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7)
2023(8715)
2022(7486)
2021(6859)
2020(5791)
2019(13386)
2018(12491)
2017(22252)
2016(12550)
2015(13674)
2014(13360)
2013(12998)
2012(11960)
2011(10997)
2010(10859)
2009(10104)
2008(9774)
2007(7968)
2006(6970)
2005(6174)
作者
(40828)
(34461)
(34187)
(32021)
(21349)
(16680)
(15195)
(13558)
(12945)
(11932)
(11788)
(11593)
(11015)
(10839)
(10821)
(10603)
(10377)
(10132)
(9848)
(9643)
(8819)
(8524)
(8197)
(7901)
(7783)
(7503)
(7493)
(7410)
(7060)
(6874)
学科
(51050)
经济(51007)
管理(32859)
(32371)
方法(27761)
数学(25786)
数学方法(25393)
(25268)
企业(25268)
(13256)
(12820)
中国(12488)
(12434)
(10404)
贸易(10401)
(10154)
业经(9689)
(9341)
农业(9300)
税收(8815)
(8781)
环境(8214)
技术(7974)
地方(7658)
(7205)
财务(7188)
财务管理(7176)
(6850)
企业财务(6837)
(6673)
机构
大学(179436)
学院(178002)
(70471)
经济(69257)
研究(66704)
管理(65911)
理学(58753)
理学院(58014)
管理学(56433)
管理学院(56154)
中国(47755)
科学(47050)
(45920)
(37974)
农业(37129)
业大(37019)
(36449)
研究所(34098)
(30382)
中心(29493)
(24976)
农业大学(24838)
财经(24759)
(23619)
北京(23179)
(22851)
(22083)
科学院(22033)
(21396)
经济学(21339)
基金
项目(133685)
科学(103976)
基金(98962)
(92738)
国家(92059)
研究(83585)
科学基金(76550)
自然(54659)
社会(53813)
自然科(53494)
自然科学(53479)
自然科学基金(52521)
(52419)
基金项目(52254)
社会科(51190)
社会科学(51176)
(46092)
资助(40723)
教育(38546)
重点(31431)
编号(30318)
计划(29886)
(28485)
(28013)
(27853)
科研(27105)
科技(26817)
创新(26365)
(24201)
大学(23393)
期刊
(66130)
经济(66130)
研究(46460)
学报(43906)
(39668)
科学(35299)
中国(33823)
大学(30498)
学学(29357)
农业(27289)
管理(22061)
(21437)
(15845)
技术(13503)
教育(13454)
业大(13144)
经济研究(12542)
(11519)
金融(11519)
财经(11442)
农业大学(11123)
(10649)
资源(10372)
统计(10309)
业经(10241)
科技(10177)
(9786)
(9669)
技术经济(8968)
问题(8779)
共检索到252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兵丽   李艳行   杨文杰   于杰   苑爱静   李宁娜   邱炜红   王朝辉  
【目的】探究不同降水年型及夏闲期降水量下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管理旱地冬小麦磷肥施用及稳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陕西渭北旱塬2018年7月开始的冬小麦磷肥定位试验,设置优化施磷(+P)和不施磷处理(-P),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分析磷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降水利用效率、土壤贮水量、磷肥利用效率、冬小麦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盈余的影响。【结果】干旱年和平水年小麦产量分别为3 432和4 549 kg·hm-2,而丰水年冬小麦产量可达7 634 kg·hm-2。与-P处理相比,+P处理显著提高小麦产量5.8%。冬小麦产量与年降水量、夏闲期降水量均呈线性加平台相关关系。干旱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低于-P处理,分别降低9.5%和8.0%,但在丰水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P处理,分别提高13.1%和12.9%。平水年,1 m土层贮水量显著低于干旱年和丰水年,分别降低了10.8%和10.5%;在丰水年,磷肥施用对0—3 m土层贮水量无显著影响;在干旱年和平水年,+P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处理显著增加了29.1%和17.8%;磷肥利用效率随着年降水量和夏闲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丰水年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较干旱年分别显著提高74.0%和176.3%。此外,丰水年,+P处理土壤磷盈余最少,与干旱年和平水年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67.9%和62.9%。-P处理土壤磷均亏缺,且丰水年的土壤磷亏缺量显著高于干旱年和平水年。【结论】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在不同降水年型有不同效应,故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施用磷肥时需要考虑降水量变化。夏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相似的规律,因此应当更关注夏闲期降水量,以此来预测目标产量和优化磷肥施用量,保证合理施用磷肥和作物稳产增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箫璇  张敏  张鑫尧  魏鹏  柴如山  张朝春  张亮亮  罗来超  郜红建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i和NaOH-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磷肥后红壤中NaHCO3-Pi和NaOH-Pi含量分别提高275.2%—848.3%和26.9%—58.3%,其中DAP和TSP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砂姜黑土和红壤上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砂姜黑土和红壤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提高1 mg·kg-1,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分别提高0.87和0.37 mg/pot。砂姜黑土施用不同磷肥均可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较不施磷提高15.4%—50.9%,其中APP和TSP处理使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及磷素利用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显著提高。红壤中施用不同磷肥使磷素累积量和产量分别较不施磷提高123.7%—643.9%和75.5%—337.2%,其中TSP处理的小麦产量、植株磷素累积量和磷素吸收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结论】砂姜黑土施用重过磷酸钙和聚磷酸铵显著提高土壤H2O-P和NaHCO3-Pi含量,红壤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可显著提高土壤NaHCO3-Pi和NaOH-Pi含量。因此,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角度考虑,两种土壤均适合施用重过磷酸钙,种植小麦时,砂姜黑土还可推荐施用聚磷酸铵,红壤可选用磷酸二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艳梅  孙敏  高志强  崔凯  赵红梅  杨珍平  郝兴宇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和生育期覆盖播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的保水技术新途径。【方法】于2011—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主区,以生育期膜际条播、条播为副区,研究覆盖对旱地麦田3 m内土壤水分、小麦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增产效率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提高了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丰水年达40—41 mm,平水年达55—58 mm,欠水年达70 mm,且欠水年更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于深层,显著提高了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达到20%以上,其覆盖的蓄水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迎辉  王玲敏  黄玉芳  叶优良  白红波  吕庆丰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许  王宜伦  韩燕来  谭金芳  
为确定高产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比例,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豫北超高产田总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与积累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可增加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提高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其中N3处理最佳。冬小麦返青期前对氮的积累量约占总积累量的9.4%~11.2%,返青期后对氮的需求量大,返青至灌浆期可吸收氮素63.3%~66.6%,灌浆期后可吸收氮素23.5%~25.9%;N3处理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积累量较高。氮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晶  冯文强  秦鱼生  喻华  廖明兰  甲卡拉铁  程瑜  王昌全  涂仕华  
研究了3种主要磷肥品种和3种主要钾肥品种对不同生育期小麦吸收镉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磷、钾肥处理对小麦吸收镉存在显著差异。施用磷肥都比无肥处理增加小麦对镉的吸收,其中以磷酸二铵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高量普钙处理;低量普钙和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吸收镉相对较少。所有钾肥都比无肥处理增加小麦对镉的吸收,其中以高量KCl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低量KCl处理;硝酸钾和硫酸钾处理小麦吸收镉最少。小麦生育前期吸收的总镉量较少,中、后期明显增大;但植株体内的镉浓度却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呈现随生育期递进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有磷酸一铵和无磷处理表现为拔节期体内镉含量为最高。镉在小麦体内的累积与其生物量的增加呈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晓玲  陈松鹤  杨洪坤  杨永恒  樊高琼  
【目的】冬干春旱、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缺乏是四川丘陵旱地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研究休闲期秸秆覆盖还田和施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四川丘陵旱地小麦高产稳产及磷素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方法】试验于2018—2020年在四川仁寿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覆盖(SM)和不覆盖(NSM)为主区;3个磷水平0(P0)、75 kg·hm~(-2)(P75)和120(P120)kg·hm~(-2)为副区。分析秸秆覆盖和施磷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秸秆覆盖的增产效应高于施磷效应。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秸秆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小麦有效穗分别增加17.7%和8.48%,穗粒数增加15.6%和11.2%,产量提高18.6%和13.5%;两年度施磷75 kg·hm~(-2)较不施磷处理小麦有效穗分别增加18.2%和8.79%,穗粒数增加21.1%和6.09%,产量提高30.2%和16.1%;施磷120 kg·hm~(-2)比不施磷处理有效穗分别增加21.2%和9.53%,穗粒数增加20.2%和4.03%,产量提高31.8%和17.9%。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磷素积累量,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秸秆覆盖与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和磷素转运、花后干物质和磷素积累能力。秸秆覆盖显著提高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前磷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施磷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前磷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秋闲季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磷的吸收利用,磷肥吸收效率2年分别提高27.3%和23.7%,磷肥偏生产力提高17.8%和14.7%。【结论】秸秆覆盖更有利于促进花前干物质和磷素转运,同时促进花后磷素积累和提高磷肥吸收利用效率,通过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实现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75 kg·hm~(-2)磷肥是适用于四川丘陵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的耕作栽培措施和磷肥管理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朋召  周栋  郭星宇  于琦  张元红  李昊昱  张琦  王旭敏  王小利  王瑞  李军  
【目的】降雨和施氮是影响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降雨年际变幅大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小麦增产效应受降雨年型显著影响。分析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旱地麦田水分利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能够为实现渭北旱地冬小麦"因雨施氮"和稳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连续3年在陕西合阳县开展田间定位施氮试验,以晋麦47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量处理0、60、120、180、240 kg·hm~(-2)(分别以N_0、N_(60)、N_(120)、N_(180)、N_(240)表示),研究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水分变化动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降雨年型和施氮对冬小麦播前底墒及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1)休闲期降雨与播前底墒呈线性相关,每增加1 mm夏季降雨,底墒增加0.9 mm。在丰水年和平水年休闲期降雨充足,前季小麦增加施氮量对下季小麦播前底墒无显著影响;在欠水年休闲期降雨较少,前季小麦每增施氮100 kg·hm~(-2),下季小麦播前底墒减少15.4 mm。丰水年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均能提高冬小麦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因而分别增加生育期耗水量35.7%和6.6%。全生育期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波动较大,但160—200 cm深层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丰水年的水分利用效率较欠水年和平水年分别提高55.7%和26.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12.3%和39.1%,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8.3%和5.2%。(2)与N_0处理相比,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均降低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生育期耗水量4.6%—14.6%、6.0%—8.6%、2.2%—9.5%,分别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0.7%—39.8%、4.7%—33.3%、13.1%—35.4%,分别增产7.1%—28.1%、1.5%—34.1%、8.5%—28.9%,分别提高蛋白质含量5.6%—10.4%、10.1%—17.7%、8.5%—15.6%。(3)施氮量和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拟合方程表明,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的最适施氮量范围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结论】综合来看,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9—202、116—124和161—174 kg·hm~(-2),并可采取"播前底墒确定基施氮肥量+播种至拔节期降雨确定追施氮肥量"的"因雨施氮"管理模式,既能满足旱地冬小麦稳产优质,也可保证水分高效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永增   韩江伟   姚海坡   姚艳荣   吕丽华   贾秀领  
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 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斌  赵伟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氮素固持、供应和损失情况。【方法】以连续19年不施肥(NF)、施用化学氮、磷、钾肥(NPK)和有机肥与化学氮、磷、钾配施(MNPK)田间定位试验处理为对象,设置施氮和未施氮微区,研究了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矿质态氮、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及小麦氮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施用氮肥显著提高长期不施肥土壤(NF)矿质态氮含量(P<0.05),但对MNP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佩  蔡焕杰  高振晓  石小虎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强  王朝辉  戴健  李富翠  李孟华  赵护兵  曹群虎  
【目的】针对西北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播种密度、夏闲期秸秆覆盖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和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处理小麦产量比农户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5.7%、22.2%、38.6%和24.8%,作物氮吸收增加25.0%、32.0%、36.4%和6.4%,氮素收获指数提高3.8%、3.3%、5.7%和6.8%,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根据干旱年和平水年两年型的数据,研究了40个不同品种冬小麦之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两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之间差异极显著,氮素生产效率平旱年平均为17.88 kg/kg,平水年为20.56 kg/kg,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两年基本一致,分别为24.25%和81.75%,氮素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7 9***;根据氮素利用效率可将40个品种分为三大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5个品种平均27.50 kg/k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晓丽  王朝辉  罗来超  马清霞  王森  戴健  靳静静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久生  李蓓  宿梅双  饶敏杰  
为了为喷灌均匀系数设计标准的制订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分别于2002~2003和2003~2004年度在北京进行了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和施肥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中生育期平均喷灌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2%~84%。除了基肥外,其它肥料利用喷灌系统施入,生育期平均喷灌施肥均匀系数变化范围为71%~85%;喷灌施氮(N)量的变化范围为0~180kg·ha-1。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均匀系数范围内,均匀系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秸秆全氮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