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8)
- 2023(6454)
- 2022(5419)
- 2021(4744)
- 2020(3938)
- 2019(8575)
- 2018(8092)
- 2017(14748)
- 2016(8459)
- 2015(8850)
- 2014(8522)
- 2013(8238)
- 2012(7503)
- 2011(6780)
- 2010(6455)
- 2009(5861)
- 2008(5662)
- 2007(4766)
- 2006(4043)
- 2005(3298)
- 学科
- 济(29622)
- 经济(29590)
- 业(21767)
- 管理(21565)
- 企(16370)
- 企业(16370)
- 方法(14911)
- 数学(13627)
- 数学方法(13524)
- 学(9656)
- 农(9375)
- 财(7696)
- 贸(7377)
- 贸易(7377)
- 易(7209)
- 中国(7184)
- 业经(6991)
- 农业(6672)
- 环境(5883)
- 技术(5646)
- 务(4837)
- 财务(4836)
- 财务管理(4829)
- 产业(4728)
- 企业财务(4614)
- 制(4533)
- 划(4489)
- 地方(4489)
- 银(4061)
- 银行(4002)
- 机构
- 大学(121688)
- 学院(121438)
- 研究(47127)
- 济(45602)
- 经济(44865)
- 管理(42475)
- 理学(38415)
- 农(38342)
- 理学院(37859)
- 管理学(37003)
- 管理学院(36815)
- 科学(35734)
- 中国(31896)
- 农业(31416)
- 业大(29800)
- 所(27268)
- 研究所(25986)
- 京(25795)
- 农业大学(21310)
- 中心(19974)
- 财(17704)
- 室(17585)
- 江(17289)
- 省(16932)
- 科学院(16881)
- 实验(16798)
- 院(16702)
- 业(16524)
- 实验室(16127)
- 重点(15333)
- 基金
- 项目(96495)
- 科学(73996)
- 基金(70935)
- 家(68696)
- 国家(68191)
- 研究(56875)
- 科学基金(55447)
- 自然(40647)
- 自然科(39745)
- 自然科学(39730)
- 自然科学基金(39050)
- 基金项目(38444)
- 省(38305)
- 社会(36514)
- 社会科(34700)
- 社会科学(34690)
- 划(33859)
- 资助(27911)
- 教育(25418)
- 计划(23243)
- 重点(23033)
- 科技(21745)
- 创(20515)
- 发(20495)
- 科研(19909)
- 部(19870)
- 编号(19677)
- 创新(19345)
- 业(19269)
- 农(17810)
共检索到158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玉兵 孙春梅 董青君 陈川 纪力 庄春
【目的】为解决传统育秧肥料后期供肥不足问题。【方法】本研究通过2年水稻育秧试验,以硝硫基肥替代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探究铵硝不同配比铵硝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CK(100%育秧绿)、NS1(70%育秧绿+30%硝硫基肥)、NS2(50%育秧绿+50%硝硫基肥)和NS3(100%硝硫基肥)。【结果】与CK处理相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不会影响水稻秧苗成苗率,是一种适合水稻育秧的肥料。与CK处理相比,NS1和NS2处理通过改变育秧肥中的铵硝配比,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NS3处理与CK处理相比,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水稻育秧后期(28~35 d)显著降低秧苗叶绿素(SPAD值)含量。与CK处理对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NH_(4)~(+)-N含量,增加NO_(3)~(-)-N含量;随着肥料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将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部分替代为硝硫基肥,可以通过优化肥料中的铵硝配比促进秧苗生长,但是若将硫酸铵全部替代为硝硫基肥,会增加氮肥损失风险。
关键词:
水稻育秧 硝硫基肥 秧苗素质 养分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益善 唐俐 蔡卫青 邓晓湘 盛夏冰
以含Bar基因的耐除草剂水稻品种和不耐除草剂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幼苗期喷施不同用量草铵膦,研究了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水稻幼苗的致死剂量以及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的不育系的软盘育秧致死剂量≤15mg/m2、厢面湿润育秧致死剂量≤30mg/m2;在幼苗期喷施一定剂量的草铵膦(15 mg/m2~75 mg/m2)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秧苗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喷施草铵膦45 mg/m2~75mg/m2后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发育有所延迟,但产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付亮 高虹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王辉
【目的】本文探明了在辽西地区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稻花香为试验材料,比较沈阳金桥水稻育秧基质M1、法库琦丰生产基质M2、鑫族丰生物炭基质M3、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M4及营养土基质M5条件下水稻秧苗形态、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差异。【结果】水稻秧苗在离乳期时,M4处理秧苗长势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根系形态最佳,M4处理秧苗的对氮的吸收量最大,M3处理秧苗对磷、钾的吸收量最大,基质培育的秧苗对养分吸收显著好于营养土。秧苗在移栽期时,基质培育的秧苗生长速度显著加快,M4处理秧苗根长、不定根数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大,养分吸收量加大,尤其对氮元素的吸收更为明显。【结论】由此说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具有培育秧苗素质佳、根系形态好、养分配比合理的优势。
关键词:
基质 水稻 秧苗素质 养分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平 邵文奇 孙春梅 纪力 董玉兵 庄春 陈川
[目的]托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机插水稻育苗方法,本文探明适合此方法的育苗介质和出苗方式。[方法]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营养土和草木灰育苗基质2种育苗介质及托盘内露天出苗、托盘内覆膜出苗、暗化叠放出苗等3种出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草木灰育苗基质,营养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缩小叶鞘高度差及叶片长度差,使株型更紧凑;株高、茎基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等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显著提高。3种出苗方式对秧苗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秧苗素质一致,但托盘内覆膜出苗方式和暗化叠放出苗方式相较于托盘内露天出苗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结论]营养土作为托盘育苗方法的育苗介质具有较好的育苗效果,考虑到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暗化叠放出苗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志强 王昌华 蒋洪波 姚继攀 刘军 董立强 马亮 李跃东
【目的】为探明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营养吸收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16种不同养分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壤质土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氮、磷、钾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最好,根系形态指标最佳,秧苗对纯氮、纯磷、纯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每盘4.32、0.95、2.97 g,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秧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培育健壮的秧苗。【结论】本试验表明: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指标均为最佳,且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秧苗生长,因此,生产上建议用氮、磷、钾为4∶2.5∶3.5的养分配比。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类型 肥料 秧苗素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曹卫星 朱庆森 薛艳凤 景启坚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 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 ,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成秧率较低 ,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 ,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 ,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水育秧 旱育秧 淤泥育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丽芬 李能早 帕三石 谢云玲 赵丽娟 康玲会 夏琼梅 朱海平 陈明艳 尹娇 杨从党 李贵勇 龙瑞平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晶 王学春 王红妮 任品安 陶诗顺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引起后茬水稻僵苗的原因亟待明确。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油菜秸秆翻埋还田(RI)、覆盖还田(RM)以及不还田(RR)处理下移栽秧苗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与土壤水溶液pH、电导率与溶氧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RI降低了移栽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数、鲜重与干物质重,僵苗现象明显;②水稻移栽至晒田初期,RI相较于RM与RR处理,降低了土壤水溶液pH与溶氧量,增高了电导率;③不同处理间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下土壤pH、电导率和溶氧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水稻僵苗的重要原因,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水稻僵苗 pH 电导率 溶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志伟 严玲玲 刘钰琪 杨阳 龙攀 傅志强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抗寒剂(脱落酸、碧护、复硝酚钠、烯效唑、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清水浸种),脱落酸浸种与叶面喷施、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烯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碧护浸种、复硝酚钠叶面喷施处理的苗高、叶鞘长分别降低了7.05%~23.94%、1.92%~32.48%,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分别增加了1.02%~56.35%、4.59%~18.77%、12.41%~43.65%;脱落酸浸种、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提高了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脱落酸叶面喷施、碧护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脱落酸浸种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的提高27.88%;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次之;脱落酸叶面喷施处理、碧护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提高了4.82%~11.11%,可在保障水稻丰产中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每盘80 g(500 g/m2),平均为5 284.7 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9.9%,6.1%,9.8%,16.1%,14%。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英 吴丹 焦学磊 刘宇倩 徐志刚
[目的]研究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是实现水稻工厂化育秧的重要保障。[方法]以白光为对照(CK),采用LED调制红蓝光谱分布,设置红蓝1∶1(1R1B)、红蓝3∶1(2R1B)、红蓝红(R1BR2)、红蓝红绿(R1BR2G)处理,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为320μmol·m-2·s-1,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工厂化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LED光处理的水稻株高、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大于CK处理。1R1B处理的水稻株高、地上部鲜质量、SOD活性都显著小于2R1B处理;在R1B处理的基础上添加短波红光或短波红光和绿光,秧苗的茎粗、叶面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 刘晓英 焦学磊 刘宇倩 徐志刚
摘要:[目的]水稻工厂化育秧需要适宜光环境。[方法]以白光为对照(CK),采用LED调制红蓝光谱分布,设置红蓝1:1(1R1B)、红蓝3:1(2R1B)、红蓝红(R1BR2)、红蓝红绿(R1BR2G)处理,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为320μmol m-2 s-1,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工厂化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LED光处理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都大于CK处理。1R1B处理的株高、地上部鲜重、SOD活性都显著小于2R1B处理;在2R1B处理的基础上添加短波红光和绿光,秧苗的茎粗、叶面积、白根数、干重、SOD、APX、GR活性等指标都大于2R1B处理;R...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继平 隋阳辉 张文忠 赵明辉 兰宇 陈温福
以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采用大棚旱育毯苗试验,在常规营养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明显增加了营养土中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降低了容重,显著提升了通气和持水性能。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秧苗地上部(叶龄、叶长、叶宽、株高、假茎宽和根冠比)和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生长能力。同时,随施炭水平的增加,叶片、假茎和根系中的内源激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晚来 王朝云 易永健 刘潜 汪洪鹰 谭志坚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