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5)
2023(7396)
2022(6192)
2021(5364)
2020(4539)
2019(9928)
2018(9395)
2017(17025)
2016(9953)
2015(10492)
2014(10070)
2013(9782)
2012(9076)
2011(8085)
2010(7748)
2009(6921)
2008(6935)
2007(5923)
2006(5156)
2005(4252)
作者
(33842)
(28657)
(28500)
(26539)
(17785)
(13879)
(12644)
(11209)
(10608)
(9929)
(9704)
(9365)
(9289)
(9278)
(9276)
(8824)
(8602)
(8561)
(8094)
(8093)
(7689)
(6958)
(6683)
(6482)
(6369)
(6366)
(6288)
(6074)
(6055)
(5874)
学科
(33244)
经济(33198)
(25938)
管理(25426)
(19739)
企业(19739)
方法(16799)
数学(15039)
数学方法(14905)
(10943)
(10766)
(10654)
(8996)
税收(8483)
(8455)
中国(8055)
业经(7838)
(7837)
贸易(7834)
农业(7775)
(7655)
(6542)
财务(6541)
财务管理(6533)
环境(6382)
企业财务(6257)
技术(6187)
(5350)
地方(5344)
(5068)
机构
大学(140043)
学院(139672)
研究(52504)
(51190)
经济(50309)
管理(48019)
理学(43113)
(42872)
理学院(42531)
管理学(41490)
管理学院(41286)
科学(40239)
中国(35917)
农业(34989)
业大(33309)
(30100)
(28981)
研究所(28374)
农业大学(23605)
(23413)
中心(22851)
(20520)
(20330)
(19970)
实验(19417)
财经(19167)
实验室(18681)
(18600)
(18543)
科学院(18034)
基金
项目(107549)
科学(82687)
基金(79458)
(76132)
国家(75555)
研究(64105)
科学基金(61909)
自然(45364)
自然科(44336)
自然科学(44320)
自然科学基金(43578)
(43434)
基金项目(42893)
社会(40427)
社会科(38451)
社会科学(38440)
(37722)
资助(31070)
教育(28648)
计划(26002)
重点(25292)
科技(23998)
(22940)
(22708)
科研(22382)
编号(22047)
(21880)
创新(21623)
(21619)
专项(19901)
期刊
(47027)
经济(47027)
学报(41569)
(38345)
研究(33533)
科学(31670)
大学(28284)
学学(27662)
农业(25581)
中国(24372)
(17249)
管理(14862)
(14114)
业大(13031)
农业大学(10977)
(10229)
林业(9099)
科技(8954)
经济研究(8870)
财经(8810)
(8476)
金融(8476)
中国农业(8323)
业经(8270)
技术(7969)
教育(7793)
(7462)
自然(7418)
问题(6601)
自然科(6380)
共检索到18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亚茹  杨晓雪  张亚如  李映志  叶春海  
【目的】从元素吸收及转运相关基因表达两方面,研究菠萝磷钾元素吸收与利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菠萝磷和钾吸收与转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菠萝叶片为供试材料,设置MS营养液、10.029 mmol/L K_(2)HPO_(4)、20.054 mmol/L KCl、1.250 mmol/L K_(2)HPO_(4)、1.250 mmol/L NaH_(2)PO_(4 )5个处理,以H_(2)O(CK)为对照,测定处理后不同天数菠萝叶片的磷钾元素含量及相关转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施肥处理后,1.250 mmol/L K_(2)HPO_(4)和NaH_(2)PO_(4)处理的菠萝叶片磷元素含量显著提高,10.029 mmol/L K_(2)HPO_(4)和KCl处理的菠萝叶片磷元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施肥处理后2 d,1.250 mmol/L K_(2)HPO_(4)处理、NaH_(2)PO_(4)处理、10.029 mmol/L K_(2)HPO_(4 )处理和KCl处理的菠萝叶片钾元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处理后4 d,KCl处理后菠萝叶片钾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处理后6 d,1.250 mmol/L K_(2)HPO_(4)处理菠萝叶片钾元素含量显著提高。AcPHT2、AcPHT3、AcPHT4基因在NaH_(2)PO_(4)处理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cPHT6基因的表达水平在NaH_(2)PO_(4)处理后显著升高;1.250 mmol/L K_(2)HPO_(4)处理后,AcPHT6基因的表达水平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余磷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AcPHT1、AcPHT2、AcPHT3、AcPHT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4 d达到最高。10.029 mmol/L K_(2)HPO_(4)处理后,AcNa/H2、AcNHX、AcHKT、AcKUP2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cKUP1、AcNHX基因在KCl处理后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AcNa/H1、AcHKT、AcKUP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KCl处理4 d后差异达到最大。【结论】不同钾源会影响菠萝对磷钾的吸收,磷钾元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着菠萝对磷钾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水仙  董俊娜  王月  曹璐  张西  蔡泽坪  李世东  罗佳佳  于旭东  
为了研究白化对菠萝蜜叶片生长及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以白化菠萝蜜幼苗(AAS)和正常幼苗(CK)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LI-6400 光合仪测定等方法,观察并测量了AAS和CK叶片的长、宽、面积、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等指标,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表明:AAS叶长、宽和面积及其日增长量均显著小于CK;叶长、宽和面积在1~17 d为正增长,18 d后因叶片提前萎缩死亡而呈现负增长;AAS叶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的厚度均较小;呼吸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大于CK;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较小,且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1600 μmol·m~(-2)·s~(-1)的范围内这些指标的数值几乎不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水仙  董俊娜  王月  曹璐  张西  蔡泽坪  李世东  罗佳佳  于旭东  
为了研究白化对菠萝蜜叶片生长及光合、呼吸特性的影响,以白化菠萝蜜幼苗(AAS)和正常幼苗(CK)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LI-6400 光合仪测定等方法,观察并测量了AAS和CK叶片的长、宽、面积、叶绿素含量、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等指标,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表明:AAS叶长、宽和面积及其日增长量均显著小于CK;叶长、宽和面积在1~17 d为正增长,18 d后因叶片提前萎缩死亡而呈现负增长;AAS叶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的厚度均较小;呼吸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均显著大于CK;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较小,且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0~1600 μmol·m~(-2)·s~(-1)的范围内这些指标的数值几乎不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昶琰  金昕  李岩  石晓倩  刘慧冉  徐阳春  董彩霞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缺铁胁迫下杜梨幼苗铁素吸收与转运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的差异,为解决梨树生产中极易产生的缺铁黄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梨幼苗为试材,采用全根及分根水培法,设置正常供铁(4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及缺铁(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分根供铁(1/2根供40μmol·L~(-1) FeNa-EDTA、1/2根供0μmol·L~(-1) FeNa-EDTA,简写为+Fe SR和-Fe SR)处理,研究铁素对杜梨幼苗的根系形态、质外体铁、有机酸含量等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处理12 d时,-Fe、+Fe SR和-Fe SR处理的总根长分别是相应处理0 d的1.76、3.02和3.20倍;不同铁处理根际pH值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均比+Fe处理缓慢;Fe~(3+)还原酶活性随不同铁处理时间先增强后下降;缺铁处理下根和叶中有机酸含量始终高于正常供铁处理。缺铁处理下铁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并随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根系IRT1、FRO2、HA7基因2 d即显著上调表达,NRAMP1在中、后期(6 d)显著上调表达;CS1、CS2和NAS1在根系和叶片均表达,而NAS2和FRD3仅在根系表达;YSL3仅在叶中表达,且在8 d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缺铁胁迫显著改变杜梨的根系形态,根系铁吸收相关的基因表达加强,根系还原能力提高;同时,调控有机酸类物质合成和转运的基因也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铁螯合物由根系向地上部转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卞赛男  常鹏杰  王宁杭  刘志高  张明如  吴家胜  申亚梅  王小德  
为探究适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生长的最佳氮素水平和氮素形态,采用盆栽法,以2年生喜树实生苗为材料,以分析纯硫酸铵[(NH4)2SO4]、硝酸钾(KNO3)为氮肥,设置对照(ck)、铵态氮(NH4+-N)[T1(2.5 g·株-1)、 T2(5.0 g·株-1)、 T3(7.5 g·株-1)、 T4(10.0 g·株-1)]和硝态氮(NO3--N)[W1(2.5 g·株-1)、 W2(5.0 g·株-1)、 W3(7.5 g·株-1),W4(10.0 g·株-1)]处理,研究不同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施肥对喜树生长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系统Ⅱ核心复合体叶绿体相关基因(psbA, psbB, psbC和Rbc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看,与ck相比,合理增施(T1~T3, W1~W3)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促进了喜树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合成、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本试验条件下,T3和W3施肥处理效果最佳(P<0.05),且W3优于T3(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  侯思宇  温宏伟  李贵全  
为研究大豆滞绿突变对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以晋大滞绿1号及其亲本晋大74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大豆开花后至成熟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花后至成熟期间,2个供试大豆品种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波动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14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晋大74号;2)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4,转化酶基因CInv、CWInv2以及蔗糖合酶基因SS1、SS2-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己糖激酶和果糖激酶基因Hxk和Frk表达量也高于非滞绿品种晋大74号;3)除SUT4-1外,其余6个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花后29至42天,晋大滞绿1号叶片SUTs表达水平较高。综上,滞绿突变对于大豆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鼓粒初期和中期等大豆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滞绿品种晋大滞绿1号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更加活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丽   黄仙婍   喻阳华   王继玥   缪明志  
【目的】探明不同海拔梯度对花椒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花椒遗传多样性、代谢调控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省贞丰县板贵乡不同海拔(1 054 m、821 m和645 m)下的花椒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差异表达基因的可变剪接(AS)和SNP/InDel变异位点进行解析,挖掘花椒适应环境的新转录本。【结果】在3个不同海拔的花椒叶片中,有2 619个基因发生了可变剪切事件,主要为外显子跳跃(Skipped Exon,SE)和互斥外显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s,MXE)2种类型,其中SE最多,且在高海拔的对比组中发生可变剪接的数量显著增多;鉴定出748 331个SNP和87 402个InDel位点,SNP类型中转换种类高于颠换种类,在外显子区分布最多,达40%。InDel位点在内含子区分布最多,达28.6%;发掘出9 363个新转录本,其中有5 648个在7大数据库中被注释。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花椒叶片发生可变剪接的功能基因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途径;而新转录本的KEGG代谢途径主要富集于光合作用、苯丙素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萜类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本研究为丰富人们对不同海拔条件下花椒基因结构变异的认识,后续研究花椒遗传多样性、代谢调控及响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雪岩  刘光财  李国鹏  叶春海  丰锋  王俊宁  
【目的】研究乙烯(ETH)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Ahe 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菠萝蜜果实AATs在酯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大2号’菠萝蜜果实为试材,果实盛花期选择具有代表性、花期一致的果实挂牌,花后约150 d采收,选择大小和成熟度相同,且无病虫伤的果实,分成3组进行处理。第一组采用1 000 mg·L~(-1)ETH溶液浸泡2—3 min;第二组采用0.5 mg·L~(-1) 1-MCP熏蒸处理15 h;第三组作为对照组。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定期取样,每次取样3—5个果,测定AAT酶活性、AheAAT和AheERF表达等指标。【结果】通过测定AAT酶活性发现,ETH处理促进了果实的成熟衰老,提前了AAT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但是降低了酶活性。1-MCP处理抑制了果实成熟衰老,在贮藏前期抑制了AAT的活性,延迟了AAT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并显著降低了AAT的活性。对AheAAT序列分析发现,其全长1 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AheAAT具有酰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H-x-x-x-D和L-x-x-YYPLAGR活性位点基序,D(N) F(V) GWG附加基序,属于BAHD醇酰基转移酶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苹果和梨的相似性最高。同时,从菠萝蜜果实中克隆获得2个ERF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AheERF1/2,其中AheERF1全长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与苹果和菜豆的同源性最高;AheERF2全长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与苹果、番木瓜的同源性最高。AheERF1/2的氨基酸序列含有64/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AP2/ERF保守序列,具有ERF家族转录因子的特征序列。ETH处理使果实中AheAAT表达高峰提前出现,并且下调了AheAAT的表达。ETH处理对AheERF1/2转录因子的影响与AheAAT相同,并且ETH降低了AheERF1/2转录因子与AheAAT的相关性。1-MCP处理延长了菠萝蜜果实的贮藏期。在1-MCP处理后的贮藏前期,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呈现显著降低。当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出现表达高峰时,1-MCP下调了它们的表达。然而,1-MCP对AheERF1/2转录因子与AheAAT的相关性几乎无影响。【结论】ETH处理提前了AAT的活性高峰及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高峰,降低了AAT的活性,下调了Ahe AAT和Ahe 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降低了Ahe AAT与Ahe ERF2转录因子的相关性。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抑制了AAT的活性及Ahe AAT和Ahe 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在贮藏后期降低了AAT的活性,下调了Ahe AAT和Ahe 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舒迪  杨晨滟  邓小鹏  夏妍  沈振国  陈亚华  
[目的]研究缺K或缺Zn烟叶在叶面增施K或Zn肥后,烟叶对K或Zn元素的吸收以及在不同叶位间的转运和分配规律。[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控制不同供K(0、1、2、3、6、12、24和48 mmol·L(-1))或Zn(0、0.1、0.2、0.4、0.6、0.77、3.08和6.16μmol·L(-1))水平,研究烟叶合适的K或Zn含量及缺素临界值;对缺K或缺Zn烟株的中位叶(倒3叶)施用30 g·L(-1)KNO_3或3 g·L(-1)ZnSO_4溶液,分别于处理后0、0.04、0.17、0.5、1、2、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 kg/hm2)下,研究了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春玉米钾素养分含量、积累量均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后移量越多越明显,且前期差异更为显著。不同施钾方式间,除出苗期-拔节期外,不同生育阶段钾素养分吸收量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后移量越大差异越大,尤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为甚;钾肥吸收比例为钾肥后移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低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高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同一施钾水平下,吐丝前和吐丝后钾素养分吸收量及对籽粒贡献均为钾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飞飞  李庚虎  陈霆  李开绵  
以木薯栽培种华南8号(cv.SC8)盆栽苗为材料,研究5℃低温胁迫7 d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光系统Ⅱ(PSⅡ)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先下降后缓慢升高,且均在处理2 d后达到最低;低温胁迫期间,最大光合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下降,其中Fv/Fm持续下降,ΦPSⅡ、qP和ETR在胁迫2 d后达到最低后缓慢上升,NPQ在胁迫5 d后达到最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下降表明,胁迫后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开放程度及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佳芳  孙芳  孙锐锋  芶久兰  钱晓刚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氮、钾肥用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营养对脱毒马铃薯会-2产量及钾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中钾处理的平均单窝重、大薯块单窝重和产量均最高。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产量维持在一个最高水平,再增加钾肥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迅速增加直至达最高水平,继续增加氮肥用量,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过多的施用钾肥使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吸收的钾素属于奢侈吸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曹敏建  于海秋  蒋文春  李兴涛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在供钾(K2O,g/kg)0.0,0.3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吸收N、P以及N/K、P/K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钾水平下,12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N、P含量构成明显的数量等级而呈等级差异,其生物学产量与地上部N、P吸收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低钾条件下,N/K比与植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提高钾水平,小麦地上部N、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施钾效益(EF)值(以每吸收1g钾所增加的地上部干物质克数表示)达极显著相关,但小麦地上部P、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EF值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小麦品种耐低钾及高效利用钾的能力与植株对氮的吸收、氮钾平衡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