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9)
2023(4161)
2022(3473)
2021(3140)
2020(2623)
2019(6206)
2018(5980)
2017(11671)
2016(6216)
2015(6816)
2014(6877)
2013(6758)
2012(6343)
2011(5690)
2010(5933)
2009(5490)
2008(5835)
2007(5216)
2006(4551)
2005(4100)
作者
(18447)
(15579)
(15392)
(14777)
(9921)
(7521)
(6999)
(5957)
(5797)
(5496)
(5233)
(5125)
(4860)
(4852)
(4833)
(4754)
(4513)
(4476)
(4431)
(4354)
(3859)
(3768)
(3656)
(3489)
(3448)
(3445)
(3404)
(3180)
(3139)
(3066)
学科
(32303)
经济(32278)
(18541)
管理(18154)
方法(16868)
(15649)
企业(15649)
数学(14658)
数学方法(14541)
(8873)
中国(6635)
(6521)
理论(6063)
(6056)
(6027)
财务(6025)
财务管理(6021)
企业财务(5876)
业经(5815)
(5169)
贸易(5168)
(4990)
农业(4718)
(4614)
金融(4614)
关系(4517)
(4333)
地方(4141)
(3991)
银行(3973)
机构
大学(100351)
学院(97333)
(45543)
经济(44773)
管理(38408)
理学(33907)
理学院(33539)
管理学(33015)
管理学院(32826)
研究(31812)
中国(23029)
(20891)
(20113)
科学(17785)
财经(17185)
(15680)
(15538)
经济学(15014)
(14710)
研究所(14161)
业大(13853)
经济学院(13644)
中心(13585)
(13082)
财经大学(12961)
北京(12501)
(12208)
师范(12099)
农业(11681)
(11131)
基金
项目(64321)
科学(51952)
基金(49316)
研究(45966)
(42849)
国家(42480)
科学基金(37020)
社会(31532)
社会科(30073)
社会科学(30063)
基金项目(26067)
自然(23642)
(23565)
自然科(23121)
自然科学(23116)
自然科学基金(22769)
教育(22044)
资助(20442)
(20310)
编号(17397)
(15334)
重点(14503)
成果(14440)
国家社会(13707)
教育部(13688)
(13260)
人文(13082)
(12989)
大学(12494)
创新(12292)
期刊
(46279)
经济(46279)
研究(29454)
(16457)
中国(15094)
学报(15000)
科学(13754)
管理(13463)
(12092)
大学(11841)
学学(11289)
财经(9264)
教育(9196)
(8414)
金融(8414)
农业(8120)
(8027)
经济研究(7960)
技术(7282)
(6782)
国际(6633)
问题(6561)
业经(5446)
技术经济(5381)
统计(5253)
(4743)
世界(4515)
(4326)
(4241)
决策(4241)
共检索到13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恕立  
"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企业的成长问题,但依照这一理论延伸出来的"要素不均衡"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本文选取七种要素作为分析对象,以投资国和受资国的市场环境,以企业投资动因和要素特征为影响因素,探讨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流动。主要结论是:要素禀赋收敛于均衡状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动力,而投资国及受资国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投资动因及要素本身特征,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禀赋均衡效应均具有直接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马光明  
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呈现出明显不均衡性,即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占据流量和存量的极高比例,发展中国家次之,发达国家所占比例最低,但该数据并不能反映我国直接投资资本的真实目的。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金融、税收和企业管理政策的差异,以及目前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了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结构呈现出以上特点。近期国内税法的调整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会太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贵茜  
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文章主要汇总了国内学者关于FDI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问题的实证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中根  唐振龙  
当前中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国内大规模储蓄和外资大量流进并存的现象;国际收支表现为 双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与此同时,国内资金也在大规模的外流,出现了资本流动怪圈。这种资金供求非 均衡状态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引进外资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因此,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较好的选 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非  李建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中,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Dunning认为,本国对外国的直接投资会提高国内生产率。图1是1987—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二十年来,尤其是2003年后的最近三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在此情况下,继外商直接投资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程惠芳(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310014)迄今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大多是侧重微观分析,对单个投资项目或单个企业投资动机行为和决策进行理论研究。这种微观分析方法对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但由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山寨  
在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有关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二元成本均衡分析理论模型。据此模型直观而定量地分析、解释了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与国际市场交易规模的均衡条件。结论如下:利用母公司拥有的无形中间产品的国际垄断优势在国际市场充分获利、借助外国资源禀赋优势为国内母公司供给大量的有形中间产品,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和方向;权衡两类相关成本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总相关成本、追求最大相关利润,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方式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均衡的动力和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邵学言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关性更高。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直接制约着该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如果国际收支顺差额较大,该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就会相对较大;如果国际收支逆差额较大则相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建刚  
文章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性和动因差异。结论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存在着区域非均衡性,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引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但从趋势上来看,无论是东中西部区域间差异还是区域内部差异均呈收敛的良性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均有重要影响,东部地区主要由自然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驱动,中部地区主要由市场寻求型和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驱动,西部地区主要由市场寻求型动机驱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2004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 640.72亿美元,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3386.06亿美元,比2003 年同期增长40.89%,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幅(35.4%)5.49个百分点, 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7.07%,所占比重同比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但进入2005年以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在下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欣  覃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本路线指引下,开始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试图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然而,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拓宽,区域之间外资分布的不均衡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发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非均衡分布现象明显,但非均衡程度在波动中逐步降低;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东、中、西部之间的非均衡程度是导致其地区分布非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学仁  郝佳  
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城市交通条件改善的外生冲击,利用2004—2017年的行业、企业和城市层面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DID)识别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的促进效应,并分析了FDI流入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对FDI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未开通中欧班列城市相比,开通中欧班列城市的FDI会显著增长,在考虑度量误差、样本选择性、空间溢出、网络效应、其他引资政策等影响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增长和对欧贸易潜力提升是该效应的促进机制;中欧班列开通对FDI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和多山地区、交通依赖度较高或科技创新性较强的行业、源自欧洲国家的跨国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由此说明,中欧班列开通不仅可以促进中国FDI流入区域均衡分布和行业结构优化,而且还可以推动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深化经贸合作关系,这对中国构建更加均衡的对外开放格局无疑是有利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从多要素流动角度出发,在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探讨经济地理产业空间演化中的多重均衡机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产业空间结构的稳态并非必然都表现为棒棒均衡的结果,贸易自由度的变化可以引起任何形式的产业空间结构稳态;企业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增加,工业品支出份额的增加,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导致对称结构的稳定性减弱,也会最终导致市场拥挤效应的消失。如果企业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不管是什么样的贸易自由度,市场拥挤效应都将不复存在,形成现代工业部门集聚的"黑洞"状态;突破点始终小于持续点,当贸易自由度介于二者之间时,除了两种中心—外围结构,任意非对称结构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宏善,杨海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