- 出(3508)
- 政(3277)
- 机构
- 大学(67703)
- 学院(65629)
- 济(34844)
- 经济(34343)
- 管理(26830)
- 理学(22917)
- 理学院(22733)
- 管理学(22517)
- 管理学院(22379)
- 研究(22049)
- 中国(18983)
- 财(18497)
- 财经(14539)
- 京(13566)
- 经(13452)
- 经济学(12733)
- 经济学院(11572)
- 财经大学(11132)
- 所(10678)
- 中心(10350)
- 科学(10008)
- 研究所(9172)
- 江(9171)
- 融(8909)
- 金融(8762)
- 北京(8706)
- 农(8204)
- 院(7569)
- 商学(7456)
- 商学院(7359)
- 基金
- 项目(40573)
- 科学(33023)
- 基金(32403)
- 研究(29816)
- 家(27472)
- 国家(27308)
- 科学基金(24098)
- 社会(21471)
- 社会科(20570)
- 社会科学(20563)
- 基金项目(16302)
- 自然(14750)
- 自然科(14490)
- 自然科学(14488)
- 资助(14487)
- 自然科学基金(14260)
- 省(13500)
- 教育(13437)
- 划(11664)
- 编号(10949)
- 部(10330)
- 国家社会(9732)
- 教育部(9453)
- 成果(9090)
- 人文(8884)
- 重点(8617)
- 制(8386)
- 社科(8316)
- 大学(8272)
- 性(8086)
共检索到103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海云 尹恒 龚六堂
本文针对我国不完全的劳动市场,建立了一个短视—搜寻模型,目的是要说明,第一,虽然政府直接干预下的就业率高于无政府干预的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率,但是后者的社会总福利水平高于前者,而且,无政府干预情形下失业者的福利水平不会低于政府干预时在低工资岗位上的就业者的福利水平。这说明政府直接干预劳动市场虽然有可能降低失业率,但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损失,也不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第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地方保护政策妨碍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造成城市居民一般占据了工资较高的岗位,农村居民一般只能找到工资较低的岗位。这种匹配过程达到的劳动市场均衡,虽然有可能最大限度降低城镇失业率,但不是使...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市场 政府干预 失业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崔岩
在 2 0世纪 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过程中 ,失业率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从失业与景气变动的感应程度和 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看 ,这次失业率加速上升是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的。同时 ,传统的以企业内部调整和边缘劳动力变化为主的劳动调节方式的作用正在减弱 ,劳动调节方式正在向外部劳动市场方向转化。上述判断的基本政策含义是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有效需求政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政府必须为竞争性外部劳动市场的形成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
劳动市场 失业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志烨
本文首先在确认理性人的不完全信息性特点的基础上 ,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存在的探解 ,从自然客观与社会客观角度分别提出了“技术有效劳动”与“社会有效劳动”范畴。接着 ,以“有效劳动”范畴为依凭 ,对政治经济学及经济实践中的若干疑难与热点问题 ,如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价值规定问题 ,本来含义的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问题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 ,知识产品生产者的地位问题 ,收入分配原则问题以及劳动生产力定义与劳动生产力提高途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理性 不完全信息 有效劳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世英
目前 ,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而忽视了经理层之外的一般员工激励问题。作者概括地介绍了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契约与员工激励的观点 ,并从不完全劳动契约的视角论述了员工激励的成因和方式以及其与公司治理深化的关系。
关键词:
不完全劳动契约 员工激励 公司治理深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全海仙
在过去30年间,通过工业化,韩国经济取得高速增长。国际社会将韩国经济体制评为已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之一。但从1997年底爆发经济危机以来,韩国经济就面临着最恶劣的状况。韩国开发院(KDI)估计,1998年韩国经济将负增长4.2%、失业率将高达8%以上。(最近重新评估的经济增长率为负增长6%)为了应付这些情况,最近韩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失业对策,以求搞活经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纵观其具体内容,我们可知在今后一至两年之内,韩国将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劳动市场的灵活性。 1.失业理论及发生失业之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曹沥伟
文章基于一个企业产出水平具有异质性的搜寻和匹配模型,分析了在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之间的差异。文章研究表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放贷和企业还贷的成本,从而增加了劳动市场长期失业率。同时,由于短期内企业"如实宣布产出水平"的承诺不是一个动态一致的承诺,因此银行缺乏激励放弃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代理成本,这使得长期劳动失业率难以有效地降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早 侯玉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工业化与信息化、智能化加快深度融合,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实中,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作为关键要素,却出现了严重短缺,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存在随机匹配问题和不稳定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政府培训补贴能够有效提高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进而提高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的能力,增强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意愿,从而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在职培训对高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一定程度上会挤出其他创新投入,不稳定雇佣关系的加剧对企业技术创新会产生负向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提升企业创新意愿,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培训的补贴力度,设立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基金,通过专项基金专项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培训进行成本补贴或成效奖励,帮助企业克服培训外部性,有效提升劳动力的技术技能,以满足发展创新经济的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计小青 乔越
在渐进式改革逐步深入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合理调整政府干预手段助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缓解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课题。通过梳理政府干预的不同手段,分析这些手段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多种维度的变化,探讨政府干预对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潜在作用。研究表明,政府借助对土地、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垄断采用不同手段干预全社会投资需求,通过加速资本深化进程对劳动生产率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以劳动生产率长期增长潜力为代价换取其短期爆发性增长;政府直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基础设施外部性决定了政府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维度的正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先波 刘建广 郑馨
本文构建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形下企业和求职者的双边搜寻均衡工资模型。最终实现工资由潜在工资水平和劳企双方的搜寻成本综合确定,它对潜在工资的偏离程度反映不完全信息给工资定价带来的效率损失。双边随机前沿分析表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搜寻成本可解释最终实现工资离散度的62%,农民工和企业综合搜寻成本使实现工资水平相对于潜在工资水平上升幅度达6.54%。这些印证了2008年前后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
关键词:
不完全信息 搜寻成本 双边随机前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德文 吴要武 蔡昉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比较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失业率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归因于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性、供给特征 ,以及市场分割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在非国有部门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他们的低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低劳动权益保障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失业率 流动性 劳动力市场分割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陆义敏
本文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在劳动合同法约束下企业和员工的最优行为选择。在企业采取不同应对劳动合同法的行动后,首先分析员工依据贝叶斯法则的信念调整过程、其次讨论员工不偷懒条件的各种实现情况及企业在员工不偷懒条件约束下满足利润最大化时的各种行为选择,最后提出有效实现企业和社会、劳动者利益共赢的企业行为选择及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龙 房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关税数据,通过“倍差法”实证分析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主要是由非加工贸易企业驱动,并不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大于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和议价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达 沈煌南 张军
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2010—2012年月度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失业率波动对就业者家庭消费和成员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1)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导致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降低0.48%,失业预期引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2)所有制异质性方面,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国有、集体和股份制就业者所受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个体或私营企业、没有固定性职业的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50%和1.22%。(3)年龄异质性方面,临近退休的户主对群组失业率并不敏感。位于26—35岁和36—50岁的户主,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49%和0.35%。(4)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引起户主配偶劳动供给概率上升8.13%,与此同时,单身家庭消费增速显著下降0.69%,说明婚姻制度发挥着自我保险功能。以上结论对于评判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理解居民部门消费制约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失业率波动 消费反应 配偶劳动供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徐勇
本文基于“双结构”转换的失业率模型,来寻求长期动态均衡失业率,并实证检验就业结构转型与失业率变化的Grange因果关系;以此为基础和对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的反思为契机,对失业率变化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认为就业结构的部门转型(即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就业转移)与经济增长水平对失业率变化具有大体相同的解释能力,即有利于降低总体失业,加大总体就业水平;然而局部的失业率因素分析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总体失业率水平和变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黎德福 沈筠彬 吕大国
劳动报酬偏离劳动在生产中的贡献是当前收入分配的一个突出问题。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内部权力分配的资本偏向是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根源。本文从企业外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理解劳动报酬偏离劳动贡献的新视角。研究发现,在中国工业部门的绝大多数产业里,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具有讨价还价的特征,作为雇主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在这种联合市场结构下,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产生了很高的垄断租金。由于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弱,所以,大部分的垄断租金转化为企业利润,从而造成了劳动报酬对劳动贡献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一个市场不完善的环境下,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