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7)
2023(7591)
2022(6760)
2021(6121)
2020(5498)
2019(12950)
2018(12712)
2017(24618)
2016(13908)
2015(15652)
2014(15885)
2013(16017)
2012(15227)
2011(13739)
2010(13915)
2009(12968)
2008(13020)
2007(11978)
2006(10317)
2005(9242)
作者
(44764)
(37754)
(37288)
(35949)
(23875)
(18228)
(17167)
(14900)
(14016)
(13320)
(12840)
(12611)
(12218)
(12116)
(12078)
(11894)
(11835)
(11118)
(10975)
(10875)
(9691)
(9488)
(9363)
(8704)
(8550)
(8510)
(8497)
(8333)
(7790)
(7678)
学科
(59797)
经济(59744)
(34039)
管理(33419)
方法(29622)
数学(26536)
数学方法(26276)
(26062)
企业(26062)
(16386)
(16381)
(14837)
中国(14365)
地方(12639)
农业(11185)
业经(11093)
(10733)
贸易(10729)
(10382)
(10313)
(8836)
(8829)
财务(8806)
财务管理(8784)
(8548)
银行(8503)
(8436)
理论(8378)
企业财务(8261)
(8197)
机构
大学(205311)
学院(203609)
(81989)
经济(80170)
研究(75735)
管理(72729)
理学(62747)
理学院(61952)
管理学(60629)
管理学院(60256)
中国(55805)
科学(51142)
(46114)
(43757)
(41940)
研究所(38689)
(37441)
农业(37015)
业大(36168)
中心(34475)
(32180)
财经(29580)
北京(27381)
(27100)
(26800)
(26438)
师范(25969)
经济学(25606)
(25228)
(24734)
基金
项目(137325)
科学(105025)
基金(98078)
研究(92697)
(89331)
国家(88658)
科学基金(72587)
社会(56379)
(54561)
社会科(53354)
社会科学(53332)
基金项目(52138)
自然(49361)
自然科(48158)
自然科学(48137)
自然科学基金(47271)
(47022)
教育(42647)
资助(41250)
编号(36810)
重点(32582)
(30377)
成果(30175)
(30092)
计划(28768)
(27894)
科研(27707)
创新(26284)
科技(26186)
课题(26053)
期刊
(87575)
经济(87575)
研究(56399)
学报(41753)
(39742)
中国(38387)
科学(34917)
(29707)
大学(29050)
学学(27740)
农业(26505)
管理(24060)
教育(18254)
技术(16967)
(15967)
金融(15967)
(14931)
经济研究(14483)
财经(14298)
业经(13487)
(12294)
问题(12079)
(11295)
统计(10628)
技术经济(10523)
业大(10368)
资源(9657)
科技(9507)
(9434)
(9339)
共检索到298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俊芳  杨先乐  万夕和  沈辉  房文红  
设计合成了靶向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基因组不同位点的5个shRNA:RR9、RR1、DP1、DP2和PK1,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实施了RNA干扰(RNAi)抗WSSV增殖的试验。结果显示:5个shRNA不同程度地抑制了WSSV的复制,降低了对虾的死亡率,其中,靶向病毒核糖核酸还原酶的shRNA RR9的RNA干扰效果最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康裕  史晓丽  张莹雪  孟宪红  孔杰  罗坤  栾生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全长为1517 bp,开放阅读框长924 bp,5'非编码区长78 bp,3'非编码区长515 bp,命名为FCCAsp2。推测该基因编码30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4.21 ku,理论等电点为7.62。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FCCAsp2基因与凡纳滨对虾CAspAsE2和斑节对虾CAs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80%,与其他节肢动物CAspAsE家族基因聚为一类。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FCCAsp2基因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芳  王志勇  巫旗生  王晓清  
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功能基因wsv477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37℃条件下诱导了WSV477蛋白的表达,并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多克隆抗体.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共624个核苷酸,编码208个氨基酸,GST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9000,抗体滴度为1:10000.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病毒感染4h后开始转录,6h后开始表达,是WSSV感染的早期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兰江风  代云佳  林蠡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受到WSSV的威胁,病毒在宿主组织中的绝对定量对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克氏原螯虾组织中WSSV的绝对定量分布还有待研究。实验调查了湖北省5个主养区克氏原螯虾WSSV的感染率,结果表明80%以上克氏原螯虾都携带有WSSV。采用WSSV-VP28蛋白特异性抗体对克氏原螯虾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在WSSV-PCr阳性样品中可检测到VP28特异性条带,在WSSV-PCr阴性样品中没有检测到相应条带。采用实验室建立的WSSV绝对定量PCr方法,对携带病毒的克氏原螯虾6个组织(鳃、胃、肠、血淋巴细胞、肝胰腺和心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鳃、胃和肠可检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传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新颖  万晓媛  刘庆慧  黄倢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取用2013年3—12月从7个省市发病地区采集到的64份WSSV阳性样本,以特异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通过测序分析不同样本的缺失及变异差异。结果显示,在开放阅读框ORF14/15的扩增中,分别有6530 bp、6533 bp和5138 bp的片段缺失,而在ORF23/24扩增中有12070bp大片段的缺失,不同地区样本中未能成功扩增ORF75,而ORF94的重复单元数目分别为0、3、4、12不等,ORF125的重复单元数目为0、7。SNp分析表明,含有3个重复单元的ORF94在48位的碱基为T、T、T,重复单元数为4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战军  孟宪红  孔杰  单从文  罗坤  栾生  常亚青  
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能否产生类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健康的中国对虾接种经不同辐照强度γ射线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wpot wyndrome virus,WSSV),连续投喂接种20 d后,对其存活个体进行抗WSSV性能测试,检验其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至216 h实验组(射线辐照剂量分别为5 kGy、10 kGy、15 kGy和20 kGy)存活率分别为45.5%、54.2%、68%和65.4%,存活对虾的病毒携带量分别为(14.0±11.9)、(14.1±4.3)、(24.5±15.0)和(15.1±7.8)copies/ng D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种引起养殖对虾爆发性死亡的病毒,由于它宿主范围广、蔓延速度快以及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对虾养殖中的第一杀手,因此有效防治wssv爆发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极具挑战性。本文主要介绍wssv基因组以及结构蛋白、对虾wssv免疫机制、对虾wssv疫苗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对虾养殖中wssv防治措施,认为对虾wssv疫苗将是今后对虾大规模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许华  黄倢  杨官品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且该病毒感染的宿主广泛。自WSSV基因组全序列公布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WSSV的研究热点转移到该病毒基因产物功能的相关研究上面来。弄清WSSV感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病毒的基础,而对其感染机理的阐释则主要是搞清病毒各蛋白在感染中的作用,这些是WSSV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分析WSSV蛋白同时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病毒的进化趋势提供有力的基础。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莉  宋晓玲  黄倢  杨冰  张文波  陈国福  周进  
以超低温保存的感染了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中国对虾制备的病毒粗提液为毒种 ,注射感染凡纳对虾并收集濒死虾 ,DNA斑点杂交检测每尾凡纳对虾WSSV感染状况。取DNA斑点杂交呈强阳性的 30尾对虾 ,平均分为 3组 ,病毒粗提液也平均分成 3组 ,3组材料分别通过60 Co辐照 ,辐照时间分别为 1 2、2 4和 36h,辐照剂量为 0 .8KGy/h。辐照后的材料经PCR检测证实60 Co辐照不能完全破坏WSSV的DNA组成。以辐照后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对虾个体和白斑综合征病毒粗提液为感染毒种 ,人工感染健康凡纳对虾 ,验证60 Co辐照对病毒感染力的破坏作用 ,证实60 Co辐照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俊芳  房文红  胡琳琳  周帅  李新苍  朱磊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越发严重。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定量PCR跟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拟穴青蟹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易感性和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自然宿主,自然携带率为8.47%。WSSV可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拟穴青蟹,并在拟穴青蟹体内快速增殖,注射感染5 d后,病毒量达到感染1d时的1.1×109倍,当病毒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致死拟穴青蟹。研究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天然宿主,在虾蟹混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摄食WSSV感染虾而带毒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锦玉  袁军法  潘晓艺  曹铮  顾志敏  尹文林  石正丽  
The cultivation of redclaw crayfish(Cherax quadricarinatus) is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The disease of Cherax quadricarinatus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its culture and even caused redclaw crayfish to die.The viral disease was found in polyculture of redclaw crayfish with Penaeus vannamei.Ha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