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4)
2023(9108)
2022(7515)
2021(6779)
2020(5875)
2019(12902)
2018(12723)
2017(24422)
2016(13284)
2015(14460)
2014(13865)
2013(13831)
2012(12494)
2011(10932)
2010(11176)
2009(10729)
2008(10987)
2007(10022)
2006(8861)
2005(8043)
作者
(37705)
(31829)
(31785)
(29497)
(20254)
(15259)
(14118)
(12425)
(11869)
(11560)
(10776)
(10574)
(10404)
(10120)
(9908)
(9483)
(9425)
(9396)
(9047)
(9020)
(7963)
(7786)
(7738)
(7316)
(7182)
(7114)
(7036)
(6990)
(6477)
(6217)
学科
(76580)
(72671)
企业(72671)
(64486)
经济(64416)
管理(57896)
方法(27347)
业经(26406)
(22749)
(21588)
数学(19540)
数学方法(19412)
(18329)
财务(18325)
财务管理(18314)
技术(18152)
企业财务(17353)
农业(16407)
中国(13645)
(13179)
(12977)
地方(12899)
(12773)
技术管理(12520)
企业经济(12210)
(11980)
理论(11835)
经营(11519)
(10491)
(9736)
机构
学院(193278)
大学(185541)
(84113)
经济(82772)
管理(80721)
理学(69629)
理学院(68957)
管理学(68092)
管理学院(67737)
研究(59802)
中国(47771)
(38783)
(38027)
科学(36047)
(35323)
财经(30756)
(30416)
(30171)
业大(28722)
(27877)
农业(27838)
研究所(27385)
中心(26765)
经济学(24930)
商学(24349)
商学院(24139)
(24015)
北京(23405)
经济学院(22592)
财经大学(22456)
基金
项目(126881)
科学(102073)
基金(93320)
研究(91774)
(81619)
国家(80845)
科学基金(71162)
社会(61104)
社会科(58024)
社会科学(58007)
(51633)
基金项目(50139)
自然(46222)
自然科(45277)
自然科学(45265)
自然科学基金(44518)
(41495)
教育(40349)
资助(36761)
编号(35149)
(33684)
(32293)
创新(29328)
重点(28264)
(28227)
(27383)
成果(26484)
国家社会(25559)
(24845)
课题(23911)
期刊
(97322)
经济(97322)
研究(54256)
管理(36793)
中国(36157)
(34191)
(33798)
科学(27704)
学报(27246)
农业(23116)
大学(20848)
学学(20285)
技术(18708)
业经(18695)
(16944)
金融(16944)
财经(15879)
(15686)
经济研究(15009)
(13860)
教育(13281)
技术经济(13119)
问题(12406)
财会(10811)
现代(10788)
商业(10748)
科技(10701)
世界(9867)
(9372)
(9335)
共检索到288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胡志强  苗长虹  
从企业进入、生存等视角研究中部地区1999—2007年新企业动态的时空特征,并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不同集聚类型与新企业动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湖北、安徽的新企业进入规模较大,江西、河南提升明显,劳动和资本密集型新企业的空间特点相似,技术密集型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1999—2007年,制造业以及不同密集型新企业的平均存活率均有较大提升,其中,河南在1999年的新企业存活率明显更高,但山西、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在2007年的存活率明显提高。②不同集聚类型均有利于新企业进入和存活,但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集聚的正向影响比专业化集聚大。从不同产业类型看,专业化、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对技术密集型新企业进入的正向影响比非技术密集型新企业大,且相关多样性集聚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新企业的存活。③中部地区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应根据区域禀赋条件引入新产业,提高区域产业多样性水平,同时应基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加强对新进企业的甄选,重点引进与本地技术相关度较高的产业。对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新企业,要更加重视产业多样性、技术关联对企业进入与存活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元洪  
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对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静态的评价,其实竞争力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对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进行动态评价更有必要。通过构建一套度量中小企业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对中部地区6个省中小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动态评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牛旻昱  钟坚  钟无涯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对行政垄断因素与市场配置因素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论表明:行政垄断因素和市场配置因素对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都有显著影响,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行政垄断对中部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是多重的,以征税为代表的传统行政垄断措施不利于产业集聚的提升。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制造业的地理集聚水平变化,发挥作用的市场配置因素也不相同:对于高水平集聚行业的地理集聚而言,市场配置因素中的金钱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中等水平集聚行业而言,规模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知识外部性对于中部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略小于制造业增长的拐点值。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在本文分析的数据时间段内,多数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本文也进行了简要的现实意义讨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李泽扬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合及构建新的空间集聚指标,深入考察企业的空间集聚对企业动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拓展相关理论模型,对企业空间集聚如何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入与退出等动态演变,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的经纬度地理坐标信息,构建了刻画城市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新指标,从城市层面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计量检验。数据检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中国城市中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对新企业进入和制造业增长均呈现"倒U型"影响,其影响企业进入的拐点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志敏  郭露  何宜庆  
集聚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话题。物流业作为生产活动终端,其产业集聚可带来快速经济效益配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显著。笔者在比较六省1990年~2010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应用集聚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改进模型,得出中部物流与经济关联的产业内集聚态势已初步形成,但各省物流产业间都存在不匹配的态势。整个中部地区物流与经济发展融合仍处于起步及初期加速阶段。综合说来,湖南、安徽为演进较好省份;山西、河南为一般省份;江西和湖北为较差省份。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以物流为主的产业将呈现梯次发展饱和态势,中部各省份急需提前实施产业转型及升级,而转型升级的次序依次较有所不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玮  王韬  李德功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但发展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之挑战,症结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发达。作者认为,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中部地区就必须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径,研究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规律,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城市群为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扬长避短,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超峰  孔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部六省199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金融集聚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部地区金融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但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利用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强化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发挥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永玲   王雅蓁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虑企业间互动以及企业动态进入退出的影响,对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将企业间资源配置纳入集聚效应,将企业进入和退出纳入选择效应,更全面分析集聚生产率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制造业集聚兼具静态和动态优势。对生产率变动分解发现,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中企业自身进步贡献度最高,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作用越来越重要;选择效应贡献随着集聚水平提高也不断提升,企业退出效应贡献度由2.86%提高到12.82%。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集聚效应中的资源配置影响最大。当前中国制造业集聚处于低水平但不断上升状态,因此资源配置优化和低效率企业在竞争中退出的作用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关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焦豪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动态能力战略对绩效有积极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是影响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并且运用来自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的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动态能力战略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环境动荡性在动态能力战略与绩效间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新民  
一、金融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因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而导致的资金短缺,依然是当前民营中小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扩大产能、研发创新、市场转型、品牌塑造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扩张和转型发展受困。但现实金融环境中却存在多种的不对称或者不匹配情况,使得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现为:(一)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服务欠缺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机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小企业融资”研究课题组  罗润年  桂又华  陈锋  
本文从考察小企业日益市场化取向的融资嬗变轨迹入手,通过比较民间融资与银行信贷的融资效率差异,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民间融资较银行信贷更具效率性。换言之,即使在银行信贷渠道畅通状况下,民间融资也应成为小企业融资的首选。因而,构建一个以民间融资为主、银行借贷融资为辅的适应小企业融资市场化取向的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融资体系势所必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新建  朱越浦  
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民营经济的重视、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给中部地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现阶段但现阶段,中部地区企业竞争环境与企业品牌的打造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竞争环境与企业品牌的打造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部地区企业商标数据数据,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企业品牌和竞争环境作出客观评价,发现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考虑发展优势、增加R&D投入、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等五项措施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等五项措施,旨在改善中部地区企业品牌与竞争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敏懿  
一、中部地区企业年金发展迟滞的原因探析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障制度而发展如此缓慢必然影响到中部地区多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龚一萍  
动态能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力理论研究的"黑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之间以及动态能力子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从"破与立"的视角,指出破除企业的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构建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