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2)
- 2023(5891)
- 2022(5261)
- 2021(4863)
- 2020(4421)
- 2019(10463)
- 2018(10286)
- 2017(20219)
- 2016(11522)
- 2015(12865)
- 2014(13114)
- 2013(13272)
- 2012(12701)
- 2011(11559)
- 2010(11641)
- 2009(10971)
- 2008(11145)
- 2007(10374)
- 2006(8785)
- 2005(7859)
- 学科
- 济(49441)
- 经济(49401)
- 业(29207)
- 管理(28547)
- 方法(25608)
- 数学(23144)
- 企(22981)
- 企业(22981)
- 数学方法(22946)
- 农(13485)
- 学(13169)
- 财(13050)
- 中国(11744)
- 地方(9787)
- 制(9469)
- 贸(9236)
- 贸易(9235)
- 业经(9007)
- 易(8954)
- 农业(8651)
- 务(8246)
- 财务(8233)
- 财务管理(8209)
- 企业财务(7784)
- 和(7304)
- 银(7018)
- 银行(6975)
- 融(6825)
- 金融(6823)
- 行(6591)
- 机构
- 大学(173012)
- 学院(171317)
- 济(69645)
- 经济(68194)
- 管理(62221)
- 研究(62213)
- 理学(53636)
- 理学院(52992)
- 管理学(51964)
- 管理学院(51646)
- 中国(45145)
- 科学(42087)
- 农(38191)
- 京(37534)
- 所(34308)
- 业大(31990)
- 研究所(31723)
- 财(30782)
- 农业(30136)
- 中心(27983)
- 江(26562)
- 财经(24868)
- 北京(23993)
- 院(22694)
- 经(22504)
- 经济学(22061)
- 范(21838)
- 师范(21527)
- 省(20472)
- 州(20427)
- 基金
- 项目(116017)
- 科学(88417)
- 基金(82385)
- 研究(78788)
- 家(75023)
- 国家(74461)
- 科学基金(60642)
- 社会(47612)
- 省(46113)
- 社会科(45083)
- 社会科学(45063)
- 基金项目(43930)
- 自然(41138)
- 自然科(40113)
- 自然科学(40097)
- 划(39427)
- 自然科学基金(39393)
- 教育(36061)
- 资助(34816)
- 编号(31267)
- 重点(27289)
- 发(25473)
- 部(25373)
- 成果(25273)
- 计划(23958)
- 科研(23431)
- 创(23223)
- 科技(22303)
- 课题(22125)
- 创新(21920)
共检索到24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兰 谭伟 柴宗政
选取平坝大坡林场的5个龄组21个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R软件的forestSAS软件包,通过树种组成、胸径分布、树高分布、林分密度和林木分布格局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并评价其林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树种组成单一,林木优势度不明显,林分垂直结构简单,林木太密集使之可利用空间小,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均匀;大坡林场柳杉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弱,林分结构多样性低,林分不稳定.
关键词:
柳杉 林分结构 空间结构异质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志明 苏声欣 钟智昕 唐盛林 林谦佑
柳杉人工林于24年生时,经不同带宽之行列疏伐处理后,疏伐带栽植扁柏、红桧、台湾杉、香杉4种林木,历经21 a后,目前之成活率,不同带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以台湾杉最高59%,香杉最低31%。而其胸径和树高之生长,不同疏伐带间部分树种之胸径、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树种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保留带之柳杉胸径、树高之生长明显大于对照区,而材积现存量则对照区仍大于疏伐区。在定期平均生长方面,胸径生长在疏伐13 a后,疏伐效果已减缓;而材积生长则在疏伐7 a后即明显超越对照区。行列疏伐保留带之留存木,在疏伐后6 a间,有较严重之风害,因此建议未来进行疏伐时,留存带应该扩大宽度...
关键词:
柳杉 行列疏伐 复层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对比分析了福寿林场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土壤碳贮量及其土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个龄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层0~20 cm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9.07~35.27 g·kg-1,是土层20~30 cm和土层30~45 cm的1~2倍和3~4倍,而土层(45~60cm)的有机碳含量最少,为5.03~6.68 g·kg-1。2)3个龄组的人工林0~60 cm土层内平均碳含量和碳贮量都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的变化先减少而增加的趋势,其平均碳含量的次序依次为成熟林(16.65 g·kg-1)>幼龄林(14.78g·kg-1)>中龄林(13.3...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密度 龄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封尧 张彩彩 房晓娜
为了优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功能,以湖南省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9个固定样地林分空间结构的实测数据,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19,为0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的中间状态,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09和0.04,接近0度混交状态,3个龄组杉木林的林分混交度都偏低,林分稳定性差;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1,0.52和0.52,接近中庸状态,说明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杉木 生态公益林 空间结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玖金 林宏贵 周鑫 尤花 李云 张健
为研究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在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个不同坡位(海拔分别为1 088 m,987 m和830 m)的柳杉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为样地Ⅰ,样地Ⅱ和样地Ⅲ)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46×104只·m-2,隶属于5门13纲94类,其中,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均以样地Ⅲ最高,分别为6.53×104只·m-2和66类,以样地Ⅰ最低,分别为1.35×104只·m-2和38类,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呈现出随坡位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从垂直分布来看,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均随着坡位的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志龙 周成军 周新年 郑群瑞 陈辉荣 李智丰
选择以杉木和木荷为优势树种的中亚热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树种组成Ⅰ和Ⅱ,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以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为主,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45和0.52,树种空间配置较简单,林分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杉木、木荷和苦槠大小比数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在0.5左右;其余树种大小分化明显,平均大小比数在0 0.88之间,既有占优势的树种(泡桐、马尾松和丝栗栲),也有受压的树种(柯木、漆树、枫香、青冈和虎皮楠),林分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0和0.52,处于中庸生长状态,乔木层树种不稳定;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霞 朱波 刘锐 陈实 周玉平 陈放
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对栽植5、10、17、22和26年的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的生物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与林龄并不呈线性相关.柳杉林的碳储量变化与林木生物量的增长趋势完全一致,5、10、17、22和26年柳杉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9.8、67.58、5.8、162和275 t/hm2.林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随年份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50~70 cm,但集中分布于50 cm以内.土壤有机碳表聚系数随林龄增长而减小,从5...
关键词:
人工柳杉林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碳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王启和 孙鹏 蒲春林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开敞度参数对柳杉林间伐前后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柳杉周围的同种树种相对减少,柳杉的混交度增加;而杉木的混交度变化则相反。柳杉和杉木的大小比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杉木最为明显。在角尺度方面,间伐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均匀分布。开敞度则由于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在人工择伐作业后,单木的优势地位、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以及所占生存空间的大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有利于培育大径级材和乡土树种的侵入。而林木分布格局的调整则明显滞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牟洪香 张玉珍
林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稳定性和更新苗的存活与分布,因此,研究林分结构与更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趋势面分析对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及更新苗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落叶松林为随机分布,32 a和39 a生落叶松林均呈均匀分布;更新苗在不同林龄落叶松林下均呈聚集分布,且与林龄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林龄林分结构随着林龄的增加林木分化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林龄增加林木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趋于稳定;不同林龄更新苗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更新苗分化不明显;草本植物对更新苗的数量和分布影响最大,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结合抚育间伐并对林下灌草及枯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促...
关键词:
人工林 空间结构参数 趋势面分析 更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奇 李际平 曹小玉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4种分布函数分别对3个林龄9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偏度系数均为正值,直径分布偏向中小径阶,6年生杉木偏度最大,13年生偏度最小。峰度系数6年生杉木均为正值,直径分布较集中,13年生、20年生杉木大都为负值,直径分布较离散。6年生杉木用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拟合效果好,13年生杉木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好,20年生杉木拟合效果均不理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直径分布 分布函数 林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兴召 陶彩蝶 李敬斋 徐小牛
根冠比是研究森林生物量存储方式和分配策略的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筛选134篇文献608条杉木Cunningh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根冠比(RSR)的数据,分别建立根冠比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的最优方程。根冠比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利用结构方程,阐述气候和林分因子与根冠比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林分密度和林龄对根冠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5(P<0.01),0.548(P<0.01),-0.462(P<0.01)和0.201(P<0.01)。年平均降水量和林龄还通过影响年平均气温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根冠比,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08(P<0.01)和-0.082(P<0.05)。影响杉木人工林根冠比变化因素的69%来自气候和林分因子。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 根冠比 结构方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翰琛 张雄清 张建国 屈彦成 姜丽
[目的 ]利用杉木密度间伐林探究林分生长优势在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为杉木林栽培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 ]以江西省分宜年珠林场青石湾杉木密度间伐林为研究对象,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生长优势与林龄、累积间伐强度、保留株数密度以及这些变量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 ]在间伐前后,生长优势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林龄以及保留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生长优势的负值未在最后的观测年出现。同一保留株数密度下,生长优势随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低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使得生长优势更趋近于0,有利于林木均衡生长,提高大径材产量。高密度种植,低密度管理不仅在间伐收获小树的同时,伴随着累积间伐强度的增强,生长优势增加,促进林分内大树的生长,从而收获大径材。
关键词:
生长优势 间伐 初植密度 竞争 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燕 李歆玉 张奕婷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刘讯
【目的】揭示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特征、地形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方法】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1)研究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92、11.22、0.21 g/kg,枯落物OC、TN、TP的化学计量比C/N、C/P、N/P平均值分别为31.31、4 296.96、148.73;(2)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含量和C/N在不同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T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 <0.05),中龄林枯落物C/P、N/P均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 <0.05);(3)枯落物养分TN与T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枯落物C/N与OC和TN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N/P和C/P与T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4)影响枯落物TP的因子是灌木层和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影响枯落物N/P和C/P的因子包括灌木层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分密度。【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间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TP含量、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乔木和灌木多样性是影响人工林枯落物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讯 石燕 姚思雨 王娑娑 丁波 张运林 武燕
【目的】分析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龄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设置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样地3个、近熟林样地5个、成过熟林样地3个,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计算其质量分数、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并测定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结果】1)三个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均随粒径减小而减少(P<0.05),而MWD和GMD在不同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马尾松人工林龄组的增长,土壤团聚体SOC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中龄林SOC含量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TN含量逐渐积累,近熟林和成过熟林TN含量显著高于中龄林(P<0.05),而TP含量逐渐消减,中龄林TP含量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SOC含量逐渐增加,黏粉粒和微团聚体中SOC含量显著高于大团聚(P<0.05),TN含量逐渐下降,大团聚体中TN含量显著高于黏粉粒(P<0.05)。3)大团聚体SOC含量及微团聚体TP含量与大团聚体分布、黏粉粒分布、MWD、GMD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微团聚体SOC含量与大团聚体分布、黏粉粒分布、MWD、GMD均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马尾松人工林龄组变化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团聚体养分含量变化,且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可获得贵州脆弱生态区马尾松人工林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养分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区域人工林土壤结构和抗侵蚀功能评价与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关键词:
柳杉 抚育间伐 生物量 生产力 林下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