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9)
- 2023(10764)
- 2022(8872)
- 2021(8228)
- 2020(6728)
- 2019(15193)
- 2018(14728)
- 2017(26812)
- 2016(14713)
- 2015(16443)
- 2014(16043)
- 2013(15730)
- 2012(14509)
- 2011(13327)
- 2010(12788)
- 2009(11790)
- 2008(11445)
- 2007(9791)
- 2006(8516)
- 2005(7547)
- 学科
- 济(58815)
- 经济(58742)
- 管理(38080)
- 业(34790)
- 方法(27150)
- 企(26077)
- 企业(26077)
- 数学(24898)
- 数学方法(24728)
- 中国(19492)
- 农(16310)
- 贸(14598)
- 贸易(14593)
- 财(14350)
- 易(14329)
- 学(14326)
- 制(12414)
- 业经(11335)
- 农业(10610)
- 银(10239)
- 银行(10180)
- 体(9954)
- 行(9835)
- 融(9722)
- 金融(9715)
- 环境(9422)
- 技术(8527)
- 地方(8297)
- 出(8008)
- 关系(7873)
- 机构
- 大学(213569)
- 学院(210550)
- 济(91952)
- 经济(90509)
- 研究(83296)
- 管理(75166)
- 理学(65549)
- 理学院(64768)
- 管理学(63571)
- 管理学院(63223)
- 中国(62355)
- 科学(53255)
- 农(48412)
- 京(46013)
- 所(44235)
- 研究所(41227)
- 财(39087)
- 农业(38915)
- 业大(38098)
- 中心(35831)
- 财经(31957)
- 院(30259)
- 经济学(29796)
- 经(29583)
- 北京(29142)
- 江(29078)
- 经济学院(27062)
- 科学院(26289)
- 范(25447)
- 农业大学(25210)
- 基金
- 项目(151265)
- 科学(117707)
- 基金(112428)
- 家(104202)
- 国家(103437)
- 研究(100881)
- 科学基金(85193)
- 社会(66463)
- 社会科(63106)
- 社会科学(63093)
- 基金项目(58691)
- 自然(56800)
- 省(56178)
- 自然科(55580)
- 自然科学(55557)
- 自然科学基金(54601)
- 划(49687)
- 资助(46277)
- 教育(45393)
- 编号(36153)
- 重点(35366)
- 部(34045)
- 发(32401)
- 创(31585)
- 计划(30701)
- 科研(30218)
- 创新(29865)
- 国家社会(29705)
- 中国(29121)
- 成果(28555)
共检索到306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肖广侠 孟宪红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张庆文 罗坤 李战军
采用单胞藻(SA)、配合饵料(AF)、轮虫(BP)和卤虫幼体(BS)4种饵料,设计了SA+AF、SA+AF+BP、SA+AF+BS和SA+AF+BP+BS 4种饵料组合并用于中国对虾苗种培育,投喂SA+AF饵料的受精卵分设"碘伏"消毒及未消毒组,投喂其他饵料的受精卵均为"碘伏"消毒组。分析各期幼体成活率、P10体重及WSSV携带量,结果表明,N-Z期间,受精卵消毒与否及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Z-P期间,投喂BP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未投喂BP组(P<0.01);投喂SA+AF+BS的幼体在M-P期间成活率与其他饵料组差异极显著(P<0.01);投喂SA+AF+B...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世瑞 高焕 孔杰 王如才
采用4种饵料投喂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用投喂感染的方法人工感染WSSV。测定体长、体重以及各组的攻毒存活率,实验周期15 d。ANOVA分析结果表明,投喂鲜活卤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5)。投喂卤虫成体和投喂鱼肉两组的攻毒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饵料和蛤蜊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5),投喂人...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饵料 人工感染 WSSV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天时 孔杰 刘萍 张庆文 王清印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养殖密度 生长 存活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旭鹏 孟宪红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李伟亚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08copies、1.0×109copies、2.1×109copies WSSV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389.3、323.3和187.3 h,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WSSV的感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WSSV的中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林华 沈南南 江海仪 欧阳乐飞 张庆起 胡广伟 王攀攀 高焕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存活率(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_(5)~P阶段大批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的分别高0.35 U/mg prot和0.04 U/mgprot。本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存活率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能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物饵料 幼体发育指数 消化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关键词:
短蛸幼体 摄食行为 饵料结构 生长 存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陈明 朱钧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合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 ,以各期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 ,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轮虫是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Ⅰ、Ⅱ期 )的适口饵料 ,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 ,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 ,未强化的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 6 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状Ⅰ、Ⅱ期投喂 40ind·mL-1轮虫 ,从Ⅲ期开始投喂 10ind·mL-1卤虫无节幼体 ,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体 发育 存活率 饵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桂玲 梁萌青 常青 王家林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投喂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A(V_A)、维生素E (V_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饲喂活饵组为对照组.研究了维生素A、E对凡纳滨对虾受精率、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饲料中添加0.002%V_E)、2(饲料中添加0.002%V_E,0.004%V_A)、3组(饲料中添加0.004%V_A)凡纳滨对虾的受精率、孵化率、幼体存活率及仔虾应激实验(仔虾入淡水30min,再入海水30min)后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第4组(饲料中未添加V_A、V_E),而且第2组凡纳滨对虾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存活率(Z_1-M_2)与第1、3组相比有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生力 刘福军 冯普刚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及饵料对卵、无节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对南美白对虾卵和无节幼体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 ,并比较幼体阶段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其变化。在卵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 ,而在无节幼体中则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EPA和DHA。在从卵到无节幼体的发育过程中 ,除EPA和DHA占总脂肪酸比例有较明显的上升外 ,其他脂肪酸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总体变化特点为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逐渐下降 ,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亲虾饵料沙蚕 (Nereisspp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维娜 王安利 刘存岐 王所安 王荣端 马志强
在铜含量不同的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及体内铜、锌和铁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饵料中铜含量为25.27mg/kg时,可使体长为30~40mm的中国对虾增长最快。饵料中铜含量与对虾头胸部铁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对虾腹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铜 锌 铁 饵料 中国对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汉华 李敏 朱长波 吴进锋 陈利雄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hannai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
关键词:
饵料 黑鲍幼鲍 生长 存活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春琳 尹飞 王武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志煌 吴建绍 周宸 林琪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红条鞭腕虾 光照 生物饵料 溞状幼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通过室内生长实验的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在不同盐度下摄食日本刺沙蚕及盐度 31海水中摄食日本刺沙蚕和配合饲料的碳收支。结果显示 ,盐度 5~ 35范围内 ,水温 2 5℃时 ,中国对虾的碳摄食量在盐度 13时达到最大为 61.64 (mg·g- 1·d- 1) ;而最适生长的盐度条件为 2 0 ,此时的碳利用效率最高为 2 5 .84% ,碳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 3.89%。盐度影响中国对虾碳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摄食量和碳的转换效率。中国对虾摄食沙蚕的生长显著大于摄食配合饲料的 ,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碳转换效率分别为摄食碳的 2 6.80 %和 13.78%。饵料对碳生长的影响机制是由碳同化率和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