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1)
- 2023(6878)
- 2022(5952)
- 2021(5522)
- 2020(4657)
- 2019(10018)
- 2018(10014)
- 2017(17979)
- 2016(10411)
- 2015(11036)
- 2014(10600)
- 2013(9826)
- 2012(8741)
- 2011(7876)
- 2010(7831)
- 2009(7122)
- 2008(6682)
- 2007(5737)
- 2006(4734)
- 2005(4033)
- 学科
- 济(27363)
- 经济(27332)
- 管理(23309)
- 业(22681)
- 企(18461)
- 企业(18461)
- 方法(12263)
- 数学(10483)
- 数学方法(10291)
- 学(10245)
- 农(9054)
- 中国(8591)
- 财(8531)
- 理论(7868)
- 业经(6629)
- 教学(6382)
- 教育(6374)
- 制(6228)
- 务(5913)
- 财务(5898)
- 财务管理(5888)
- 农业(5844)
- 贸(5706)
- 贸易(5703)
- 企业财务(5627)
- 易(5536)
- 技术(5448)
- 银(5155)
- 银行(5115)
- 行(4880)
- 机构
- 学院(132633)
- 大学(128045)
- 研究(48328)
- 济(41663)
- 管理(41030)
- 经济(40550)
- 理学(35696)
- 科学(35300)
- 理学院(35205)
- 管理学(34062)
- 管理学院(33847)
- 农(32951)
- 中国(32825)
- 京(26929)
- 所(26890)
- 农业(26475)
- 业大(25991)
- 研究所(25119)
- 中心(20911)
- 江(20422)
- 财(20104)
- 技术(19628)
- 范(18246)
- 师范(17927)
- 院(17855)
- 省(17262)
- 农业大学(17134)
- 州(16595)
- 财经(16298)
- 北京(16220)
- 基金
- 项目(96516)
- 科学(72996)
- 基金(66477)
- 研究(64889)
- 家(62247)
- 国家(61777)
- 科学基金(50223)
- 省(40944)
- 社会(37154)
- 自然(35654)
- 社会科(35050)
- 社会科学(35042)
- 自然科(34882)
- 划(34878)
- 基金项目(34872)
- 自然科学(34868)
- 自然科学基金(34188)
- 教育(32137)
- 资助(27558)
- 编号(26168)
- 重点(23557)
- 计划(21207)
- 创(20790)
- 发(20761)
- 成果(20611)
- 课题(20126)
- 部(19610)
- 科技(19501)
- 创新(19448)
- 科研(19345)
共检索到187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川 庄舜尧 桂仁意 季海宝 李国栋 郑康乐
通过研究集约经营条件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栽培时间对土壤化学性质,尤其是对土壤酸度和土壤生理毒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为评估酸化雷竹林地土壤铝毒胁迫强度及其在雷竹林土壤退化过程中的贡献提供理论支持。设对照(水稻田和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幼林地)和栽植年限分别为2,6(2009年冬天第1次覆盖),8,11,16和20 a(退化林地)的雷竹林地共8种/类样地(处理),每种(类)样地设3个采样样方,取样剖面分别为0~10,10~20和20~40 cm。结果表明:改植雷竹后,随着竹林栽培时间的延长,表层和亚表层土壤(0~10 cm和10~20 cm)酸碱度从对照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张瑞华 杨飞峰
为了摸索覆盖物对雷竹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立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稻草、稻草+砻糠、竹叶3种覆盖处理,到试验的50d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前2个处理这种减少趋势一直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分别减少了728g·kg-1,955g·kg-1和050g·kg-1,057g·kg-1。竹叶处理则到100d有机质、全氮又分别上升。②土壤水解氮3种覆盖处理均在50d达到峰值,此后,稻草和稻草+砻糠处理快速下降,到100d时分别只有50d时的5768%和5571%,但竹叶处理到试验结束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土壤盐基总量和pH值同步,3种处理均在试验的7...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土壤化学 化学性质 动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聂督 程滨 赵瑞芬 刘平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农田土壤交换性镁(Mg)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255.1 mg/kg,变幅为78.1~641.8 mg/kg,其中85%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0~400 mg/kg之间,随地区不同而异。土壤剖面(0~100 cm)交换性镁含量为78.1~717 mg/kg,其含量随土壤层次加深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值、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K/...
关键词:
土壤 交换性镁含量 土壤化学性质 山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博 廖小锋 田凡 张东凯 谢元贵
为揭示采煤塌陷对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及地表植被的影响机理,为矿区原始杜鹃林带的保护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在选取典型样地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塌陷年限不同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煤塌陷年限(未塌陷、塌陷5 a、塌陷10 a)的延长,塌陷区土壤酸性逐渐减弱并向中性趋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逐渐下降,全钾含量逐渐升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表层土(0~30cm)中下降,在底层土(30~60 cm)中逐渐升高。总体上,采煤塌陷改变了贵州百里杜鹃林区土壤化学微环境,打破了土壤养分的平衡,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而表层土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钟浩 潘雁红 叶晓丹 袁娜 徐旻昱
对覆盖当年、3、6、9、12 a雷竹林地下茎和地上克隆分株形态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覆盖低于9 a时,总土层地下茎分枝强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增大,然而覆盖12 a时,却显著减小;竹林总土层地下茎分枝角度在覆盖3、6 a时显著减小;竹林覆盖3 a后,竹鞭总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显著减小;竹林鞭径、鞭节长度无显著差异,但鞭节长度随覆盖年限增长总体有逐渐减小趋势;竹林根冠比随覆盖年限增长,先增大后减小,覆盖12 a时显著减小;竹林总立竹叶柄长度,在覆盖6 a后显著减小;总立竹枝秆夹角基本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的趋势;竹林覆盖6 a后,立竹枝下高显著增大;竹秆高度、竹节间长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常庆瑞 杜崇松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速效P为果园>农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速效K为天然草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机质表现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果园;阳离子交换量(CEC)为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不同利用方式间pH差异不大。2不同种植年限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上土样间变异性较大,农地次之,而果园各土样间变异性不大。3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静 刘海轮 和文祥 邢少峰 高亚军 邓小成
【目的】针对烟田连作中土壤肥力下降、烟叶品质降低的问题,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和烟草品质的影响,从中筛选最佳培肥模式,为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烤烟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陕西陇县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测定不同培肥措施(化肥、烟草专用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下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株农艺性状、烟叶品质的变化,并对土壤化学性质与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得到较大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幅达到38.3%,烟株长势好,增加了烟株的株高、叶数、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提升了烟叶品质。相关分析表明,培肥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
关键词:
培肥 土壤化学性质 农艺性状 烟叶品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芳 徐秋芳
为了解集约化经营雷竹栽培过程中土壤化学、生物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栽培历史的雷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土壤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是: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碳氮比升高,土壤磷素高水平积累;②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③土壤中重金属锌、铜和铅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土壤中活动性明显增加。表3参11
关键词:
雷竹 土壤养分 重有色金属 酶 活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了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华乾 王金叶 凌大炯 段孟霄 汪闻佳
研究雷州半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层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5~1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大部分土壤化学性质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为指导当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④土壤pH、有机质、速效P、碱解N、全N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 化学性质 过氧化氢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京辉 陆元昌 刘刚 王懿祥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stages for supporting forest restoration,the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progress of succession,pH val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玉鹏 王治国 付彦博 陈波浪 扁青永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碳源物质输入量,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为板结黏质土壤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参数。【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农家肥组(N)、生物炭组(T)、生物菌肥组(J)、商品有机肥组(S)、矿源黄腐酸钾组(H)5个不同有机物料组,每组设置50%推荐量、100%推荐量和150%推荐量3个梯度处理,以不施用有机物料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探讨5种不同有机物料(碳源物质)对黏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p H和电导率,其中矿源黄腐酸钾和生物菌肥处理的抑盐效果较好。(2)与对照相比,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生物菌肥、生物炭、农家肥处理的效果较好。(3)农家肥处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生物炭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有较好的提升作用。【结论】综合各有机物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农家肥是该试验区较适宜的黏质土壤改良剂,推荐用量为36 t/hm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华 李贵 陈瑞 吴敏 童琪 童方平
为了解湖南省不同混交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情况,以湖南省低山丘陵、山地中下部和山地下部3个不同地貌的5种混交林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混交林林地全N、全P、全K、速效K、水解N、有效P、有机质和pH值等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同一试验地的不同混交模式之间林分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所有指标均显现出混交林高于纯林;在不同土壤层中呈现的规律为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下层(40~60 cm);在丘陵地,3杉木2马尾松3闽楠2红榉混交林为较好的混交模式;在山地,8杉木2马褂木混交林为较好的混交模式。
关键词:
湖南 混交模式 土壤 化学性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明 王卓敏 薛立
研究了林分改造对杉木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坡位间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期为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与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引入6种乡土阔叶树种对广东省韶关市小坑林场的原有低效杉木林进行林分改造,并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2018年对样地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土壤属酸性,pH值范围为3.60~4.36;林分改造期间,除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16年与2017年在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其他养分含量均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经过3年林分改造后,除土壤全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外,其余指标在各坡位均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综合来看,林分改造对森林的土壤养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下坡位的土壤更加肥沃,说明针阔叶混交林有利于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关键词:
林分改造 土壤化学性质 坡位 杉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