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0)
- 2023(12160)
- 2022(10635)
- 2021(9887)
- 2020(8374)
- 2019(19039)
- 2018(18810)
- 2017(35988)
- 2016(19847)
- 2015(21879)
- 2014(21589)
- 2013(21350)
- 2012(19349)
- 2011(17366)
- 2010(16842)
- 2009(15239)
- 2008(14625)
- 2007(12384)
- 2006(10587)
- 2005(8842)
- 学科
- 济(72730)
- 经济(72649)
- 管理(54872)
- 业(52589)
- 企(43308)
- 企业(43308)
- 方法(36539)
- 数学(31961)
- 数学方法(31637)
- 农(19926)
- 学(18775)
- 财(18055)
- 中国(17992)
- 业经(16303)
- 贸(14407)
- 贸易(14403)
- 地方(14315)
- 易(13988)
- 农业(13526)
- 技术(12535)
- 环境(12495)
- 和(11917)
- 理论(11891)
- 务(11812)
- 财务(11754)
- 财务管理(11738)
- 制(11536)
- 企业财务(11110)
- 划(10593)
- 银(9856)
- 机构
- 大学(277833)
- 学院(275866)
- 管理(110816)
- 济(103026)
- 经济(100804)
- 理学(97932)
- 理学院(96836)
- 管理学(94991)
- 管理学院(94536)
- 研究(92994)
- 中国(65268)
- 科学(63836)
- 京(58635)
- 农(55322)
- 业大(50133)
- 所(48190)
- 研究所(45047)
- 农业(44327)
- 财(43606)
- 中心(41195)
- 江(38066)
- 财经(36453)
- 北京(36358)
- 范(35174)
- 师范(34619)
- 院(34035)
- 经(33317)
- 州(31115)
- 技术(30476)
- 农业大学(29829)
- 基金
- 项目(204226)
- 科学(158097)
- 基金(147294)
- 研究(140652)
- 家(132445)
- 国家(131385)
- 科学基金(110925)
- 社会(86584)
- 社会科(82004)
- 社会科学(81981)
- 省(80862)
- 基金项目(79830)
- 自然(76457)
- 自然科(74659)
- 自然科学(74633)
- 自然科学基金(73283)
- 划(69096)
- 教育(63842)
- 资助(60305)
- 编号(56131)
- 重点(45933)
- 部(43586)
- 成果(43248)
- 发(42973)
- 创(42794)
- 计划(40719)
- 科研(40306)
- 创新(39906)
- 课题(38399)
- 大学(36892)
- 期刊
- 济(103493)
- 经济(103493)
- 研究(73205)
- 学报(55187)
- 农(48470)
- 科学(47114)
- 中国(45725)
- 大学(39746)
- 学学(37959)
- 管理(37422)
- 农业(33804)
- 财(30763)
- 教育(26728)
- 技术(21621)
- 业经(18188)
- 融(17984)
- 金融(17984)
- 业(17501)
- 经济研究(16861)
- 财经(16536)
- 科技(15953)
- 业大(15492)
- 版(14533)
- 图书(13965)
- 经(13947)
- 问题(13767)
- 理论(13141)
- 林业(12991)
- 技术经济(12612)
- 农业大学(12429)
共检索到374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捷 李超伦 蒲新明 张展
在食物浓度为1.0μg C/ml的条件下,研究了硅藻对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食物处理:三角褐指藻Pt,中肋骨条藻Sc,混和硅藻D-mix,亚心型扁藻Ts,眼点拟球藻No和4种微藻混合DG-mix。16d的室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初始产卵率相比,硅藻中,中肋骨条藻处理产卵率高于三角褐指藻处理,而所有混合食物处理中产卵率均可保持较高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单种硅藻对产卵率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对其他食物的摄食补充而被减弱甚至消除。实验中卵在过滤海水中的孵化率与在藻液中无显著差异,表明硅藻并未释放阻碍卵孵化的代谢物质;各处理间孵化率的差异则证明在该浓度下,藻类对双刺纺...
关键词:
双刺纺锤水蚤 硅藻 产卵率 孵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景斐 朱爱意 李彬 夏灵敏 张建设
采用生化手段对舟山附近海域中浮游桡足类夏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两种单胞藻饵料小球藻(Chlorell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纺锤水蚤在投喂三角褐指藻和投喂小球藻后,其体内粗蛋白湿重含量分别为(6.51±0.46)%和(5.21±0.98)%,比对照组(2.44±0.63)%显著上升(P<0.05);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粗脂肪湿重含量(0.2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亚 薛毓才 陈慧聪 舒皝 穆亮亮 蒋刚 王伟隆 黄旭雄
为了探究培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的适宜饵料,选用玉米粉、酵母、小球藻粉(Chlorella sp.)、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6种饵料分别喂养隆线溞,并测定隆线溞的生长繁殖参数、饵料营养组成及养殖水体水质和细菌含量等参数。结果显示,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在培养各阶段均具有最高的成活率;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首次产子代时间(4.0 d)显著快于其他各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繁殖量(375.2 ind);投喂玉米粉组子代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其他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净繁殖率R0 (293.3),且显著高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组隆线溞具有最短的平均世代时间T (5.0 d),且显著低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差异(P>0.05), 3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关键词:
隆线溞 饵料 生长繁殖 种群动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元英 戴习林 蔡生力 臧维玲 丁福江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捷 梁彦娟 刘泽浩 李永强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对中华哲水蚤繁殖的影响,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两种微藻内源醛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海洋原甲藻相比,中肋骨条藻对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产卵率和孵化率都存在负面影响。在微藻内源醛类分析中,检测到中肋骨条藻中含有6种醛类,而在海洋原甲藻中仅检测到两种醛类。不论是从单种醛类的含量上,还是醛类总含量上,中肋骨条藻中醛类含量都明显高于海洋原甲藻,这意味着硅藻释放的醛类物质对中华哲水蚤的繁殖和存活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硅藻 中华哲水蚤 繁殖 醛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令令 薛毓才 蒋刚 时立秋 黄旭雄
锯齿新米虾为刀鲚幼鱼阶段的优质生物饵料。为探究不同温度(20℃、25℃和30℃)和不同饵料(虾片、沼虾商品饲料和小球藻)对锯齿新米虾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实验室孵化后7 d的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仔虾为对象进行为期91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0℃组的存活率(93.33%±7.20%)显著高于30℃组(P<0.05);温度对锯齿新米虾体长、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温度升高锯齿新米虾发育显著加快,30℃、25℃和20℃下初次抱卵时间分别为(39.25±3.20) d、(55.00±1.00) d和(162.33±1.53) d;但20℃锯齿新米虾初次抱卵时的体长、体质量及抱卵量均显著高于25℃和30℃(P<0.05),25℃组与30℃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温度下锯齿新米虾的相对繁殖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性降低;锯齿新米虾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6.57℃,有效积温为507.54℃·d;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6.69℃,有效积温为279.98℃·d。投喂小球藻组锯齿新米虾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显著低于投喂其它饵料组(P<0.05),投喂沼虾商品饲料可以显著提高锯齿新米虾的初次抱卵体长、体质量、抱卵量及相对繁殖力(P<0.05)。综上所述,人工养殖锯齿新米虾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沼虾商品饲料是锯齿新米虾的适宜饵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志煌 吴建绍 周宸 林琪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红条鞭腕虾 光照 生物饵料 溞状幼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晓霞 黄翔鹄 李长玲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牟氏角毛藻对双齿许水蚤生长、存活和生殖的影响,并构建双齿许水蚤在不同食物浓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实验共设5个浓度组(0.5×105、3×105、6×105、12×105、17×105个/m L),结果显示,食物浓度对双齿许水蚤的幼体生长率、发育时间、存活率及孵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当食物浓度为3×1056×105个/m L时,双齿许水蚤的发育速率、生长率及孵化率显著高于浓度最低组(0.5×105个/m L)和浓度最高组(17×105个/m L),其幼体的发育时间为174192 h,生长率为0.6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捷 蒲新明 张展 李超伦 孙松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摄食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后产卵率、孵化率变化。22d的实验时间,摄食三角褐指藻的中华哲水蚤平均产卵率为0.24±(0.07)/d,雌体存活率较低,摄食球等鞭金藻的产卵率为7.84±(1.12)/d,雌体存活亦较高。不论在藻类溶出液和过滤海水中摄食三角褐指藻后所产的卵孵化率都低于摄食球等鞭金藻者。这表明对照球等鞭金藻相比,硅藻三角褐指藻对中华哲水蚤产卵和孵化都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在三角褐指藻细胞内,对桡足类繁殖十分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特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豪 陈孝煊 张冬晓 陈昌福
对草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其肠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摄食后的草鱼分别于3、6、12、24、48和72h取样,对其前、中、后肠内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摄食前,草鱼肠道中的细菌数量为105cfu/g~106cfu/g,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达到106cfu/g~108cfu/g)后减少的趋势。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104cfu/g和106cfu/g。摄食后,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变化,其组成与人工配合饲料或紫背浮萍相似。饵料中的菌群在摄食后48h内可以影响草鱼的肠道中的菌群的数量及组成。
关键词:
草鱼 摄食 肠道菌群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吴旭干 唐伯平 滕炜鸣 成永旭 王金峰 周波 胡冰 杨筱珍
比较了螺旋藻粉(A组)、玉米粉(B组)、面粉(C组)和发酵猪粪(D组)四种饵料对成体瘤背石磺摄食、成活、产卵量和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亲本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在90%以上,面粉对亲本瘤背石磺具有较好的诱食性,发酵猪粪组的瘤背石磺摄食量较小;(2)B、C两组亲本的产卵总量明显大于A、D两组,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每只亲本7.27×104个和6.79×104个,A、D两组亲本的平均产卵量仅为B、C两组的70%左右。B、C两组亲本的产卵高峰出现在8月26日左右,而A、D两组则出现在8月28-30日之间;(3)A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达73.97%,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
关键词:
瘤背石磺 饵料 生殖性能 孵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计阳 隋丽英 吴旭干 成永旭 Wille Mathieu Sorgeloos Patrick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经一次受精便可多次产卵。与其他的虾类一样,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脏需从外界汲取许多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淋巴转移到卵巢以供胚胎发育和幼体孵化。亲蟹的营养需求可以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加以研究。第一次抱卵之后亲蟹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物质,需要在二次抱卵前的短时间内得到及时补充。通常来说,二次抱卵蟹的产卵力低下,幼体质量差。因此研究饵料对二次抱卵期间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实验分4组,分别以3种天然饵料缢蛏(TC)、沙蚕(TS)、杂鱼(TT)和一种人工饵料(TA)投喂中华绒螯蟹亲蟹,投喂周期为2个月(...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营养 二次抱卵 幼体质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旭峰 宋祥甫 周文宗 陈桂发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0.01)mg,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显示: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及蛋黄组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59.00%、38.67%和27.00%,三组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和对照组的泥鳅仔鱼全长分别为(26.43±1.96)mm、(28.30±7.64)mm和(12.74±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