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6)
2023(5418)
2022(4498)
2021(3973)
2020(3263)
2019(7105)
2018(6715)
2017(12377)
2016(6935)
2015(7203)
2014(6841)
2013(6583)
2012(5891)
2011(5289)
2010(4949)
2009(4441)
2008(4319)
2007(3533)
2006(2970)
2005(2347)
作者
(23036)
(19288)
(19252)
(17949)
(12117)
(9634)
(8400)
(7754)
(7354)
(6671)
(6564)
(6328)
(6257)
(6239)
(6036)
(5825)
(5800)
(5775)
(5593)
(5394)
(5223)
(4675)
(4503)
(4426)
(4322)
(4223)
(4220)
(4198)
(4113)
(3954)
学科
(23875)
经济(23845)
管理(19448)
(19319)
(14573)
企业(14573)
方法(12048)
数学(11020)
数学方法(10955)
(7832)
(6853)
(6834)
贸易(6834)
(6694)
(6485)
中国(6017)
业经(5743)
农业(5627)
技术(4844)
环境(4478)
(4379)
财务(4378)
财务管理(4373)
企业财务(4178)
产业(3921)
(3913)
(3882)
(3734)
地方(3535)
(3477)
机构
大学(97803)
学院(97675)
(38103)
经济(37521)
管理(36196)
研究(35232)
理学(32819)
理学院(32434)
管理学(31783)
管理学院(31639)
(29098)
科学(25916)
中国(23873)
农业(23677)
业大(23048)
(19659)
(19392)
研究所(18473)
农业大学(16207)
中心(15605)
(14883)
(13329)
财经(12840)
(12555)
(12499)
(12438)
(12307)
科学院(12033)
(11914)
实验(11895)
基金
项目(77327)
科学(59561)
基金(57216)
(54690)
国家(54257)
研究(46525)
科学基金(44754)
自然(32162)
自然科(31480)
自然科学(31465)
基金项目(31188)
(30967)
自然科学基金(30948)
社会(30883)
社会科(29385)
社会科学(29376)
(26797)
资助(22121)
教育(20697)
计划(18078)
重点(18015)
(16779)
科技(16680)
(16323)
(16031)
编号(15909)
(15893)
科研(15889)
创新(15748)
(14307)
期刊
(33519)
经济(33519)
学报(27240)
(25157)
研究(21541)
科学(21204)
大学(18932)
学学(18536)
农业(17002)
中国(15729)
管理(11078)
(10581)
(9591)
业大(8463)
农业大学(7295)
(6861)
业经(6520)
经济研究(6509)
科技(6400)
财经(6017)
(5969)
金融(5969)
林业(5671)
技术(5591)
中国农业(5114)
(5107)
教育(5088)
商业(5028)
自然(4953)
问题(4939)
共检索到125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玲娜  林永胜  周子维  郭佳星  李思偲  孙云  郭春芳  
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开展白茶光照萎凋试验,以不照光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光照组完成萎凋需要48 h,而CK组需要56 h.萎凋过程中白光组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出现一次高峰,其他组均出现两次,而CK组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光照组滞后6 h.蓝光组毛茶的茶多酚含量为28.43%,低于其他5组(P<0.01);黄光组的氨基酸含量最高(4.35%),CK组最低(3.96%);黄光和CK组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其他4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游芳宁  邓慧莉  胡娟  姚知灵  武帅强  秦艺嘉  汤铜华  孙云  
【目的】萜类化合物是乌龙茶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重要组分,2-C-甲基-D-赤藓醇-4-磷酸途径(MEP)上游关键基因直接参与调控萜类化合物前体物质的合成。而乌龙茶香气的形成与萎凋工序密切相关,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萎凋的重要因子,探讨LED光与温度在乌龙茶萎凋过程中对香气的影响,为提高乌龙茶萎凋叶香气品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转录组数据,根据KEGG筛选出响应光照的MEP上游关键基因(DXS、DXR、HDS、HDR)。对一芽三叶铁观音鲜叶进行LED白光和不同温度(20℃(L20)、25℃(L25)、30℃(L30)、35℃(L35)和40℃(L40))萎凋处理,黑暗下温度(20℃(D20)、25℃(D25)、30℃(D30)、35℃(D35)和40℃(D40))萎凋处理;分别测定铁观音萎凋叶的香气组分和MEP上游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30处理萎凋叶各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萜类基因(DXS、DXR、HDS、HDR)表达量分别为XY组(对照)的4.31、5.28、11.77、1.59倍,为D30处理的2.24、2.39、1.86和1.60倍。D30组各基因表达量为黑暗处理组最大,依次为XY组的1.92、2.21、6.34和0.99倍。L20处理萎凋叶的α-法呢烯芳樟醇氧化物(Ⅰ、Ⅱ)含量最高,较XY依次提高了15.05%、4.92%和15.13%;L30处理萎凋叶的橙花叔醇、芳樟醇和香叶醇含量最高,较XY组依次提高了3.71%、6.14%和15.28%;LED组铁观音萎凋叶主要香气组分含量均高于相对应的温度处理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萎凋叶香气组分进行评估,得出L20组萎凋叶得分最高,L30组萎凋叶次之;与香气分析得出结果一致。【结论】铁观音萎凋叶基因表达量与香气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存在同步性;L30处理萎凋叶基因表达量、主要萜类香气物质含量和主成分分析得分均较高,这与铁观音生产上的萎凋温度相一致。萎凋温度过高(40℃)不利于萎凋叶萜类关键基因的表达和萜类化合物的形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诗雨   吴转容   廖凯丽   王萍   张德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为探究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对红茶适制品种、绿茶适制品种、红绿兼制品种等不同品种以及1芽1叶、1芽2叶等不同嫩度鲜叶进行日光萎凋处理。结果显示:日光萎凋对不同鲜叶嫩度与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的影响不同。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萎凋过程叶片损伤较少,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1%、6%、8%和11%、19%、14%,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13%和11%,茶黄素含量较高,其中1芽3叶和1芽4~5叶红茶茶黄素含量显著增加32%和10%。结果表明,日光萎凋对1芽2~3叶及以下嫩度原料处理效果明显,适合本身花果香较弱的茶树品种,加工红茶花果香浓郁的品种没有必要进行日光萎凋,白化和紫化品种不适合日光萎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贝贝  艾仄宜  曲凤风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理对红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较显著。红茶经过黄光处理后,其儿茶素总量提高21.6%、茶黄素含量提高17.6%、氨基酸含量提高6.8%,香气总量增加21.7%,而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变化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敏  徐泽  胡留杰  姚永宏  徐茂  皮利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氮营养水平对福鼎大白茶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能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其中茶叶产量增产幅度为5%~18.81%,年施纯氮肥225 kg/hm2处理下茶鲜叶产量最高,发芽密度及百芽重较对照有明显提高;氨基酸增幅为4.40%~6.33%;茶多酚含量降低,平均降幅为1.60%;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新梢酚氨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年施纯氮肥225 kg/hm2处理下酚氨比值最低,仅为8.8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陈绍军  刘木水  陈莲  
以安溪油柿鲜叶为原料,研究室温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柿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明显减轻柿叶茶的青腥味,改进柿叶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提高柿叶茶品质.萎凋增加了柿叶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但萎凋也降低了柿叶中的类黄酮、多酚和VC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安溪油柿叶的最适萎凋时间为6 h,以该萎凋柿叶为材料,可以研制成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柿叶保健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文倩  王政  侯甲男  郑卫杰  何松林  
【目的】研究不同红蓝光质比LED光源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为高品质的铁皮石斛试管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LED光源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试材,在LED光源的红光100%R(主波长640nm),蓝光100%B(主波长464nm),80%R+20%B,70%R+30%B,50%R+50%B 5种不同光质配比下培养,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比较经不同光质比处理90d后试管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结果】铁皮石斛试管苗株高在100%R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数、根长均在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玉青  方成刚  夏丽飞  仝佳音  张艳梅  潘联云  杨方慧  
【目的】为探究不同发酵程度的"云抗10号"大叶种红茶香气物质基础和主要芳香物种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气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香气物质含量,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经重萎凋和不同发酵时间制成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标法感官审评。【结果】从发酵4和5 h的2种大叶种红茶中分别鉴定出95和108种芳香化合物,香气总量分别为579.27、740.11μg/L,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酮类等。2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大叶种红茶中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化合物的平均含量较高,其中醇类分别占各自香气总量的42.98%和42.86%,远高于其它种类化合物占比。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醛、二氢芳樟醇、β-月桂烯、β-紫罗酮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脂、苯乙醛、β-月桂烯和β-紫罗酮等表现花果香、甜香的芳香化合物含量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高于发酵4 h的;同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香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发酵4 h的大叶种红茶具有清甜香的特点,发酵5 h的大叶种红茶除甜香外还具有浓郁的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结论】不同发酵程度的2种重萎凋大叶种红茶香气类型及含量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优质滇红茶及特色花果香大叶种红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  周东波  汪耀富  张惠林  赵冏炅  沈程文  刘钰坤  戴林建  
【目的】为明确仿红茶调制工艺萎凋期工艺参数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中部叶为材料,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感官质量,通过分析萎调条件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烟丝外观及评吸结果的相关性,得出试验范围内烟叶质量变化趋势及最优萎凋条件。【结果】对比分析萎凋阶段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可知,烟叶在萎凋完成后基本形成与烤烟相近的内在化学成分;萎凋温度与烟叶内总糖、还原糖、钾离子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萎凋时间与总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调制后烟叶内主要化学成分可知,萎凋温度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与总糖、还原糖、钾离子、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碱、氯离子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显著负相关;对比分析烟丝外观可知,萎凋时间较短烟丝易出现青痕,在合理萎凋条件范围内,烟丝外观质量差距较小,萎凋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易萎凋过度,导致烟丝颜色灰暗;对比分析评吸结果可知,适当延长萎凋时间有利于杂气、刺激性与评吸总分,适当提高萎凋温度有利于烟叶整体评吸评价。【结论】萎凋温度41 ℃,萎凋时间36 h烟叶化学成分适宜,外观表现较好,评吸得分最高,调制效果最好。本研究表明了萎凋条件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与试验范围内最优萎凋工艺参数,可通过控制萎凋条件,进而调控烟叶品质,为仿红茶调制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刚  张国斌  郁继华  马彦霞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B、8R/2B、9R/1B)对幼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光质的影响下,黄瓜幼苗生长存在差异。蓝光(B)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的茎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7R/3B、8R/2B、9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Fv/Fm、ФPSII和qP均高于单一的红(R)、蓝(B)光处理;红光(R)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和N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军军  钟晨辉  何培民  于克峰  林琪  
以野生型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培养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绿光510550 nm、蓝光455475 nm、红光580630 nm、白光400760 nm)的发光二极管(LED)对无性增殖过程中自由丝状体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能提高自由丝状体的生长速率,蓝光下藻体增重分别是白光、绿光、红光下藻体增重的1.10倍、1.82倍和2.17倍。蓝光处理有助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二者含量分别较白光、绿光和红光处理提高13.77%、47.69%、63.42%和8.87%、87.07%、97.73%。蓝光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丽  杨其长  张馨  马太光  郭文忠  薛绪掌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以及补光模式的绿光对植物工厂中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绿光的供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8:00—20:00照射的强度为160μmol·m(-2)·s(-1)的LED白光(W)为基础光,在保证生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补充3种不同强度(30、60、90μmol·m(-2)·s(-1))的绿光(G),并通过调节绿光的供光时间点使之与基础白光形成重叠(O)和不重叠(N)两种供光模式,分别为W、WG30O、WG60O、WG90O、WG30N、WG90。N共6个处理,各处理间绿光补光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晨辉  韩军军  唐隆晨  何培民  张鹏  林琪  
为掌握坛紫菜叶状体生长与发育的最适光谱成分,实验以坛紫菜雌性叶状体为培养材料,探究了不同光质(白、蓝、绿、红光)的LED光源对叶状体营养生长、发育分化、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型白光下培养25 d后,藻体的叶长和鲜重分别为单色光下的2.42~3.86倍和2.64~4.50倍,白光下叶状体生长速率最快,鲜重增加最多,而单色光限制了藻体的营养生长。与白光下培养相比,在红、绿光下培养,藻体的藻胆蛋白合成受到明显限制,藻红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44.1%和43.2%,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下降了11.6%和12.5%。然而,在蓝光下培养的藻体,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较白光下分别增加了94.3%和16.2%,且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始终较高,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出对光源的长期适应。蓝、绿光在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发育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均能加快藻体梢部细胞的分化并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而白光和红光在这一过程中的效应不明显。其中,蓝光能够促进单性生殖孢子萌发成正常的单性生殖丝状体,而绿光则会阻断这一发育途径,使单性生殖孢子萌发体的色素体暗淡、内含物中空,最终消亡。研究表明,单色光源限制了坛紫菜叶状体的营养生长,且会对叶状体的光合色素组分和Fv/Fm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蓝光可以诱导坛紫菜单性叶状体提前进行单性生殖。这也为进一步探讨坛紫菜叶状体的光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敏  麦合木提·图如普  韩守安  谢辉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丁华  张雯  潘明启  
【目的】探明不同光质处理对梅辘辄葡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新疆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梅辘辄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不同色泽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设置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6种光质处理,不遮光作为对照(CK),果实成熟期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梅辘辄葡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现为CK>蓝色>白色>黄色>紫色>红色>绿色,除了CK,蓝色和白色处理的P_(nmax)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绿色处理P_(nmax)仅为5.46 μmol/(m~(2)·s),比CK绿色处理的P_(nmax)降低了173%。绿色处理下穗重最大,达166.22 g;紫色处理下籽粒重最大,达1.3 g,且与CK的差异显著。白色和蓝色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度提高,分别升到24%、25%。CK总酚含量为17.93 mg/g,与CK相比各处理的总酚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白色和红色处理下降幅最小,分别是36.64%、34.52%。紫色处理条件下种子中总黄酮和类黄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4.49%、8.36%;白色处理下种子中黄烷醇及原花青素含量较CK分别升高108.53%、49.18%,并且与CK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白色处理下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单宁、花色苷含量均增加,分别升高1391.16、214.89、1826.21、2565.71、4.86 mg/L。【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旗布进行光质调控,能够提高梅鹿辄葡萄果实品质,并同时能够保持梅鹿辄葡萄较高的光合能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琳燕  周子维  邓慧莉  罗婵玉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