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0)
- 2023(5033)
- 2022(4398)
- 2021(4090)
- 2020(3453)
- 2019(7469)
- 2018(7477)
- 2017(12902)
- 2016(7475)
- 2015(8027)
- 2014(7439)
- 2013(6829)
- 2012(5912)
- 2011(5589)
- 2010(5497)
- 2009(5211)
- 2008(4702)
- 2007(3959)
- 2006(3399)
- 2005(2917)
- 学科
- 济(19169)
- 经济(19153)
- 管理(14004)
- 业(12364)
- 学(11176)
- 企(9909)
- 企业(9909)
- 理论(7002)
- 方法(6576)
- 农(6386)
- 中国(6049)
- 教学(5961)
- 教育(5549)
- 数学(5256)
- 数学方法(5110)
- 业经(4548)
- 财(4395)
- 贸(4242)
- 贸易(4239)
- 农业(4134)
- 易(4110)
- 学法(4070)
- 教学法(4070)
- 学理(3615)
- 学理论(3615)
- 制(3553)
- 环境(3501)
- 和(3488)
- 经济学(3488)
- 研究(3325)
- 机构
- 学院(94181)
- 大学(91675)
- 研究(35260)
- 济(28322)
- 经济(27541)
- 管理(27241)
- 科学(26276)
- 中国(23791)
- 理学(23218)
- 理学院(22848)
- 农(22404)
- 管理学(22067)
- 管理学院(21905)
- 京(19801)
- 所(19661)
- 研究所(18379)
- 农业(18256)
- 业大(17611)
- 中心(14952)
- 技术(14917)
- 范(14767)
- 江(14570)
- 师范(14493)
- 院(12981)
- 财(12640)
- 州(12166)
- 北京(12142)
- 农业大学(11909)
- 省(11668)
- 室(11651)
- 基金
- 项目(65910)
- 科学(48674)
- 研究(46002)
- 基金(43320)
- 家(40536)
- 国家(40197)
- 科学基金(31953)
- 省(28119)
- 社会(24902)
- 划(24081)
- 社会科(23271)
- 社会科学(23266)
- 教育(23077)
- 自然(22279)
- 基金项目(22238)
- 自然科(21748)
- 自然科学(21739)
- 自然科学基金(21303)
- 编号(20323)
- 资助(17829)
- 成果(16407)
- 重点(16400)
- 课题(15077)
- 发(14669)
- 计划(14272)
- 创(14206)
- 科技(13361)
- 创新(13264)
- 年(13255)
- 科研(13028)
共检索到136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灵 吴美玲 包花尔 都格尔 祁生旺 王秀梅 尉立萍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容积(除瓣胃外)表现为青草羊最大,其次为放牧羊,干草羊最小。瘤胃前庭黏膜面及肉柱上均有乳头,游标卡尺测定结果显示,瘤胃胃壁乳头的高度表现为干草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放牧羊最矮;网格数以青草羊最多,放牧羊和干草羊基本相似;瓣胃容积表现为放牧羊最大,其次为干草羊,青草羊最小;瓣胃的大、中、小瓣叶表现为放牧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干草羊最低,并发现其有最小瓣叶。在网瓣口处均有10排纵行的高而锐的乳头,每一排乳头延续形成一个大瓣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长青 金海 栗原光规
为了解天然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种群组成。选取甲烷菌mc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利用PCR技术对从瘤胃液中抽提的细菌总DNA进行扩增,并建立了甲烷菌特异性的mcrA基因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I对该文库特异性片段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放牧和舍饲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mcrA基因片段被分成6个不同的RFLP类型,并由此建立了DNA指纹图谱;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其属于甲烷杆菌目和甲烷微菌目,且绒山羊瘤胃中的甲烷菌大部分属于甲烷短杆菌。放牧绒山羊瘤胃内甲烷菌种类比...
关键词:
甲烷菌 mcrA基因 瘤胃液 绒山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燕军 尹俊 李金泉 李长青
【目的】了解绒山羊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绒山羊的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在胎龄55~65d毛囊开始发生形成毛芽;胎龄135d,大多数初级毛囊和一部分次级毛囊发育基本成熟;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结论】了解了绒山羊毛囊的结构组成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绒山羊 毛囊 结构 形态发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邰大鹏 乃门塔娜 诺明途 王潇 梁浩 刘东军
阿尔巴斯绒山羊多潜能干细胞(giPSCS)在遗传育种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还没有完善的giPSCS诱导及培养体系。为了获得稳定的giPSCS诱导及培养体系,根据培养基中添加的血清和小分子化合物的不同,构建了5组不同的培养基体系,分别观察了giPSCS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增殖能力以及重编程效率,并检测了不同组giPSCS的多潜能性,最后分析了不同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giPSCS重编程效率和干细胞标记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清的添加更适合giPSCS的诱导培养,小分子化合物VC、VPA和LiCL能有效促进giPSCS的生成和自我更新。这为完善而稳定的绒山羊i PSCS诱导培养体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双庆 刘臻
在 6m× 4m× 2 5m、 2m× 2m× 2 5m的两组 6口网箱中按 195尾 /m2 、 15 0尾 /m2 、 115 /尾m2 三种密度投放湘云鲫 ,大、小网箱分别投喂含粗蛋白质为 35 2 %和 30 0 %的两种饲养。两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 :大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5 8、 0 81、 0 6 3,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 4 4 %、 4 7%、4 3% ;小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组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2 5、 0 4 1、 0 34,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4 3%、 4 4 %、 4 2 %。对比试验表明用粗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网箱 饲料 密度 湘云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玥瑞 李科南 张晓东 娜梅拉 娜仁花
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液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的8月龄、体重约25kg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苜蓿组(G1)、苜蓿补饲精料组(G2)、玉米秸秆组(G3)和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G4),试验期共25d,其中预饲期20d。在正式试验期第5天,经口腔采集瘤胃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97%的原则,4组样品共产生1 39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共享OTU 1 040个,约占总数的74.34%;各组α多样性指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门水平最优势菌为拟杆菌门,科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科,属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属,在所有占总细菌比例大于1%的瘤胃细菌中,G2组软壁菌门比例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G1组毛螺旋菌科比例显著(P0.05)。综合得出,不同饲粮类型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最优势菌科是普雷沃氏菌科,最优势菌属是普雷沃氏菌属;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菌群结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濛 刘志红 奈日乐 谢遇春 马丽娜 米璐 李金泉 李婕
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周期内皮肤基因表达规律以及皮肤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平台RNA-Seq技术,对3只成年雌性阿尔巴斯型内蒙古绒山羊全年12个月的皮肤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将无参考基因组de novo拼接组装的unigene运用Nr,GO,COG以及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在全年各月份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测序获得的unigene数为105 854条,比对注释基因55 541个,其中共有51 078条转录本进行了GO注释,21 189条转录本在COG数据库分析得到注释,26 201条预测基因KEGG数据库比对成功。其中皮肤基因GO注释在生物学功能分类中,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控、生物功能调控以及刺激应答方面注释到的转录本比例最大;在分子功能分类中,结合以及催化活性作用方面注释到的转录本比例最大;通过COG数据库的比对注释,看到皮肤表达基因的同源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基因转录、翻译后修饰、和信号传导机制方面,反而在同工酶转运和代谢、细胞动力、二级代谢生物合成、转运和催化以及核结构方面注释到的基因极少;皮肤转录组数据与KEGG数据库比对,得到皮肤相关转录本较为富集的几条通路分别为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gnaling pathway,Notch 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TGF-β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以及Focal signaling pathway;通过绒山羊不同月份皮肤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出绒山羊全年皮肤生长周期中基因差异变化规律为绒山羊全年皮肤共有4次较为剧烈的基因差异变化,第1次发生在2月与3月之间,第2次发生在3月与4月之间,第3次发生在6月与7月之间,第4次发生在10月与11月之间,前2次出现的基因差异变化较后2次剧烈得多,说明绒山羊绒毛生长启动时基因变化剧烈,而绒毛生长到休止时的皮肤基因变化较为缓和,是一个基因缓慢变化的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治学 任建设 潘广林 唐仕兴 赵鹏鹏 张军风
选用人工饲养的6对成年健康朱 为试验亲鸟,于2000~2002年在陕西洋县和周至进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自然繁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朱 的营巢、交尾、产卵、孵化及哺育等繁殖行为正常,繁殖成绩较高;2002年平均每对亲鸟产卵3枚,受精率88.9%,受精卵孵化率100%,雏鸟成活率87.5%,每对亲鸟年均繁殖雏鸟2.3只。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可以自然繁殖,并已获得成功。
关键词:
朱 人工饲养 自然繁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d,对收集的数据以60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
关键词:
梅花鹿 行为节律 圈养 半散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国富 李红文 周诗其 谷长勤 胡薛英
对湖北省某地发生的以高热、皮肤出现丘疹、消瘦、母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 ,进行了病例调查、临床症状、大体剖检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在感染山羊的皮肤上皮细胞、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发现有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存在。其他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病理变化确诊该病为山羊痘 ,并讨论了该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
关键词:
山羊痘 病理变化 包涵体 诊断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权 张东鸣 周景祥 吴莉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耿 毛胜勇 朱伟云
通过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混合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瘤胃液在含底物(玉米粉、豆粕和黑麦草)和延胡索酸(0、4、8和12 mmol.L-1)条件下发酵24 h。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期内,不同浓度的延胡索酸均显著提高了累积产气量,同时显著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及其组成,降低乙酸的浓度及比例,增加丙酸的浓度及比例。其中4 mmol.L-1延胡索酸在12~24 h提高了TVFA浓度和丙酸浓度(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玉荣 范文斌 李长青 尹俊 张燕军 李金泉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一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份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份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份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关键词:
绒山羊 次级毛囊 组织形态 周期性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维斌 王加启 毛玉胜
选用6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阉牛,对其在高、中、低3种饲养水平下的瘤胃氮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瘤胃氮的代谢随饲养水平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趋势。在高饲养水平下,瘤胃内平均氨浓度显著高于低、中饲养水平(P<0.01);瘤胃内降解氮(RDN)的利用效率与瘤胃氨氮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在高、中、低3种饲养水平下,瘤胃微生物对瘤胃降解氮的利用效率分别为(64±8)%,(52±16)%及(23±3)%;不同饲养水平下,十二脂肠TN(总氮)、NAN(非氨氮)、EN(内源氮)流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均以高饲养水平下最高;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微生物氮(MN)的产量最高,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金玉 焦金真 冉涛 汤少勋 康劲翮 谭支良
【目的】探究在放牧、舍饲条件下幼龄山羊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经产湘东黑山羊母羊25头,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怀孕后产羔,获得36头羔羊,不记公母。出生后20 d内所有羔羊均仅喂以母乳。在0、7、14 d,每个时间点分别随机选取4头屠宰;21 d时,将剩余的24头羔羊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2头,除母乳外,放牧组以牧草为食,舍饲组补给精料及与放牧组相同的牧草,40 d断奶;在42、56、70 d时,两组每个时间点分别随机选取4头进行屠宰。称量宰前活重、胴体重,采集背最长肌,测定肌肉中粗蛋白(CP)、肌内脂肪(IMF)、氨基酸(AA)、脂肪酸(FA)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