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6)
- 2023(6290)
- 2022(5258)
- 2021(4788)
- 2020(3956)
- 2019(8799)
- 2018(8417)
- 2017(15615)
- 2016(8849)
- 2015(9626)
- 2014(9010)
- 2013(8612)
- 2012(7784)
- 2011(7076)
- 2010(6741)
- 2009(5860)
- 2008(5788)
- 2007(4808)
- 2006(4057)
- 2005(3348)
- 学科
- 济(28709)
- 经济(28668)
- 管理(24578)
- 业(23816)
- 企(18274)
- 企业(18274)
- 方法(14548)
- 数学(13079)
- 数学方法(12966)
- 农(10129)
- 财(8553)
- 学(7504)
- 贸(7493)
- 贸易(7492)
- 易(7322)
- 中国(7126)
- 业经(6910)
- 农业(6816)
- 理论(6077)
- 技术(5757)
- 务(5587)
- 财务(5583)
- 财务管理(5575)
- 企业财务(5351)
- 制(5215)
- 环境(5125)
- 划(4570)
- 教学(4557)
- 银(4301)
- 银行(4258)
- 机构
- 学院(122491)
- 大学(121954)
- 济(47375)
- 经济(46571)
- 管理(46163)
- 研究(42334)
- 理学(41645)
- 理学院(41180)
- 管理学(40377)
- 管理学院(40194)
- 农(33826)
- 科学(29498)
- 中国(29406)
- 农业(27429)
- 业大(26756)
- 京(24781)
- 所(22568)
- 研究所(21283)
- 财(19050)
- 中心(18738)
- 农业大学(18523)
- 江(17346)
- 财经(16278)
- 院(15104)
- 经(15089)
- 北京(14611)
- 范(14601)
- 师范(14228)
- 技术(14120)
- 业(14061)
- 基金
- 项目(93210)
- 科学(72312)
- 基金(68126)
- 家(63791)
- 国家(63259)
- 研究(60295)
- 科学基金(52815)
- 社会(38451)
- 自然(37497)
- 基金项目(37236)
- 省(37234)
- 自然科(36697)
- 自然科学(36680)
- 社会科(36495)
- 社会科学(36484)
- 自然科学基金(36077)
- 划(32090)
- 教育(28751)
- 资助(26667)
- 编号(22876)
- 重点(21628)
- 创(20255)
- 部(20085)
- 计划(20033)
- 发(19149)
- 创新(18930)
- 科研(18875)
- 业(18548)
- 科技(17935)
- 农(16755)
共检索到162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航 熊子标 首雅潇 谢清 谢和芳
【目的】探究两种饲养方式对0—3周龄雏鹅夜间采食行为的影响,分析夜间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以期为生产中安排饲喂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体重基本一致((97.78±2.67)g)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两组(公母各半),即网上平养(net rearing,NR)组和地面平养(floor rearing,FR)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于2016年8月在西南大学畜禽养殖基地进行,试验期共21 d,平均温度为(28.72±2.16)℃,相对湿度为(85.76±8.73)%。参照美国NRC(1994)鹅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代谢能为11.97 MJ·kg~(-1),粗蛋白质含量为20.43%,试验期自由采食和饮水。记录日采食量,于7、14和21日龄称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测定试验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试验结束前3d,利用红外高清监控摄像系统进行录像采集,将视频采集后,利用视频软件,参照鸡和小鼠夜间行为观察的方法加以改进,每间隔10 min设定为一个视频段,共72个视频段,重复观察鹅的夜间采食行为,观察时间为18:00至次日6:00,记录鹅夜间采食行为时间。【结果】N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为19.07 min,FR组平均每只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14.26 min,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5),NR组鹅末重显著高于FR组(P<0.05),NR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FR组(P<0.01),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FR组(P0.05)。对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可知,NR组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平均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5)。通过建立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与生产性能间回归方程可知,NR组平均日采食量y1(g·d~(-1))、平均日增重y2(g·d~(-1))和料重比y_3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1(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1=-222.70+29.96x_1-0.78x21(R~2=0.956,P=0.009)、y_2=6.73+1.46x1(R~2=0.650,P=0.043)、y_3=2.83-0.05x1(R~2=0.654,P=0.050);由于FR组料重比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固不能建立回归方程。因此,FR组平均日采食量y4(g·d~(-1))、平均日增重y5(g·d~(-1))与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x2(min/12h)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4=~(-1)0.10+4.13x_2(R~2=0.904,P=0.004)、y5=-39.82+4.83x2(R~2=0.644,P=0.045)。【结论】两种饲养方式下,NR组鹅夜间采食行为持续时间高于FR组,且夜间采食行为的增加提高了鹅的生产性能。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网上育雏方式,同时要保证夜间饲粮的供应,满足雏鹅的夜间采食活动。
关键词:
饲养方式 鹅 夜间采食行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桂荣 康相涛 李国喜 韩瑞丽 王彦彬 李明 贾海芳
将固始鸡饲养至4周后,分别笼养和放养至18周,测量其体尺、屠体性能,到42周龄测量蛋品质。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蛋品质除了蛋重和蛋壳厚度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放养条件下,纤维素酶高于笼养,而对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固始鸡 屠体性状 体尺 消化酶 蛋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洪龙 杨杰 徐小波 潘孝青 秦枫 李健 徐业飞 周晓云 顾洪如
【目的】在两种饲养方式下,对猪运输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待宰栏行为和宰时血液福利指标作对比分析,以期说明发酵床饲养可降低猪对宰前应激的生理反应,最后对胴体性质和肉品质进行评估。【方法】按照密度一致原则(0.85 m~2/头),将144头日龄相近(70.47±1.60 d)体重为(27.08±1.06)kg的杜长大三元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即水泥地面饲养组(concrete floor house,cf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组6次重复,cfh和dlh中每个重复分别为10和14头,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期间记录猪日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64和106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桦 郑少锋 郭亚军
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模型,对2000和2003年我国生猪饲养业不同饲养方式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散饲养50 kg生猪,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6.83%,折算金额为19.15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7.69%和人工费用增加了5.09%,分别使生产成本增加了16.58元和3.08元;规模饲养50 kg生猪,其2003年的生产成本较2000年增加了8.74%,折算金额为23.79元,主要是由于直接物质费用上升了11.19%和人工费用降低了6.85%,分别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了26.94元和降低了1.63元。直接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各项物资的价格及劳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伟 刘春明 梁兵 阙劲松 黄坤 王超 吕娅维 李宏光
采用5叶1心期烟苗,每株接蚜9头,繁殖烟蚜,按蜂蚜比1∶50接入成蜂,研究了封闭式和开放式接蜂方法的僵蚜数量以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采用封闭式接蜂的方法僵蚜数量较高,达428.20头/株,与采用开放式接蜂方法的僵蚜数量(233.97头/株)有显著差异。采用封闭式接蜂方法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了蜂蚜比1∶50和1∶100在不同接蜂时机(株蚜量150、250、350、450和550头/株)条件下,结果表明,接蜂时机与接蜂量是影响僵蚜数量的2个重要因素,2者对繁蜂效果的影响均显著。在蜂蚜比为1∶50、株蚜量为350头/株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繁蜂效果,累计僵蚜量可达627.47头/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莹莹 张怀霞 谢雯 任昊 张春梅 陈倩 贾建磊
【目的】旨在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牦牛空肠差异蛋白的影响。【方法】试验随机选择年龄、体况相似的阿什旦公牦牛12只,分别在高精料舍饲模式和自然放牧饲养模式下饲养180 d后采集牦牛空肠样本,采用蛋白质组学结合质谱技术进行牦牛空肠蛋白质表达差异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共96种,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中细胞质蛋白占23.54%、核蛋白占20.40%、线粒体蛋白占19.56%、细胞外蛋白占11.30%、质膜蛋白占7.53%。GO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细胞组分,差异蛋白质主要在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中富集;基于分子功能,差异蛋白质主要在氧化还原酶活性、细胞间粘着连接、腺苷酸激酶活性、结合蛋白和结构分子活性中富集;基于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主要在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细胞对脂肪酸的反应、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中富集。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在紧密连接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和调控干细胞的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富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依据结构蛋白和炎症反应蛋白构成一个复杂而强大的互作网络。【结论】长期高精料的全舍饲饲养模式会对牦牛的空肠造成损害。9种与牦牛空肠屏障和功能相关蛋白质(Occludin,Claudin,Zo-1,ATP1B3,HKDC1,GPR41,IL-6,TNF-α和CCL5)表现相对活跃,可以作为候选目的蛋白进行下一步研究。因此,高精料的全舍饲饲养只适合短期内的牦牛育肥,不适合长期的牦牛养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建民 王波 祁敏丽 王世琴 屠焰 陶晓菁 刁其玉 张乃锋
【目的】研究不同开食料采食水平断液体饲粮(代乳品)对羔羊生长、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羔羊最佳断代乳品时间,为羔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断代乳品时开食料采食水平为试验因子,选取体重接近的纯种湖羊羔羊64只,分为4组,每组16只,每个重复1只。于1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品,于15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开食料自由采食。当羔羊连续3d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达到200、300、400和500g时分别断掉代乳品,对应地分别为A、B、C和D组。动物饲养试验过程中,测定羔羊生
关键词:
羔羊 湖羊 代乳品 生长发育 断奶 瘤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d,对收集的数据以60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
关键词:
梅花鹿 行为节律 圈养 半散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怀霞 张莹莹 任昊 谢雯 陈倩 侯生珍 贾建磊
【目的】探索全舍饲饲养方式取代传统饲养方式后对藏系绵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型藏羊后备母羊12只(1~1.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全舍饲饲养(RS)和自然放牧饲养(RF),试验期60 d。试验期第58~60天,采用全收粪法收集不同饲养方式下藏系绵羊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①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自然放牧饲养方式下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全舍饲饲养方式。②在门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全舍饲组样本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③在科分类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为优势菌科,自然放牧组在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含量显著高于全舍饲组(P<0.05)。④KEGG功能注释表明,2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都集中在新陈代谢、基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结论】不同的饲养方式虽然对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藏系绵羊能够适应全舍饲饲养模式,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金梅 袁合庆 张秀娟
本文采用3x2x2阶乘情景实验法及多元协方差分析技术,研究了生鲜猪肉的产业链整合、喂养料、饲养方式对顾客安全感知、质量感知、品尝可能性和购买可能性的主影响和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因素确实对顾客的安全、质量感知以及尝试和购买可能性有显著的主影响,产业链整合、喂养料、顾客年龄对感知的安全、尝试和购买可能性有显著的交互影响。此外,顾客的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猪肉消费因素。最后,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天增 冯静 鲍宇红 王莉 曲广鹏 徐亚欧
在不计饲养成本的条件下,研究了自由放牧、半舍饲、全舍饲3种饲养模式及半舍饲和舍饲的不同的精粗料对当阿旺母绵羊体重及初配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内,自由放牧的50只母羊,在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各实验组效果差,1.5岁时已体成熟但仍不发情;其它各实验组体成熟年龄为周岁龄,1.5岁时在营养水平较高时即可参与配种,参配母羊血清中E2、P4、FSH和LH的浓度接近发情成年母羊指标,且差异不显著;精料颗粒料补饲组的母羊6月龄、9月龄、周岁龄及1.5岁时体重较燕麦青干草补饲组增重慢,发情母羊较少,但受胎率较高;燕麦青干草+精料颗粒料舍饲组母羊不仅各年龄段体重增重较快,且发情率和受胎率...
关键词:
饲养模式 阿旺母绵羊 体重 初配年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岩 张正河
怎样控制好生产成本,怎样有效获得较大利润,对肉鸡户养殖和肉鸡产业链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不同饲养规模的肉鸡养殖生产成本构成要素角度出发,利用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饲养规模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对生产成本影响程度和影响结果。本研究主要结论为: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要素用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大于要素价格影响程度;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构成要素中,3种规模的精饲料费对肉鸡养殖的生产成本影响程度与结果最大,其次是仔畜进价和人工作价。
关键词:
肉鸡养殖 成本影响因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静 李清杰 西超群 唐洪玉 李芹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饲养条件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前、中、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在三种鱼BBM上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前肠>中肠>后肠,湘云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中肠>前肠>后肠,草鱼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比活力显著性高于湘云鲫和加州鲈(P<0.05);(2)加州鲈和草鱼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分布在前肠和中肠,而湘云鲫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碱性磷酸酶在三种鱼的肠...
关键词:
食性 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 酶活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书堂 刘灼见 邓青
食蚊鱼的饲养、生长、生殖情况概述高书堂,刘灼见,邓青(湖北教育学院430060)(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30072)食蚊鱼(Gambusiaaffinis),在分类学上属形目,胎科,食蚊鱼属。食蚊鱼原产于中南美,最早于1927年由菲律宾的马尼拉引进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鑫 卢营杰 苗志强 袁建敏 武玉钦 张雪 张可可 杨玉 田文霞 施寿荣 李建慧
为探讨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爱拔益加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设置2种饲养方式(网上平养和笼养)和2个饲养密度(14和10只/m2),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肉鸡耗料增重比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网上平养低密度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笼养高、低密度组,网上平养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笼养,日增重和平均体重显著高于笼养;2)网上平养肉鸡胸肌率、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胸肌和腿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笼养,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高于笼养。低密度组肉鸡腿肌pH24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3)笼养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高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T-AOC显著低于低密度。网上平养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笼养。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对肉鸡血浆肌酸激酶(CK)的互作效应显著。笼养高、低密度组CK显著低于网上平养高密度组。综上,14只/m2饲养密度虽然对肉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增加了肉鸡氧化应激反应;网上平养肉鸡在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方面优于笼养,但在肉品质、耗料增重比、免疫应激和抗氧化方面较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