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5)
- 2023(7760)
- 2022(6691)
- 2021(6109)
- 2020(5243)
- 2019(11460)
- 2018(11322)
- 2017(20943)
- 2016(11866)
- 2015(13044)
- 2014(13303)
- 2013(12926)
- 2012(12181)
- 2011(11199)
- 2010(11483)
- 2009(10773)
- 2008(11140)
- 2007(10185)
- 2006(9257)
- 2005(8541)
- 学科
- 济(44162)
- 经济(44085)
- 管理(41412)
- 业(38005)
- 企(33214)
- 企业(33214)
- 方法(18219)
- 财(14928)
- 数学(13982)
- 数学方法(13765)
- 技术(13712)
- 制(13582)
- 学(12864)
- 农(12069)
- 业经(11552)
- 中国(10236)
- 务(9633)
- 财务(9607)
- 财务管理(9584)
- 体(9531)
- 企业财务(9186)
- 理论(8768)
- 农业(8311)
- 环境(8200)
- 体制(7999)
- 银(7908)
- 银行(7860)
- 技术管理(7818)
- 划(7502)
- 融(7494)
- 机构
- 学院(181493)
- 大学(181447)
- 研究(67249)
- 济(67090)
- 经济(65536)
- 管理(64425)
- 理学(54713)
- 理学院(54006)
- 管理学(52893)
- 管理学院(52546)
- 中国(48717)
- 科学(45000)
- 京(39096)
- 农(37155)
- 所(36688)
- 财(34903)
- 研究所(33544)
- 业大(30208)
- 江(30160)
- 农业(29455)
- 中心(28923)
- 财经(26906)
- 范(24976)
- 北京(24597)
- 院(24593)
- 师范(24561)
- 经(24196)
- 省(23390)
- 州(23025)
- 技术(21438)
- 基金
- 项目(122102)
- 科学(94720)
- 基金(87977)
- 研究(83692)
- 家(80378)
- 国家(79787)
- 科学基金(65992)
- 社会(52565)
- 社会科(49797)
- 社会科学(49784)
- 省(48943)
- 基金项目(46943)
- 自然(44475)
- 自然科(43411)
- 自然科学(43390)
- 自然科学基金(42642)
- 划(41597)
- 教育(38233)
- 资助(36686)
- 编号(31351)
- 重点(28811)
- 部(26736)
- 发(26419)
- 成果(26197)
- 制(26074)
- 创(25857)
- 计划(24686)
- 创新(24515)
- 科研(23947)
- 课题(23496)
共检索到274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爱民 万成炎 吴晓辉 朱永祥 王建民 陆仁海 崔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 江敏 吴昊 习文双 潘璠 叶军强 于忠利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1年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及其外河道进行了16次调查,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33种(轮虫23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4种),优势种6种(轮虫4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种),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养殖塘和外河道共同优势种。Jaccard相似性分析表明,养殖塘与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物种组成整体上处于中等相似水平。总体上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外河道。养殖塘和外河道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56±0.48和1.55±0.34,表现为中度污染;Gleason-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81±0.32和0.76±0.33,表现为重度污染;养殖塘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水平,外河道水体则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WT)、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分布与WT、溶解氧(DO)、叶绿素a(Chl.a)、COD、悬浮物(SS)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具有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表明,TP和COD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浮游植物中的隐藻属、DO、和TN则是影响外河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且明显区别于外河道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揭示了人工干预对虾养殖生产会显著改变天然水体中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态养殖和水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俊 马旭洲 王友成 王武 王高龙 郎月林 李星星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4至10月采集了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养殖池和水源水体的后生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共检测出后生浮游动物59种,其中优势种14种。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裂痕龟纹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和尾三肢轮虫;枝角类优势种为长肢秀体溞、短尾秀体溞、蚤状溞、长额象鼻溞和圆形盘肠溞;桡足类优势种为锯缘真剑水蚤、跨立小剑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养殖池轮虫平均生物密度为562.78 ind/L,平均生物量为0.37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萍 徐晓群 徐旭丹 周孔霖 骆鑫 陈全震 曾江宁 寿鹿 张德民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张美昭 张兆琪 李德尚
:1997年 4月 5日至 1998年 9月 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 1.36~ 2 0g·L-1,总碱度变动于 2 .4~ 7.2mmol·L-1,pH值 8~ 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耐盐种或喜盐种 ,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 (原生动物 ) ;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 (轮虫 ) ;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 ) ;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念 谢从新 赵峰 吕元蛟 李瑞娇
报道了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及浮游动物与池塘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主养草鱼池塘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7属81种,其中原生动物20属27种,轮虫23属48种,枝角类2属4种,桡足类2属2种。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9~4.25)×104ind/L和2.64~7.06 mg/L。浮游动物的密度在7月份达到最大,生物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2.03~3.3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丰度与总氮和COD显著相关(P<0.05);轮虫丰度与总氮和氨氮显著相关(P<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志 吴霆 王家军 王柳富 张莹莹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_4~+-N、NO_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中华鳖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三角帆蚌 鱼类 施肥 综合养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王中华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宝红 肖调义 金红春 张婷 李德亮 陈开健 杨昌珍 刘寅初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外河最最小,为0.2661,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最高为3.7040。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均值外河最小为1.587 mg/L,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
关键词:
养殖类型 浮游动物 营养状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水质 浮游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伟 李飞 杨德国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关键词:
刺参 浮游细菌 AODC DVC HPC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曹煜成 刘孝竹 胡晓娟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